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一点认识

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一点认识

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的一点认识2011级职业技术教育专业高原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人才匹配,合理高效地促进产业发展成为了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而严峻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认识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结合其他国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和方法,找出适合我国情和实际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之路,以实现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分析发展建议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that how to realize the talent match,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has become a practical and serious problem our country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development fac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current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then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experience and method on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finds out a suitable way for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actual, and to realize our country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further development.Keys: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Suggestion职业技术教育认知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才根本上说在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为从事某种职业所进行的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或培训就是职业技术教育。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定义,职业教育是各级各类职业和技术教育以及普通教育中职业教育的综合。

即职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在广义上是一样。

职业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的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我们的职业教育还不稳固,发展缺乏一定的支撑力量,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系列中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虽然国家教育会议每年都有提及,并且进入21世纪后,专门召开了职业教育会议,但是实际发展中,职业教育还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欠缺发展的动力和相关配套条件;2、缺乏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等制度的支撑和规范。

与国外相比,我们有相关的法律制度,但是缺乏具体相关条例,缺乏在实际运行中可以依赖的法律依据,尤其是在协调与企业实行校企合作或顶岗实习等方面还处于“人治”状态,无法有效践行职业教育发展需求;3、职业教育社会导向或氛围欠缺。

在国外职业教育成为了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尊重。

而在我国,职业教育还处于一种学历教育的补充地位,进入职业学校是一种无奈选择的境地;同时由于我国现行人事制度,进入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院校,意味着学生的身份就是工人的身份,出来也只能是干工人的工作,进而成为许多人不愿上学的一个现实原因。

4、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在实践中许多还游离于企业之外,还没有形成与企业的良好互动,职业教育进行的场所大部分还是学校或实训室,完成的地点也还是学校,而非工厂、企业,缺乏实践性。

5、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而我们国家现在的教师90%以上是学校毕业后进入进入学校,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的背景和经验,在技术技能教授上“照本宣科”成为了必然。

我们需要一支既有一定学历又掌握一定技能有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

6、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我国职业教育的教材和课程建设与实践脱节严重。

课程内容脱离了企业实践一线的需要和进程,课程改革落后,缺乏相应的推动力量和支持。

7、教学方式陈旧。

职业教育重视一线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实际操作。

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学生缺乏实践条件,同时也缺乏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创造的理念,教学方式依然未能摆脱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依然处于从属地位。

8、职业资格准入部分形同虚设,比如:(1)、岗位资格证书满足或者跟不上实践的需要,岗位与实践脱节;(2)、考核内容与实践脱节,内容陈旧老套,未能体现时间需要,含金量低;(3)、资格证书大部分沦为经济收入获取的手段,而非其本质上所应体现的岗位准入前的培训和资格证书的获取;国内外职业教育在培养方式上的不同1、培养主体:国外更关注“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性,而我国强调的是技能和知识的及时掌握性,未能摆脱“学科教育”的影响,功利性比较强。

即培养的出发点不同,长远和当前。

2、培养内容:口号都是全面提升素质,但在实际有区别。

国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内容设定上体现了知识能力、技能能力、人本能力、创造能力、职业能力等等;而我国实际中注重的是知识能力、技能能力,过于重视课程的工具性取向,忽略了人文培养,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创新等。

3、实践教学:国外实践教学比例大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在企业工厂中完成,具有实践性、真实性;我国理论教学大学实践教学,大部分在学校完成,实践具有象征性或者体验性,与实际差距逐步在扩大。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经验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各个国家不同的探索发展道路,比如对当今比较有影响力的德国“双元制”、加拿大和美国的“CBE职业教育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 模式”、英国的“BTEC模式”等教学模式。

回顾他们的发展之路,可以发现他们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有一些经验可以供我们参考。

1、制定发展战略,完善政策法规每个国家的职业技术发展都得到了本国或当地政府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的保障和支持。

如德国在原来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于2005年4月实施了新《职业技术教育法》,俄罗斯1997年发布了《初等职业技术教育法》,美国1998年发布了《帕金斯第三法》等,各种法律法规的出台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合理、规范、快速发展。

2、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事关教育和就业大局,涉及教育与劳动部门,但在许多国家,往往由于部门间的协调不力,影响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效果。

澳大利亚的改革措施是把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合二为一,1987年成立了联邦就业、教育和培训部,由此对职业技术教育、训练、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资源进行了整合,从体制上解决了协调不力和效率不高的问题。

3、完善资格证书体系,贴近劳动力市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评估形式,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了市场联系的纽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其严格的证书制度,“双元制”毕业生都要经过由行业举办的严格的证书考试,约有85%的学生可以顺利取得职业证书。

澳大利亚自1995年1月起实施国家教育培训证书框架,规范了全国各行各业的教育培训证书,并把职业资格分为了12级,从半技术工人到技术员证书,从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全部列入证书体系。

4、谋求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在职业技术教育史上,尽管许多教育家一直致力于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但在现实中,职业技术教育一直是面向社会下层的教育,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处于“下层”位置。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改观,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仍然远低于其他类型教育的这一现状严重制约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各国政府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愿望相矛盾。

德国1996年以联邦立法的形式颁布了《晋升性进修教育促进法》,是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能得到国家资助,通过职业进修获得“师傅”、“技术员”等称号,为更多的年轻人独立开展及进入中等管理层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5、推行现代学徒制,促进产教结合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积极发展学徒制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丹麦、奥地利、英国等国,不经规模比较大,而且制度也比较完善。

学徒制培训在德国和奥地利称为“双元制”,在丹麦则称为“交替培训”。

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在于企业和学校两个学习中心的有机结合,既强调与工作相关的实际能力,又要防止企业把学徒作为短期的劳动力,因此建立具有约束力的管理制度十分重要。

6、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

“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或“普通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也就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常被认为是跨职业的基本能力,也有人形象地成为“可携带的能力”。

关键能力具有相同性和可转化性,它不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岗位,但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它,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对于“关键能力”虽然各国政府和学者对其内涵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如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计算的能力等,都是各国学者一直强调的。

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加强职业教育立法,规范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需要高投入并具有很强的市场性,必须由政府主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机制来约束和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密切产学联系,职业教育才能健康发展。

提升行业对职业教育指导工作的权威性,职业教育才更具针对性和生命力。

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融通机制,既保证学生有层次上的提升,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方向,转入普通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③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

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升,高科技的应用,对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大挑战,基础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实现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才能从制度上加以保证。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克服纯技能目的的职业教育,将关键能力等作为人的持续协调发展条件贯彻落实到终身教育的理念中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