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协定处方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1)气虚血瘀
主证:胸痛胸闷常因劳累而诱发或加重,乏力,自汗,舌暗淡,舌胖有齿痕,脉沉、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益气活血汤加减
党参15g 黄芪15g 黄精10g 赤芍15g
郁金10g 红花10g 桃仁10g
若痰浊壅盛,痰瘀内阻,胸闷,苔腻者,加茯苓、白术、陈皮、半夏曲、藿佩。
(2)气阴两虚,瘀血痹阻
主证:胸痛隐隐,或呈烧灼样痛,乏力,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口干,舌暗红,舌胖有齿痕,苔少或剥脱,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加味
太子参15g 五味子10g 麦冬10g 黄芪10g
丹参20g 红花10g 鸡血藤30g 赤芍15g
(3)心阳不振,瘀血痹阻
主证:胸痛彻背,遇寒加重或诱发,伴背部畏寒,乏力自汗,气短心悸,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阳宣痹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瓜蒌10g 薤白10g 党参15g 黄芪15g
川芎10g 红花10g 半夏10g 陈皮6g
荜茇6g
(4)气滞血瘀
主证:情志变化诱发胸痛,以胀痛为主,部位不固定,伴胸闷不舒,喜叹息,舌暗或有瘀斑,或舌下脉络紫胀,脉沉弦或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柴胡10g 枳壳10g 桃仁10g 红花6g
蒲黄10g 当归尾12g 赤芍15g 川芎10g
鬼箭羽12g 姜黄10g 元胡10g 郁金10g
琥珀粉2g(分冲)
真心痛(急性心肌梗死)
(1)气虚血瘀
主证:心痛甚,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发作间隔短,神疲乏力,胸部刺痛,汗出气短,舌质暗或有瘀斑,脉象细涩或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养心安神
方药:益气活血汤加减
党参30g 生黄芪30g 丹参20g 黄精10g
赤芍15g 郁金10g 陈皮10g 桃仁10g
红花10g
(2)气阴两虚,瘀血痹阻
主证:胸痛而闷,气短,乏力,心烦少寐,心悸,自汗,盗汗,舌红苔白少津,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加味
太子参l5g 麦冬12g 五味子10g 黄芪12g
丹参30g 鸡血藤30g 红花10g 赤芍15g
若胸痛严重,加三七粉3g分冲
(3)痰瘀互阻
主证:胸闷且痛,倦怠身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或腑气不通,苔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通络
方药: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
全瓜蒌20~30g 薤白15g 半夏10g 枳实10g
郁金10g 茯苓15g 陈皮10g 丹参20g
竹茹10g 红花10g 桃仁10g 川芎10g
(4)心阳欲脱
主证:突然汗出肢冷,面色苍白,胸中闷痛,气短喘促,精神萎靡,舌淡苔薄白,脉微细或结代。
治法:益气温阳,敛阴固脱
方药:四逆汤合生脉饮加味。
熟附子15g 干姜10g 炙甘草6g 人参10g(另煎兑服),
麦冬6g 五味子10g 丹参20g
紧急予参附注射液和/或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或点滴。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预防再狭窄,中医辨证无明显寒象者,
治法:益气活血,凉血生肌
方药:凉血生肌方
生黄芪30g 丹参15g 丹皮10g 金银花10g
山慈菇15g 连翘10g 三棱10g 莪术10g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1)气虚血瘀水停
主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食少,下肢浮肿,面色晦暗,舌质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泻肺利水
方药:益气泻肺汤加减
党参15g 黄芪20~30g 桑白皮12g 葶苈子包10~15g
泽兰15g 猪、茯苓各15g 桃仁10g 红花10g
(2)阳虚血瘀水泛
症见:心悸,喘息动则尤甚,甚则难以平卧,咯白色泡沫痰,四末欠温,肢体面目浮肿,尿少。
唇舌爪甲紫暗,苔薄白腻,舌胖,脉沉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温阳利水
方药:益气泻肺汤加味
党参15g 黄芪20~30g 桑白皮12g 葶苈子包10~15g
泽兰15g 猪、茯苓各15g 干姜10g 桂枝6g
白术20g 车前子包10g 茯苓15g 白芍15g
丹参20g 红花10g
若喘憋明显,加白果10g,苏梗、子各10g,白芥子10g
(3)气阴两虚,瘀血阻络
症见:心悸,气短,疲乏,自汗或盗汗,下肢水肿,头晕心烦,口干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饮合益气泻肺汤加减
太子参15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党参15g
黄芪20~30g 桑白皮12g 葶苈子包10~15g 泽兰15g
猪、茯苓各15g 桃仁10g 红花10g
(4)心肺两虚,痰瘀互阻
症见:心悸,咳喘痰多,咯稀白痰或黄粘痰,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自汗乏力,舌暗或有瘀斑,苔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泻肺
方药:益气泻肺汤加减
党参15g 黄芪20~30g 泽兰15g 猪茯苓各15g
桑白皮12g 葶苈子包10~15g 黄芩12g 鱼腥草20g
瓜蒌皮15g 浙贝母10g 桃仁12g 红花10g
眩晕(高血压病)
(1)阴虚阳亢
症见:眩晕头痛,遇烦劳恼怒加重,耳鸣如蝉,肢麻震颤,腰膝酸软。
舌红苔黄,脉沉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平肝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生熟地各10g 山萸肉12g 生山药15g 茯苓10g
丹皮10g 泽泻10g 枸杞10g 菊花10g
决明子10g 珍珠母先下30g
(2)肝阳上亢、瘀血阻络
症见:眩晕头痛,心烦,急躁,失眠,健忘,舌暗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平肝、活血、通络
方药:郭氏降压通脉方
草决明10g 黄芩12g 菊花10g 珍珠母30g
红花10g 郁金10g 丹参20g 鸡血藤30g
(3)肝火上炎
症见:眩晕头痛,目赤口苦,心烦易怒,面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 黄芩12g 栀子10g 大黄6g
当归10g 泽泻10g 柴胡10g 甘草6g
车前子15g 赤白芍各15g
(4)、痰湿中阻
症见:头重如蒙,胸脘痞闷,恶心欲吐,或呕吐痰涎,纳呆,便溏,舌胖质淡,苔白厚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0g 白术15g 天麻10g 陈皮10g
茯苓10g 甘草6g 钩藤15g 珍珠母30g 郁金10g 川芎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