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导学案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导学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1.1.1 算法的概念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学习目标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2.通过例题分析,体会算法的基本思路。

重点难点重点:算法的含义及应用。

难点:写出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

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认真自学课本P2-5, 完成下列问题.算法作为一个名词,我们虽然没有接触过它的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

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

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

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②yx①yx1212分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消元的思想,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消元的方法,请用加减消元法写出它的求解过程.解: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探究: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说,上述步骤应该怎样进一步完善?评析:本题的算法是由加减消元法求解的,这个算法也适合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下面写出求方程组的解的算法:2.试写出求方程组()01221222111≠-⎩⎨⎧=+=+baba②cybxa①cybxa的解的算法.解: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提炼:一、算法概念: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现在, 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二、 算法的特点:(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合作探究:例1、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 ,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 是否为质数做出判断. 分析:(1)质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大于1的整数.(2)要判断一个大于1的整数n 是否为质数,只要根据质数的定义,用比这个整数小的数去除n ,如果它只能被1和本身整除,而不能被其它整数整除,则这个数便是质数. 解:说明:本算法是用自然语言的形式描述的.设计算法一定要做到以下要求: (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 阅读课本3-4页的内容,分析例2例2、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方程022=-x 的近似根的算法. 分析:该算法实质是求2的近似值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 解:达标训练1.写出解方程x2-2x-3=0的一个算法。

2.求1×3×5×7×9×11的值,写出其算法。

3.有蓝和黑两个墨水瓶,但现在却错把蓝墨水装在了黑墨水瓶中,黑墨水错装在了蓝墨水瓶中,要求将其互换,请你设计算法解决这一问题。

4.课本练习。

课堂小结1.算法概念和算法的基本思想(1)算法与一般意义上具体问题的解法的联系与区别;(2)算法的五个特征。

2.利用算法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写出一此简单问题的算法作业布置20页习题1-1A组 2、3;学习小结/教学反思§1.1.2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1§1.1.2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2§1.1.2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3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学习目标1.理解循环结构概念;2.把握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循环的初始状态、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3.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4.能运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画出程序框图。

重点难点重点:循环结构的概念、功能、要素、框图及程序框图的画法。

难点:描述和应用循环结构时,三要素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表达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一.复习回顾:问题1:给定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完成程序框图:问题2:设计算法,输出1000以内能被3和5整除的所有正整数,画出算法框图. 算法步骤:算法框图:二.认真自学课本P12-19, 完成下列问题①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体、循环变量、循环的终止条件?§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1.2.2 条件语句§1.2.3 循环语句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循环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2.会应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重点难点两种循环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用循环语句表示算法.理解循环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会编写程序中的循环语句.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一、复习回顾:①循环结构的流程图:②条件语句的适用条件及一般格式:二、认真自学课本29-32,完成下列问题:1. Until 语句的含义及一般形式为:2.While语句的含义及一般形式为:合作探究:1.课本例8(体会Until 语句的用法)语句描述为:2.与自然语言相比,基本语句描述的算法有何优点?3、While语句与Until语句的适用条件及语句格式分别为:⨯⨯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然后用适当的语句描述该算99§1.3 算法案例1§1.3 算法案例2§1.3 算法案例3 121121n n n k a k a k a取余法将89转化成二进制数得 89=将以下数字表示成不同位上的数字与基数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 412(5)=完成下列进位制之间的转化:第一章章末小结合作探究1.判断某一事情是否为算法方法归纳:(1) 判断某一问题是否为算法要把握算法的五个特征:①有穷性②确定性③可行性④不惟一性⑤普遍性例1.下列关于算法的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求解某一类问题的算法是唯一的 ②算法必须在有限步操作之后停止③算法的每一步操作必须是明确的,不能有歧义或模糊④算法执行后一定产生确定的结果A. 1B. 2C. 3D. 42.就某一问题画出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方法归纳:(1)画程序框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中各个符号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2)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算法时一定要注意有些符号与框图之中书写的不同。

例2.设计算法求100991431321211⨯+⋅⋅⋅+⨯+⨯+⨯的值.要求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用基本语句编写的程序.达标训练1.阅读右上的程序框图。

若输入m = 4,n = 3,则输出a = __12__,i =_3____ 。

(注:框图中的赋值符号“=”也可以写成“←”或“:=”)2.阅读如上右边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n 是100,则输出的变量S 和T 的 ( ) A .2500,2500 B .2550,2550开始 输入n 2?n < 1n n =-T T n =+1n n =-结束 输出S T , s s n =+ 否 00S T ==,是程序:S=1 I=1 WHILE I<=10 S=3*S I=I+1 WEND PRINT S END (第3题)3.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是用来( )A.计算3×10的值 B.计算93的值3的值 D.计算1×2×3×…×10的值C.计算104.已知S=12-22+32-42+……+(n-1)2-n2,请设计程序框图,算法要求从键盘输入n,输出S,并写出计算机程序。

作业课本50页复习参考题布置学习小结/教学反思§2.1.1 简单随机抽样§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1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四种统计图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茎叶图)的功能及其特点.2.能针对实际问题和收集到的数据的特点,选择科学的统计图表.3.能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重点难点1.选择一种适当数据表示方法;2.能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复习回顾1.四种常用的统计图表为;2.绘制频数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阅读课本16-22页并回答课本中的问题.精讲互动分析绘制四种统计图表的方法及优缺点达标训练1.关于频率直方图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直方图的高表示取某数的频率B.直方图的高表示该组上的个体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C.直方图的高表示取某组上的个体在样本中出现的频数与组距的比值D.直方图的高表示取该组上的个体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与组距的比值2.某地一种植物一年生长的高度如下表:高度(cm)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棵数20 30 80 40 30 则该植物一年生长在[30,40)内的频率是( )A.0.80 B.0.65C.0.40 D.0.253.如图表示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情况的茎叶图,则甲和乙得分的中位数的和是( )4.为了解某校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地抽查了该校100名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由于不慎将部分数据丢失,但知道前4组的频数成等比数列,后6组的频数成等差数列,设最大频率为a,视力从4.6到5.0之间的学生数为b,则a,b 的值分别为( )A.0.27,78 B.0.27,83C.2.7,78 D.2.7,835.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减去80,得一组新数据,若求得新数据的平均数是1.2,方差是4.4,则原来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81.2,4.4 B.78.8,4.4C.81.2,84.4 D.78.8,75.66.(2008年上海卷)已知总体的各个体的值由小到大依次为2,3,3,7,a,b,12,13.7,18.3,20,且总体的中位数为10.5.若要使该总体的方差最小,则a、b的取值分别是________.7.(15分)下图是某个人口为90万人的县城人口年龄分布:(1)年龄大于60岁的有多少人?(2)年龄小于20岁和在40~60岁间的共有多少人?(3)年龄在20~40岁的人口比大于60岁的人口多多少?8.(15分)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中女生的身高(单位:cm)情况,某中学对九年级女生身高进行了一次测量,所得数据整理后列出了频率分布表如下:组别频数频率145.5~149.5 1 0.02149.5~153.5 4 0.08153.5~157.5 20 0.40157.5~161.5 15 0.30161.5~165.5 8 0.16165.5~169.5 m n合M N(1)求出表中m,n,M,N所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全体女生中身高在哪组范围内的人数最多?估计九年级学生中女生的身高在161.5以上的概率.9.(16分)对甲、乙两名自行车赛手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6次测试,测得他们的最大速度(m/s)的数据如下表:甲27 38 30 7 35 31乙33 29 38 34 28 36(1)画出茎叶图,由茎叶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分别求出甲、乙两名自行车赛手最大速度(m/s)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并判断选谁参加比赛更合适.作业习题1-3 3,4,5布置学习小结/教学反思§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2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学习目标1.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2.学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条形图、直方图;3.会用频率分布表或分布条形图、直方图估计总体分布,并作出合理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