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乡镇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的范例

关于乡镇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的范例

关于乡镇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的范例
某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国土面积127平方公里,27500人,辖20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山场面积12万亩,耕地面积2.2万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63元。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依托山场资源,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大了农业招商力度,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着眼“山上变绿,农民变富”,发展农业经济,提出了“东部板栗、西部茶、中部稻菜果药杂”的发展规划,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结构调整的成效
1、大力发展茶叶、板栗。

利用舒山、林场、风岭、王寨等东大山山场面积大,土壤肥沃,对板栗生长十分有利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板栗产业,不断更新改良板栗品种。

近几年已改造老板栗基地36000亩,建新板栗基地24000亩,全镇板栗面积由原来不足20000亩扩大到现在新板栗基地60000亩。

该地东西两大山海拔较高,土质疏松,气候适中,适宜茶叶的生长,同时,各农户也有种茶、炒茶、喝茶的习惯。

镇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千方百计抓发展,契而不舍抓招商,通过几年的扎实工作,先后引进了天然绿色公司、三兄绿叶公司、黄龙寺庄园、三联绿色公司、枫林剑茶公司等茶叶企业22家;引进资金达3000多万元。

全镇茶叶基地面积已达15000亩,其中:引进老板企业总面积10000亩,农户总面积5000亩。

全镇已受益面积5000亩,总产值达2000万元。

以柏园为中心已形成了西大山万亩茶叶片区,以风岭、林场为中心的东大山万亩茶叶片区正在新建之中。

柏园黄龙寺茶荣获“中茶杯”一等奖、“陆羽杯”金奖,并获“绿色食品”认证;三兄绿叶茶获“鄂茶杯”金奖和“有机茶”认证,并通过了QS认证;黄龙寺贡茶获“绿色食品”认证。

在引进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周边各村农户纷纷建起小型茶园。

2007年计划新开发茶叶基地4000亩,目前已开发基地2500亩,该地茶叶已成为我镇老百姓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

2、壮大农庄经济。

镇党委、政府把发展农庄经济作为农业
产业化调整的重要环节,大力推广良种,督促相关部门加强技术指导,扶持资金发展种、养植庄园经济。

扶持发展黄文练、杨先银、王德木、刘大全等农庄经济大户47户,产值过10万元的有15户。

3、扩大蔬菜面积。

我们利用某镇离县城近,离京珠出口近的地理优势以及该地人喜欢种菜、习惯做生意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菜蓝子工程。

政府鼓励城区周围农户发展大棚蔬菜,每年出资2万元对新增大棚蔬菜面积5亩以上的农户,免费提供农膜、肥料、技术,使该地的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由原来的20户不足500亩,发展到现在的560多户1500亩,菜农户平收入10000元。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品种的更新和产品的销售,我们拿2名行政干部在县城设立了该地农副特色产品经销门市部,从事本镇主要农副特色产品的销售,使该地的寸金黄瓜、青椒、西红柿、大蒜、黑木耳等蔬菜销往武汉、广州等地。

4、组建米业集团。

政府利用该地种植面积大、米质优的特点,组建了丰收米业集团,网络了日加工量40吨的大米加工企业5家,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其中“米仁米”通过QS质量标准认证,产品远销北京、天津、深圳等大中城市。

二、前几年的主要做法
1、明确发展思路。

一是合理布局规划。

近几年,镇党委、政府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镇以茶叶为主导产业,分别在东、西两大山建两个万亩茶叶片区,兼顾板栗、蔬菜、稻米的总体规划。

并确立了三年内争创“鄂北茶叶第一镇”的奋斗目标。

二是确定民营机制。

镇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实行镇域经济以民营为主体的发展战略,明确规定原集体经营的茶(林)场,可以以租赁、出让、承包等方式转让给个体、私营业主,“自主投资、自主开发、自主管理、自主经营”,镇村两级集中精力,搞好协调服务,创造发展环境。

三是引进外地资本。

大投入才能实现大发展,针对本地经济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实际,镇党委、政府决定把农业招商作为镇域经济发展壮大的生命线来抓,大力实施开放开发战略,积极引进外地资本,借助外力来培植壮大农
业产业。

2、多种措施招商。

一是大员上阵,每一个招商项目,镇党委、政府坚持主要领导亲自上门,必要时还请县委、县政府领导、县直部门负责人出面,与客商面对面协商,有的项目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门邀请,契而不舍地将客商引进来。

为引进武汉客商孔建国,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三下武汉,找孔建国等三个投资商反复协商,使其深受感动,于2002年到某投资200万元,兴办了大悟绿业有限公司。

二是友情招商。

镇党委、政府号召镇、村两级干部动用亲情、友情招商。

风岭村书记甘华荣有一高中同学叫陈从胜,河南人,资产过千万元,有农业投资意向,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获取这一信息后,多次与甘书记到河南找陈老板,并邀请他到该地实地考察,陈老板经反复考察论证后,于2007年9月,承包了风岭1000亩疵生林,意向投资1100万元,目前已新建茶叶基地800亩,修公路5公里,新建万方塘1口,投资过300万元。

三是以商招商。

镇党委、政府坚持与招商企业老板交朋友,鼓励和引导他们多方宣传某镇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环境,通过他们的成功范例和现身说法,起到了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使招商效果更为明显,招商宣传更具说服力。

例如,通过孝感客商大悟天然绿色有限公司老板严四毛的推荐,先后引进了河南天源公司、黄龙寺绿色有限公司、三兄绿业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

四是鼓励老板回归创业。

通过大力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加强与本地老板的联系、沟通,摸清情况,及时获取信息,引导他们回乡创业。

马鞍村黄文练,在外摸爬滚打多年,有一定的资金实力,通过多次做工作,他投资租赁马鞍闲置荒地建立马鞍山绿色庄园,并套种速生杨7万株,年产新鲜水果15万斤;建猪舍80多间,年出栏牲猪1000多头,还投资建饲料加工厂,服务周边群众,走发展庄园经济之路,年产值达160多万元,创利税5万余元。

3、优化发展环境。

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更是吸引力。

某镇党委、政府在优化发展环境上,舍得下大功夫,下真功夫。

一是落实优惠政策。

镇党委、政府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为企业争取各项优惠政策。

例如,为天源绿色公司争取村村通计划,使该企业12.5公里的环形公路列入了村村通计划。

为各招商企
业争取种苗等。

二是领导服务到位。

镇党委、政府成员每人挂一个农业企业,为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做好协调工作,搞好周边环境。

三、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一是巩固东大山6万亩板栗基地面积,不断加强品种改良,切实加强基地管护,不断提高板栗产量,力争到2011年,全镇板栗面积达7万亩以上;二是大力发展以柏园、风岭、林场为龙头的东、西两大万亩茶叶片区。

大力搞好茶叶招高,以此带动全镇茶叶面积的大发展。

到2009年,全镇茶叶面积达到2万亩,产值1。

5亿元,利税350万元。

把我镇建成“鄂北茶叶第一镇”,真正使茶叶产业成为该地的富民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以该地黄瓜为重点的大棚蔬菜的种植面积。

每年新增大棚蔬菜面积200亩,到2011年,全镇以寸金黄瓜为主的大棚蔬菜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把该地建成县城、孝感、武汉的菜蓝子基地,并搞好该地寸金黄瓜的注册;四是大力发展“米仁米”,不断更新稻谷品种,不断提升加工水平,在实现“米仁米”QS质量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尽快完成“米仁米”的注册,使该地的“米仁米”更多进入外地市场;五是搞好该地优势农副特色产品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工作。

利用该地特产经销公司,扩大该地的“米仁米”、柏园茶、臭豆腐、寸金黄瓜、黑木耳、珍珠花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增加总量,并在生产、包装、销售等各环节上下功夫,使该地的优势农副特色产品更多地销往县外市场;六是大力发展该地的农庄经济和养殖业,每年新增养殖大户6户,实现养殖业“百千万”工程,即建成百头牛厂、千头猪厂、万只鸡厂,发展农庄经济大户8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