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

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

《财政与金融学》
项目作业二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2012年4月
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变革,财政收入也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变化过程,但是财政规模过大或者过小都对经济造成一定伤害,所以财政规模必须适当,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以
及公众需求相适应。

关键词:财政规模 经济发展 相对数 绝对量
财政收入的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总水平,通常用绝对数额或者相对数额来表示。

财政收入的规模是衡量一国财力的重要指标,它表明了该国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的大小。

财政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经济体制、传统习俗、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一、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状况
财政部近日公布2011年全年财政收入情况,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

全国财政支出108930亿元,比上年增加19056亿元,增长21.2%,去年财政赤字超5000亿。

2011年营业税13679亿元,比上年增加2521亿元,增长22.6%,受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央行五次加息等因素带动建筑业、金融保险业营业税增长。

个人所得税6054亿元,比上年增加1217亿元,增长25.2%。

其中,四季度个人所得税下降5.5%。

主要受自9月1日起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影响,个人所得税月均减少138亿元,改革实施四个月减轻居民负担550亿元。

财政部称,从全年经济财政走势看,经济增长逐步放缓,企业利润下滑,物价高位回落,特别是四季度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收较多,汽车和房地产成交量下降相关税收减少,全国财政收入增长前高后低。

2011年财政支出108930亿元,财政赤字超5000亿。

根据此前财政部公布的前11月财政支出数据,去年12月一个月财政支出19974亿元,是7月财政支出6950亿元的2.87倍,接近全年收入的1/5。

二、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
1978年以来,在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上升的同时,相对数也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

降的过程是1979年至1995年,财政收入的相对数从28.4%降至10.7%,其间有过两次跳跃式的下降,一次是1979年至1982年,财政收入相对数从28.4%下降至22.9%,降幅达5.5个百分点;另一次是1985年至1988年,从22.4%跌至15.8%,降幅为6.6个百分点。

升的过程是从1995年开始的,至今一直呈单边上升态势,相对数从1995年的10.7%升至2003年的18.6%。

,整个过程显得比较平稳。

我国财政收入相对数之所以经历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是和我国社会经济改革以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降的过程反映出我国打破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付出的代价,升的过程显示出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得到的成果。

我们可用坐标将表1中的数据表示成图1的曲线,其形状如“V”字图形。

正好可比喻为改革“过河”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展示我国财政收入相对数在过去所经历的变化,而且预示着它未来的前景。

三、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
从理论上说,一国特定条件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及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对增长速度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合理量值(或合理数量区间)。

在这个水准上,资源总体配置效率最高,政府应力求使本国财政收入符合这一水准。

但从现实来说,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政府职能定位、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不同,这个量值不可能简单划一,也不可能固定不变。

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有其必要性、必然性,但下降过多,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所以其后的恢复性增长也有其必要性、必然性。

近些年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经济因素发展。

财政收入的增长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的。

一般来说,在假定税收制度不变、管理力度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越高,则财源越丰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当进入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管理体制和税制结构相对稳定的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
重便会相对稳定。

因此,从横向比较来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经济发达国家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国家要高于低收入国家。

从纵向来看,英、法、美三国1880年全部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目前已上升到30%~50%,并保持相对稳定。

如,美国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其财政收人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0%左右。

(2)价格因素。

如果全面考虑价格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量中还存在价格再分配的部分,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是通货膨胀部分,是由通货膨胀这种货币现象导致名义收入在账面上增收。

二是产品比价变动部分,当出现结构性物价上涨时,财源(税基)分布就会改变,有可能导致财政收入相应增加。

三是累进税受物价影响的增收部分。

对采取比例税率的流转税来说,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对于采取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来说,物价上涨会提升税率档次,会出现名义与实际财政收入双增长。

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很大。

当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

首先,2007年我国出现了结构性物价上涨,能源、原材料、食品、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从而拉动相关税收收入大幅增加。

其次,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同时存在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

当然,由于流转税的比重较高,所以受2007年价格因素影响的财政收入增长,有相当部分属于名义增长。

当然还有一些征管因素和统计因素,也影响着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

四、我国财政规模的发展趋势
适度财政收入规模历来是世界各国选择财政收入分配制度、规范财政分配体制和制定相关财政政策的重要依据,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无论是过大还是过小,都会影响社会经济及财政自身的发展。

财政规模是否合适,事关国民经济全
局。

因此对适度财政收入规模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