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103001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28学时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本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心理学类课程。

该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基础课,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使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基本活动规律,掌握心理活动的基本生理机制,要求学生在学完此门课程后能够将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与心理健康教育现实问题相结合。

2.本课程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对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学习、言语和思维、本能和动机、情绪和情感以及人格的生理机制进行介绍,同时对该领域当前研究的焦点也进行适当介绍,侧重于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研究的介绍。

3.本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一学期授完,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任课。

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性课程,务使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了解心理发展的生理机制,为后续的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以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依据现代师范教育要求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力图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将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统一于本课程。

2.本课程主要由两大模块构成,即基本研究方法和神经系统解剖基础,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进展,理解心理活动的基本生理机制。

每周2课时,共28课时,计2学分。

3.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

在教师讲授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课程实践活动以及分析反思见习过程中观察到的心理问题等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4.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核学生掌握情况。

试题的编制,按照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以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40 :45 :15 分布。

最后总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作业成绩与课堂参与度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研究方法,理解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应用基本概念和生理机制规律分析、解释现实中的心理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应用心理学专业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具备科学的发展观,以及具备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一)知识目标1、理解生理心理学的常用的研究方法2、掌握基本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学习的生理机制3、了解高级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包括本能和动机、情绪和情感以及人格的生理机制(二)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实际问题2、能够灵活理解并阐述基础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3、能够在见习过程中将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应用于实践活动(三)素质目标1、形成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学基础2、形成用科学的视角理解和分析实际的心理问题3、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能够进行初步的、独立的心理研究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生理心理学导论【教学目标及要求】1、了解生理心理学的起源与学科性质。

2、了解生理心理学的历史。

3、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4、掌握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5、掌握脑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6、掌握神经元内外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

【教学时数】4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理心理学概论(一)生理心理学的起源(二)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一)神经组织(二)神经系统(三)脑结构与功能本章思考题1.生理心理学与生物学有什么渊源关系?2.常用的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3.神经元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4.神经元有哪些类型?5.突触传递的特点有哪些?6.什么是去极化、反极化、超极化?第二章感知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及要求】1、理解视觉信息产生过程。

2、掌握视觉信息传递的通路。

3、掌握视觉信息的加工与编码机制。

4、理解听觉信息传递的通路。

5、理解听觉信息的编码机制。

6、了解躯体感觉与其他感觉信息传递的通路。

【教学时数】6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视觉(一)视觉信息的产生(二)视觉信息的传递(三)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四)视觉失认症(五)面孔知觉第二节听觉(一)声音刺激的物理参数和心理物理学参数(二)耳与听觉通路(三)听觉信息的神经编码(四)听觉门控理论与听觉门控障碍(五)听觉失认症第三节躯体感觉及其他感知觉(一)味觉及其信息编码(二)嗅觉及其信息编码(三)躯体感觉模式及其编码(四)深、浅感觉及其通路(五)内脏感觉与痛觉本章思考题1.视网膜由哪些部分构成?2.什么是视感受单位?3.视皮层细胞的感受野有哪些类型?4.纹状皮层是如何组织视觉信息的?5.什么是视觉失认症?视觉失认症有哪几种?6.听觉有哪几种神经编码方式?第三章注意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及要求】1、理解非随意注意的主要理论。

2、理解选择性注意的脑机制。

3、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征。

4、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机制。

【教学时数】2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非随意注意与选择注意(一)非随意注意及其相关理论(二)选择注意及其脑机制(三)选择注意、知觉与记忆第二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含义(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征(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机制研究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朝向反射?2.波斯挪的注意网络由哪三个部分构成?3.注意缺陷障碍有哪些表现?第四章学习与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学习的基本模式。

2、掌握三种学习的脑机制。

3、理解记忆的脑机构基础。

4、理解记忆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基础。

5、掌握海马的形态与功能特点。

6、理解海马在记忆中的作用。

7、掌握顺行性遗忘与逆行性遗忘的脑机制。

【教学时数】6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的模式(一)联想式学习(二)非联想式学习(三)程序性学习(四)认知学习(五)情绪性学习(六)味-厌恶式学习(七)印记式学习第二节学习与记忆的脑机制(一)学习的脑机制(二)三种学习模式与其脑区关系(三)记忆的痕迹理论(四)多重记忆系统及其脑结构基础(五)记忆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基础第三节海马在学习与记忆中的作用(一)海马的形态与功能特点(二)海马在记忆中的作用(三)记忆障碍本章思考题1.学习有哪几种基本模式?2.什么是长时程增强?引发长时程增强的条件有哪些?3.经典条件反射中LTP是如何形成的?4.什么是延缓反应?什么是交替延缓反应?5.什么是顺行性遗忘?什么是逆行性遗忘?6.海马在学习和记忆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第五章言语、思维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失语症的种类和特点。

2、理解言语思维和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的关系。

3、了解言语知觉的认知理论。

【教学时数】2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言语障碍(一)失语症(二)失读症(三)缄默症第二节言语与思维的脑机制(一)言语思维和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二)言语知觉的认知理论(三)言语-思维的脑机制本章思考题1.失语症有哪几种?有何特点?2.言语知觉的认知理论有哪些?3.言语思维和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有何关系?第六章本能与动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睡眠的周期与类型。

2、了解睡眠的功能。

3、理解睡眠的脑机制。

4、掌握渴和饮水的类型。

5、掌握渴信息的中枢。

6、掌握饱和饥饿信息的中枢。

7、了解进食障碍的类型。

8、了解性行为的神经中枢。

9、了解性行为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教学时数】3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睡眠与觉醒(一)睡眠类型与睡眠周期(二)睡眠功能与睡眠剥夺实验(三)睡眠理论(四)睡眠机制第二节摄食行为(一)饮水行为与渴(二)进食(三)脑机制(四)进食障碍第三节性行为(一)性的发育(二)性行为的神经中枢(三)性行为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四)性行为的环境、心理因素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慢波睡眠?慢波睡眠有何功能?2.什么是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有何功能?3.对觉醒状态发挥作用的五种神经递质是什么?4.渴有哪两种类型?5.短期饱食信号来自于哪几个方面?6.激素对性行为有什么作用?第七章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及经典实验。

2、掌握情绪体验、情绪表达、情绪控制与调节的脑机制。

3、掌握愤怒和攻击行为的生理机制。

4、了解常见的情绪障碍。

5、了解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3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情绪、情感的经典研究(一)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二)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实验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一)情绪、情感的神经机制(二)情绪、情感的生物化学调节机制(三)愤怒与攻击行为的生理机制第三节几种情感障碍的生理机制(一)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机制(二)成瘾行为本章思考题1.情绪的经典理论有哪些?2.什么是假怒实验?什么是自我刺激实验?3.杏仁核在情绪识别中有什么作用?4.愤怒与攻击行为的脑机制是什么?5.有哪些情绪障碍?第八章人格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理基础。

2、理解两性人格差异的E-S理论。

3、了解智力障碍及其脑机制。

【教学时数】2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人格理论与变态人格(一)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理基础(二)变态人格的生物遗传学基础(三)两性人格差异的E-S理论第二节智力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一)智力的生理基础(二)智力障碍及其脑机制本章思考题1.巴甫洛夫的气质理论是什么?2.艾森克的人格三维度是什么含义?3.人格差异的E-S理论是什么?4.智力障碍的脑机制是什么?(二)教学设计每节课以回顾前节内容开始导入新内容的介绍,在每个章节开始时以录影或文字呈现一个相关案例,导入章节内容;在每个章节结束后,通过该节开头案例进行理论总结,并给予一定的文献资料参考,部分章节需要学生在给予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独立检索补充文献并进行阅读总结,形成小论文。

部分内容可结合课程实践活动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

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学理念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为中心”作为教学理念,采用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试讲、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突出师生互动、学生主导的课堂教学。

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特别是感知觉的生理机制部分,学习与记忆的生理机制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学生缺乏必要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在理解相关术语上有一定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