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法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论文题目:魏晋名士风度----疏放旷达,聪颖捷悟,姿容俊朗学生姓名: 学 号:专 业:班 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2 年4月16日魏晋名士风度----疏放旷达,聪颖捷悟,姿容俊朗内容摘要《世说新语》中的三十六种分类把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的风度刻画的淋漓尽致,有详有略,有血有肉,详者多达一百多位人物,略者仅数人耳。
最有名的当属“竹林七贤”,这其中嵇康的气韵、神采最令人神往,令后来者无法企及。
他的玉树临风、临终时的神态令人无法忘怀。
曹操的谲诈,陶侃的母亲湛氏的聪颖捷悟,潘安、何晏的姿容俊朗,可谓绝世无双。
这其中有老庄、周易思想的影响,以及曹魏、司马氏政权的淫威下所造成的影响,看《三国演义》印象很深,因此造就了他们的这些特点。
关键词:疏放旷达聪颖捷悟姿容俊朗2目录一、魏晋名士风度 (1)(一)疏放旷达 (1)(二)聪颖捷悟 (2)(三)姿容俊朗 (3)二、总结 (3)参考文献 (3)3序言魏晋风度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特殊的现象,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夏所形成的,鲁迅有相关文章论及即《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它是一种欣赏的态度,我在看《世说新语》的时候,中午休息,突然脑子里闪出“疏放旷达,聪颖捷悟,姿容俊朗”这三个形容词,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思索,于是写成这篇文章。
一、魏晋名士风度(一)疏放旷达“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①45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这种雄豪之举在魏晋名士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桓温、王导、王敦、谢安。
虽桓温、王敦二人随着权利范围的扩大,篡逆之心萌生,后来举兵谋反,但这二人言行、气度远非其他士人可比。
王羲之等人坐在船上突然风浪很大,其他人惊慌失措,而谢安镇定自若。
过了一会儿,风平浪静。
壹②壹 雅量第六28魏晋时期社会动乱,曹操、司马懿专权,加之宠幸奸佞,动辄杀人,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以荒诞的行为、玄远的语言来避祸,并且对伦理、礼法的蔑视,对《周易》、《道德经》、《南华经》的极其熟悉,而且作注。
王弼注《道德经》、郭象注《南华经》、支道林对《庄子》的阐发一会儿数千言,因此就塑造了他们疏放旷达的个性。
“东床”的由来是郗公为女择婿,诸王一时都变得特别矜持,只有王羲之袒腹躺在榻上,泰然自若。
王粲过世了,曹丕等人去吊唁,因为王粲生前喜欢驴叫,他们每人学驴叫了一声。
这种吊唁方式可谓空前绝后,不受礼节的约束。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嵇康之死与钟会的诬告有莫大的关系他的《生无哀乐论》,他的绝世风采令人绝倒。
而司马昭然加害,实在令人愤慨。
他在临刑前尚且抚琴,不可谓不淡定。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不变,书亦如故。
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这则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夏侯玄的镇定。
梁实秋《雅舍》中房屋破旧不堪,漏雨如注,蚊蚋成群。
而梁实秋以苦为乐,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的心情,极其恬淡。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求纸笔作书,书成,救者多,乃得免。
后位仪同三司。
王衍嘱咐族人做事,好长时间没有做,看见他在喝酒就问原因,那人大怒,把樏砸在他脸上。
他一句话也没说,洗漱后和王导一块坐车谈笑自若。
裴遐在周馥住的地方。
裴遐和人下棋,周馥喝酒,裴遐正在玩,周馥特别生气,把他拉到地上,他还坐下,举止如常,脸色不变。
以上诸人颇有唾面自干的风度。
在识鉴下第十篇中,张翰被征为齐王东曹属吏,在洛阳见到秋风,因此想到家乡的菰菜羹、鲈鱼脍。
说:“人生贵在使自己顺心,怎么会因为名利羁绊呢?”于是就离任。
在这则中,我们看到的是张翰不以功名利禄为枷锁,注重使自己身心和谐真令人羡慕。
赏誉篇中诸则,②世2、3、4、8、10、15、16、20、32人评价李膺:“谡谡如劲松下风。
”(出处?)⑧裴楷评价夏侯玄:“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
”(出处?)一曰:“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
见锺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戟。
见傅兰硕,江廧靡所不有。
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
”再如王戎评价山涛,庾子嵩评价和峤,等等,从评语中让人觉得被评价的人风度翩翩,面如冠玉,而且很有内涵,用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的话:“翩翩绝世之少年。
”神往那种风度、内涵、气蕴。
再如豪爽篇中第一则,王导年少时,晋武帝与当时贤士在一块谈种植,其他人都知道,只有王导都说的无关,说话的神情也不好,他说知道打鼓吹,武帝让人给了他,他在座位上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突发奇想,晋武帝与文6 人谈的是农事,而王导似乎更适合在战场一展神威,擂鼓命将,奋勇冲杀,他后来也正是这样。
伤逝篇中第七则,顾荣平生好琴,过世后,家人把琴放在灵床上,张翰去哭悼,不胜悲恸,于是径直上床,弹琴,把几曲弹完后,,抚琴说:“顾荣对这个还赏识吧?”因而有很悲恸,于是不安慰孝子就走了。
张翰在整个吊唁过程中,他的吊唁方式,与常人、世俗大不相同,而这中间正体现了疏放旷达的情怀,但也流露了真情。
栖逸篇中首则,阮籍去山上见个高人,见面后侃侃而谈,那人没反应,后来对他长啸。
过了许久,说:可再长啸。
阮籍照样做了,到了半山腰,他听到啸声,“口酋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
”回头看,对着人长啸,阮籍拜见高人,沟通方式更是古今一奇,后来阮籍把这次经历写了一篇《大人先生论》。
贤媛篇中有一位奇妇人,那就是陶侃的母亲湛氏。
家里特别穷,范逵到她家投宿,这时下了几天雪,家里缺少生活用品,他于是把头发剪掉,换了几斛米,把房柱砍了,劈成柴,把席铡成喂马的草料。
傍晚,一应俱全,虽然很多人,但什么也不缺,如果现在这样,有谁会如此大费周折,罄其所有,毁屋拆家,招待客人,非有大智慧、大才能,大气度者不能为之。
这可谓不拘小节。
(二)聪颖捷悟在《世说新语》中,聪颖捷悟的人也很多,当然最有名的就是七步之才曹植,面对其兄以性命要挟,咄咄逼人的情形下,出口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时,不仅为曹植的超世之才所折服,更为他的处境而提心吊胆。
除此之外,就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在这则故事中,不禁要为孔融的才华所绝倒,包括与宾客的交谈,反驳,也为他小小年纪应变能力如此之强而惊讶。
当然更有谢道韫敏捷的才思。
谢安在下雪天与儿女们讲论文义,后来雪下达了,他高兴地作了一句诗:“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当然,谢道韫随即出口:“未若柳絮因风起。
”她的比喻比较有诗意,朦朦胧胧。
不像谢朗的过于实,把雪比作实物。
后来《红楼梦》中薛宝钗、林黛玉的判词就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所谓“咏絮才”即指此。
“倚马千言”、“倚马可待”指的是袁宏的事,他在桓温北征时,写檄文,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这也让人惊叹!还有假谲篇第二则,讲的是望梅止渴的故事,他在短时间内想出那样的招数,的确令人佩服。
当然陈琳在写檄文辱骂曹操祖宗三代,骆宾王对武则天口诛笔伐。
前者治愈了曹操的头风,后者看一句赞叹一句,到最后,指出是宰相之过,没有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其才华可见一斑。
王勃小小年纪,兴酣落笔,遂成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其才可想而知。
(三)姿容俊朗姿容俊朗,主要集中在容止篇中,例如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日,与热汤饼。
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毛曾与夏侯“蒹葭倚玉树。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丰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嵇康“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涛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潘安美男子的代名词,于是“掷果盈车。
”有个成语:“才比子建,貌若潘安。
”那时候以为潘安是最美的,后来读了《世说新语》,觉得嵇康无论从人品、风度、学识都远胜于潘安。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虽然王衍拿着麈尾是一种时尚,而与手无别,其手可想而之。
“偷香窃玉”中“偷香”说的是韩寿的事。
历史上的美男子还有宋玉、兰陵王,三国时诸葛亮,周瑜、陆逊等在《三国演义》中都有妙笔。
二总结魏晋人士的风度,无论从谈吐、为人处世都让人神往,这不仅由于“竹林七贤”的隐逸情怀,还有“玄学”风气的盛行。
足以显示他们疏放旷达、聪颖捷悟、姿容俊朗的风度。
参考文献刘义庆著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C].北京:中华书局。
20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