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国际并购与控制权争夺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并购与控制权争夺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并购与控制权争夺的文献综述——金审学院08财管5班鲍宇晴 js0843501【摘要】最近15年,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企业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国际并购作为国际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目前外国直接投资的最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尤其引人注目。

而并购的风险不仅来自于各种信息风险和交易程序风险,目标公司的控制权风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国际并购;公司控制权【Abstract】Facing the wave tide of economic world turns,global business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in recent 15 years. Inter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s the most spectacular,which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also the most important manifestation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M & A risk not only from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risk and transaction procedures risk,control of the target company is also an important risk can not be ignored.【Key words】Inter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Corporate control一、前言国际并购是如今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

国际并购通过产权交易重新分配国际资本的这一过程,是一种价值转移,而不是价值创造。

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看,通过企业所有权的扩大来扩大经营权是企业并购的核心,国际并购是跨国公司实现企业外部经济内部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种有效手段。

(吴伟央,贺亮,邸智源)(一)国际并购的概述国际并购(international M&A),也称跨国并购(cross-board M&A),即兼并和收购在不同国籍的企业之间进行的并购。

国际权威组织对国际并购的界定包括: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国际并购的定义为:通过兼并或收购国外企业或公司的股权达到一定比例以上获得企业控制权,从而获得这个企业持久的生产和经营利益;2.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的定义,国际并购具有两层含义:(1)外国企业与境内企业合并;(2)外国企业收购境内企业的股权达10%以上,将境内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转移到外国企业。

在这个基础上,国内的学者也分别解释过国际并购的概念:如史建三先生在《跨国并购论》中解释道: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并购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目标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

而曹永刚先生在他主编的《并购策略》一书中则有如下的论述:所谓跨国并购是指企业、公司、金融机构等投资主体,出于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依法取得东道国某企业的所有权,从而完成并购行为的一种国际性投资活动。

其并购的最终标的就是东道国的企业,一般结果都形成企业的跨国经营(除并购后又炒卖掉的)。

(二)控制权的概念和发展对于控制权的概念,胡凯(2006)总结了以下几位中外学者的各家之词:伯利和米恩斯在1932年指出,随着现代股份公司股权分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现状的出现,公司的控制权事实上落到公司经营者手中,出现了所谓的“经理革命”,由此公司控制权问题开始引起理论界的重视。

伯利和米恩斯认为,控制权是通过行使法定权力或施加影响,对大部分董事有实际的选择权;而德姆塞茨认为,企业控制权是一组排他性使用和处置企业稀缺资源(包括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权利束。

而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则罗列了监控者(即剩余索取者或所有者)的剩余权力:他可以独立于其他所有者的合同,而与他们进行合同再谈判。

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也对此作出了解释。

周其仁认为:企业控制权就是排他性利用企业资产,特别是利用企业资产从事投资和市场营运的决策权。

自从格罗斯曼、奥利弗·哈特和约翰·莫尔等人提出不完全合同理论后,对企业控制权研究的重心开始转向剩余控制权。

格罗斯曼和哈特最早明确提出剩余控制权的概念,并用剩余控制权来定义企业所有权即产权。

哈特认为“剩余控制权是资产所有者可以按任何不与先前合同、习惯或法律相违背的方式决定资产所有者的权利”。

我国学者杨瑞龙、周业安等将剩余控制权理解为企业的重要决策权。

二、国外融资结构与控制权理论研究综述(一) 全球国际并购的发展1.全球五次并购浪潮自19世纪末开始兴起企业并购以来,全球已先后经历了五次大的并购浪潮,每一次并购浪潮都是由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引起,又密切的联系着当时的科技、金融、政治及文化等外在因素。

(1)追求规模经济引发第一次并购浪潮这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高峰时期在1898—1903年。

它是随着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统一市场而出现的。

美国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刺激了企业发展,由于众多中小企业的存在,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市场份额的扩大,从而加剧了企业进行横向并购,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横向并购,即有竞争关系、经济领域相同或生产产品相同的同行业之间的并购。

(2)降低交易成本和获取稳定经营环境的需要引起第二次并购浪潮此次浪潮发生在1915至1930年之间,1928年—1929年达到高峰。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销售渠道的改变,产品的销售成本被大大节省。

此外,美国出台了《克莱顿法》来限制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扩大市场份额来获得垄断利润,迫使企业转向供货领域和销售领域,通过上下游关联企业的联合,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市场份额,由此引发了企业间进行纵向并购的热潮。

纵向并购,即在生产和经营方面互为上下关系的企业间的并购,其主要形式是大企业并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并购交错共存。

(3)多样化经营动机促进第三次并购浪潮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整个50-60年,1967—1969年达到高潮。

多样化经营是:为了分散经营风险,企业在若干不同的领域内经营,当其中某个领域或行业经营失败,企业仍可以通过其他领域内的经营得到补偿,以保证整个企业的收益率。

“风险分散”理论对此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认为企业通过混合并购把经营领域拓展到与原经营领域相关性较小的行业,实现多样化经营,同时将风险降低。

(4)金融创新与第四次并购浪潮第四次并购浪潮出现于1975-1992年间,1985年达到高峰。

美国经济大萧条,企业面临巨大的国际市场压力和外国产品的渗透,许多公司主营业务不突出现象开始显现,为此,许多企业开始并购重组。

同时,这次并购浪潮又是随着新的融资工具的创新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形式多样化的趋势——横向、纵向、混合三种形式交替出现,并出现了新的杠杆并购形式(“小鱼吃大鱼,弱者打败强者”),并购范围日趋广泛,并购的目标也逐渐拓展到国际市场。

(5)全球化、技术革命等外部冲击引起第五次并购浪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主要起因于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各国普遍放松监管政策及产业结构的变迁等外部力量。

主要特点是全球性企业并购,跨国并购频繁;强强联合高潮迭起,巨额并购案例增多;同行业横向并购多,跨行业并购少;合作型并购增多,恶意兼并减少。

2. 五次浪潮的特点马杰在《国际金融报》中指出,以上五次国际并购浪潮具有以下八大特点:(1)国际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国际生产的增长主要是由国际并购而不是由新建投资推动的;(2)大型跨国公司成为当前国际并购中的亮点,并购交易金额巨大、范围广泛,涉及了几乎所有的重要行业;(3)并购的类型发生了变化。

并购中横向并购的比重稳步上升,主要分布在制药、汽车、电信和银行业中,垂直收购略有增加,混合收购则大幅度下降;(4)股本互换已成为并购特别是大型并购普遍采用的融资方式。

从80年代以大量发行垃圾债券为特征、以追求短期内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杠杆收购,到90年代,以换股方式作为并购的交易方式,融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5)目标市场发生了变化。

跨国公司如今更偏好向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而不偏好于向欠发达或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地区和国家国际直接投资。

(6)产业投资方向发生转移。

国际并购在产业方面由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移的倾向日益增强。

此外,全球跨国并购在银行、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业、电信设备和服务、公用事业、制药等行业的比例逐年上升,趋势明显,近几年都超过了50%以上;(7)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国际并购逐步增加。

这不仅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互间的跨国并购,还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并购;(8)中介机构在跨国并购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近年来,在国际并购过程中,中介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的专业顾问和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的国际并购中国,作为最有吸引力的市场,其并购市场与全球并购市场的走势并不一致,正当世界各地市场受经济萧条和股市疲软影响而不断下跌时,中国并购市场却经历了成倍增长(肖沪卫)。

由此可见,中国在今后必将发生一场国际并购的高潮。

同时,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博鳌二十一世纪经济论坛上也称,中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也是企业并购重组大规模发生的时期,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将掀起一场包括外资在内的企业间并购的高潮。

他预测,未来几年,中国企业并购将呈现出五大趋势:一是企业并购活动将更趋于国际化,跨国并购将成为主流。

二是企业并购将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联,工业企业并购比例将下降,高科技和第三产业比例将不断增加。

三是并购规模急剧扩大,不仅涉及金额不断上升,并购方式也将按从横向到纵向再到混合的步骤发展。

四是并购相关的立法环境将得到不断改善,并呈现出愈加宽松的态势。

五是资产剥离手段将成为主要手段,所占比重将不断增大。

再者,从政府收益来看,并购后,我国政府拿出了大量政策、资金支持如华为、中兴公司这样的内资企业,使它们获得了快速成长,成为与跨国公司抗衡的优秀国际企业。

从控制权来看,虽然企业由法国阿尔卡特控股,但主管单位仍是国务院国资委,企业高管人员几乎完全是对等的,控制权并没有旁落到外商手里。

由此可看出外资并购,对于推动我国企业改革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王晓红)(三)国际并购中的控制权争夺国际并购对公司控制权的竞争导致了国际控制权市场的形成,同时国际并购及非并购对外直接投资所形成的跨国公司对公司治理的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