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与探索一、考点:38.新中国成立。
3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0.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1.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A.新中国成立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西藏和平解放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下列哪些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①端午节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国庆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1954年9月召开的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新中国成立B.三大改造完成C.土地改革完成D.人民公社成立7.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D.坚持科学,崇尚民8.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A.1949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B.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0.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与这一成就直接有关的人物是()A.詹天佑B.侯德榜C.邓稼先D.袁隆平11.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
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12.邮票记录着历史。
与下图邮票中人物相关联的称号是()A.“铁人” B.“党的好干部”C.“两弹元勋”D.“最可爱的人13.建国初期,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我国摆脱贫油国面貌做出突出贡献的是()A.邓稼先B.王进喜C.焦裕禄D.袁隆平14.对土地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C.土地改革就是把土地私有制改为公有制D.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5.我国有9亿多农业人口,“三农”问题也一直是我国关注的热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惠农政策是()A、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变土地私有为公有C、人民公社化运动D、免除农业税二、材料解析题图一图二请回答:(1)以上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图一历史事件发生后,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试分析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考点4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4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4.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
(3)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巩固练习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C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D .实行改革开放2.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4.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A.七届三中全会B.八届三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届三中全会5.“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A.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七大”C. 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我国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表明()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惟一途径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的政策是()A.集体经营责任制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公私合营D.农业合作化9.中共十一届三种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知道思想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③10.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
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A.党的诞生 B.打开国门 C.南巡讲话 D.高举旗帜1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A.毛泽东、周恩来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12.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78年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D.坚持民主集中制13.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
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A.要集中不要民主 B.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C.社会生活中有无法律并不重要 D.需要靠道德的力量来维持14.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五四”中学历史学习小组,搜集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转折时期的三幅历史图片。
同学们发现从图1到周2,从图2到图3,从图3到现在,经历了三个30年,每个30年都具有不同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特征。
请你一起参与,共同探究。
(1)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什么说具有历史转折作用?(2)请指出从图l到图2,从图2到图3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各是什么?为实现从图1到图2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并谈谈从图2到图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3)从图3至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中国面貌发生历史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不懈追求,历经艰辛,终于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同文馆”,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15万匹。
材料二 1949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材料三 1987年与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对比表(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哪个派别的活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其活动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这一事件有怎样的重大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
第四、五、六、七单元(八年级下)一、考点45.“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4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
47.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48.“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
49.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二、知识结构成就:三、达标检测1.“一国两制”构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 )A .香港回归祖国B .澳门回归祖国C .台湾问题的解决D .西藏和平解 2.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对其恢复行使主权的是( )A.英国侵占的香港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C.英国侵占的澳门D.葡萄牙侵占的要们 3.“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
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诗中的“喜事”指 A .新中国的成立 B .民族区域自治 C .香港澳门回归 D.西藏和平解放 ( )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制度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改变,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了( ) A.“一国两制”方针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合作的政治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5.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
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
请你作为合作学习的伙伴,和他一起共同完成年代尺上与标号相对应的内容:( )A .①开天辟地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③澳门回归B .①伟大转折 ②遵义会议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①开天辟地 ②长征开始 ③“十五大”召开D .①开天辟地 ②遵义会议 ③香港回归6.两岸“三通”的实现 ( ) ①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②从根本上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③表明两岸完成了统一④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重大进展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7.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①《马关条约》签订②中华民国建立③抗日战争胜利④渡江战役胜利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