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原理(ppt 93页)

城市规划原理(ppt 93页)

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 ⑤ 拟定各级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
量和停泊方式 ⑥ 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⑦ 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⑧ 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⑨ 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
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
“居者有其屋计划”
新加坡
“天堂里的地狱”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解决居住问题的关键:规划设计 + 公共政策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居民的环境需求 ——生理需求 ——安全的需求 ——交往的需求 ——消闲的需求 ——美的需求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以人为本
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是城市最主要的 活动之一。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第1节 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住区的类型: 按城乡范围来分: 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 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
按建设条件分: 新建住区、旧住区
按住宅层数来: 底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 区、高层住区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1.3住区的规模 1.3.1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 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与服务半径 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 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其他影响
人的活动
空间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国际居住标准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孙中山
• 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 • 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 • 舒适标准:每人一个房间 • 豪华标准:每人一套房
现在我国正朝着舒适标准努力,争取每户一 套房,每人一间房。
系统的整体性
居住区的各系统不是 孤立的,它与周围地区和 整个城市相应的各项系统 密切相关。
城市规划原理
2014年
课程概述:
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二部分: 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 城乡空间规划 第四部分:城市专题规划 第五部分:城市规划的实施
课程概述: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第十九章 城市设计与城市遗产保护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1.4住区的环境组成
(1)内部居住环境 (2)外部生活环境 ① 空间环境 ② 空气环境 ③ 声环境 ④ 热环境 ⑤ 光环境 ⑥ 视觉环境 ⑦ 生态环境 ⑧ 邻里和社会环境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2、住区的功能 ① 居住功能 ②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高效性 ③ 环境保护、维持生态过程 ④ 社会互动功能 ⑤ 对多样性的包容
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可保证居民生活方便、安全、安静,城市道路分工明确。
城市生活居住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住宅(家庭生 活单元)、居住区。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考虑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
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 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求的产生是一个由低 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 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 的人文环境。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3、住区的规划结构 3.1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 ① 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 ② 邻里单位模式 ③ 居住开发单元模式 ④ 扩大小区模式(居住综合区) ⑤ 居住综合体 ⑥ 新城市主义模式(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新城市主义模式 设计准则 有一个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2、规划任务
为居民经济合理地 确定一个舒适、 卫生、安全、宁 静而优美的环境。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3、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
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① 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 ② 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或户数)和用地的大小 ③ 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 ④ 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
共空间所界定,并由地方性导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 最优规模——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400m左右的空间范围; 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
就学、礼拜和娱乐; 将建筑和交通建构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
之上;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新城市主义模式 设计特征 相对自给自足的步行环境,围绕核心城镇设施和商店布置住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公共设施的经济性: ·人口≤3.5万时,设施如要成套配置,则不经济。 ·人口为4.5万时,设施项目配置可全,但要合并。 ·一般人口为6万人左右才合理 公共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
住区公建使用时,步行15分钟为宜 则服务半径R=800-1000M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1.3住区的规模 1.3.2我国规范中对住区规模的划分 三个层次,具有相应的人口规模: 居住区——30000~50000人 居住小区——10000~15000人 组团——1000~3000人
在物质系统的构成上,它 是城市物质系统的基本单元; 在物质系统的空间布局上,它 是城市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 分;在社会生活方面,它又是 整个社会生活网络的重要节点。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教材第七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P142)
第1节 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1. 住区的概念与类型
住区的概念:住区是 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 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 型、各种规模居住及环境 的总称。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第二节 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
1、住区的组成 1.1住区的组成要素
组成要素
物质要素 精神要素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1.2住区的组成内容 根据工业类型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两类:
组成内容
建筑工程 室外工程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1.3住区的用地组成
用地组成
住宅用地R01 公建用地R02 道路用地R03 公共绿地R04
宅 为人行和车行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行路线 设计为行人、自行车、游戏以及机动车等共同使用的街道 为了围合街道空间以形成公共空间,建筑的道路退界较少,
街道两侧的住宅前廊离人行道也较近。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3.2影响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居民的生活需要 住区的功能要求 住区的规划结构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