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市武昌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武汉市武昌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武汉市武昌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诀别静谧称职(chèn)咄咄逼人B.烂漫分歧一霎(shà)莽莽榛榛B.禁锢嗔怪抽噎(yē)拈轻怕重D.蜷伏爱幕庇护(pì)大相径庭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爱如漫漫长夜里的,为孤寂迷路的人指引方向;爱如炎炎骄阳下的,为酷热难当的人洒下清凉;爱如凛凛冬日里的,为身单衣薄的人送去温暖;爱如茫茫沙漠中的,为唇焦口燥的人呈上琼浆。

A.熠熠明灯浓浓树荫熊熊炉火葱葱绿洲B.浓浓树荫熠熠明灯葱葱绿洲熊熊炉火C.熊熊炉火葱葱绿洲熠熠明灯浓浓树荫D.葱葱绿洲熊熊炉火浓浓树荫熠熠明灯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武汉沌口长江公路大桥的桥面宽度为46米,是目前长江江面上最宽的一座大桥。

B.武汉沌口长江公路大桥是素有“中国桥都”之称的武汉市的第九座长江大桥。

C.武汉沌口长江公路大桥起点位于沌口经济开发区徐家堡,终点位于江夏区龚家铺。

D.武汉沌口长江公路大桥堪称桥梁“大力士”,其荷载力是武汉现有桥梁中最强的。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A.某城市将实行“3必考+3选考+体育”的“新中考”模式;语数外为必考科目;除体育外,其他科目实行选考。

B.教育专家们一直认为:中考改革方案最让人欣慰的是:将历史、地理、思想品德这三科纳入中考备选科目范畴。

C.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发展状况的全方位、综合性的科学评估、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

D.中考新政出台后,各校会加强对历史、地理和政治学科的重视程度,大家口中所谓的“副科”将逐渐受到关注。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①一杯酒下肚,一部分乙醇(俗称酒精)迅速地在胃里被吸收进血液,剩下的乙醇则到小肠被吸收。

细胞膜挡不住乙醇,一旦乙醇进入血液,全身所有的细胞、组织都会受到乙醇的影响,其中最受影响的是脑细胞。

乙醇是神经抑制剂,能减弱神经系统的活动。

当血液中的乙醇含量比较低时,由于大脑中起抑制功能的区域的活动被乙醇抑制住了,换言之,大脑的抑制活动减弱了,这时人就会觉得比较放松、自信、健谈,飘飘然感觉很不错。

爱喝酒的人追求的就是这种感觉。

这时如果继续喝酒,血液中乙醇浓度继续升高,高到一定程度,喝酒的快感就逐渐消失了,人变得反应迟钝、视力模糊、活动失调、说话含糊不清、意识模糊、感觉麻木。

如果在醉酒的状态下还不歇杯,乙醇浓度持续升高,人就会晕眩、昏迷直至死亡。

②乙醇本质上是对人体有害的,因此人体必须把体内的乙醇清除掉,这主要是在肝脏中分两步进行的。

③第一步,当血液流经肝脏时,那里的乙醇脱氢酶就会把血液中的乙醇氧化成乙醛。

但是乙醛要比乙醇的毒性更大,不仅能让人脸红和不舒服,还能对身体器官造成损伤。

大部分亚洲人体内的乙醇脱氢酶的活性较强,他们喝酒时乙醇被快速地转化成乙醛。

这些人的酒量显得非常小,一沾酒就脸红、不适,对他们来说喝酒毫无乐趣可言,不可能去酗酒。

④第二步,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把新产生的乙醛氧化成乙酸,也就是醋的成分,它是无毒的。

一旦乙醇变成乙酸,就不会再危害身体。

乙醛脱氢酶主要有两种:一种在细胞质中,一种在线粒体中,后者的活性比前者强。

大部分白人都有这两种乙醛脱氢酶,但是大约50%的亚洲人只有一种活性较差的乙醛脱氢酶,而这些人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往往比较高,他们喝酒时乙醇被迅速地氧化成乙醛,而乙醛却不能迅速地转化成乙酸,乙醛就迅速地在他们的体内积蓄下来。

他们是最不会喝酒的人。

⑤如果一个人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都正常,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很有酒量。

但是如果喝酒喝得太多太快,酒量再好的人也会醉,喝完酒睡一觉第二天醒来仍然会觉得不适,特别是头会疼,也就是所谓宿醉。

⑥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让人既能享受喝酒的乐趣或满足应酬的需要,又不至于酒醉或宿醉,那该有多好啊!于是五花八门的解酒保健品应运而生。

其中最著名的解酒药是RU-21,据说是冷战时期苏联克格勃研制出来的,苏联垮了以后转为民用。

国内推销RU-21的商家对其成分语焉不详,国外的商家倒是列得很清楚,不过是琥珀酸、富马酸等参与新陈代谢的有机酸以及几种维生素,都是食品中常见的物质,没有任何神秘之处。

对RU-21的解酒效果只有传言,并无临床试验的证明。

⑦有一位自称“美国大学副教授”的华人近年来在国内拉投资要生产一种高科技解酒药:“本项目应用基因工程方法,从嗜酸耐高温微生物中克隆出乙醇氧化酶基因,然后令其在生物反应器中超量表达,最终制成蛋白制剂。

由于该基因来自嗜酸耐高温微生物,所以它们的产物也具有嗜酸和耐高温的特性,能够在人的酸性胃液中起作用,将乙醇氧化成乙酸,阻止或减少乙醇进入血液之中。

”⑧此番说辞在三个方面存在误导:一,来自嗜酸微生物的乙醇氧化酶并不就一定具有嗜酸的特性,因为它原本是在细菌内部工作的,而细菌的内环境可能是中性的,所以这种乙醇氧化酶在强酸性的胃酸作用下很可能失去活性。

二,即使这种乙醇氧化酶能抗胃酸,也会被胃蛋白酶降解,无法发挥作用。

三,即使这种乙醇氧化酶能在胃中催化乙醇的氧化,它的产物也不是无毒的乙酸,而是毒性比乙醇更大的乙醛,所以,这种“解酒药”实际上酗酒药。

⑨如果你吃了解酒药、解酒保健品觉得有些效果,要么是因为心理作用,要么是因为水的作用:吃这些解酒药都要求用大量的水送服,那位“美国大学副教授”发明的解酒药也计划“制成汤剂供消费者趁热服用”。

酒精是很强的利尿剂,喝酒很容易造成身体脱水,这是造成酒后不适的重要原因。

因此水才是解酒的良药。

要减轻酒后不适,有一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一边喝酒一边大量地喝水。

但是和民间的说法相反,不要喝茶醒酒。

茶也是利尿剂,反而能让身体脱水更严重。

5.下列对第①段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入血液的乙醇,会影响到全身所有的细胞、组织,尤其是脑细胞受到的影响最大。

B.当血液中的乙醇含量较低时,乙醇对大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人会产生飘飘然的感觉。

C.血液中的乙醇浓度高到一定程度,喝酒的快感逐渐消失,并且会出现反应迟钝等症状。

D.如在醉酒状态下继续饮酒,血液中乙醇浓度持续升高,人轻则晕眩昏迷,重则死亡。

6.下列对③~⑤段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部分亚洲人不胜酒力,是因为其肝脏活性较强的乙醇脱氢酶会迅速将血液中的乙醇氧化成比乙醇毒性更大的乙醛。

B.大部分白人体内含有两种乙醇脱氢酶,其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把新产生的乙醛氧化成对身体无危害作用的乙酸。

C.一半左右的亚洲人体内只含有一种乙醇脱氢酶,即线粒体中活性较差的那种,但其体内乙醇脱氢酶的活性一般比较高。

D.很有酒量的人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的活性都正常,但是如果喝酒喝得过量过快,酒量再好的人也是会醉的。

7.依据文本,下列对避免酒醉或宿醉的方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吃药解酒B.吃保健品C.大量喝水D.喝茶醒酒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李密,字令伯,武阳人也。

父平亡,母何氏改醮,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密求学以勤勉闻。

密每乘牛,挂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改醮(jiào):改嫁。

②帙(zhì):此处指书的封套,一般用布帛制成。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自抚养躬:亲自B.未尝解衣尝:尝试C.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适:恰好D.按辔蹑其后蹑:跟随9.为文中波线的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A.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B.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C.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D.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抚养了他。

B.李密孝顺,他悉心照料患病的祖母,不敢安寝C.李密求学勤奋不懈,经常是一边骑牛一边看书。

D.李密很有见识、气度,令越国公杨素自愧不如。

四、(10分)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因与语,奇之。

12.填空。

(6分)①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③非淡泊无以明志,。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眼睛李培俊超市小得不能再小了,只有三间房子,里面摆满了货架,门口放着一张木质单桌,上面放着计算器。

这便是收银员的位置。

超市临近一所小学,生意就出奇的好。

没事的时候,我爱到那个超市去转悠,也不买什么东西,可就是想去转。

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之间,不是看货物,而是看着收银员姑娘。

天地良心,我不是什么好色之徒,是收银员实在长得太美了。

她收银时按动计算器的时候,那好看的指头便翘成兰花形状,美不胜收,美得让人心尖打颤。

最好看的应该是她那双眼睛,清澈透亮,有着包容一切的阔大无垠。

超市里经常涌满了附近的学生,在货架之间穿梭往来,挑选着各自喜欢的东西,气氛安详而平静。

当然既是公众场所,自然也免不了有些不和谐的音符。

这天,我注意到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他在超市里转了许久,从这排货架转到那排货架,半个小时后,他走了出来,紧紧地握着手里那本语文课本。

孩子走过了收银台。

孩子走到了门口。

这时老板把叫住了,老板说:“请把你手里的书打开!”孩子吓了一跳,脸色马上白了起来,把书紧紧地抱在了怀里,向后倒退一步。

打开!老板一声断喝,从男孩手里夺走了课本,捏着书脊,从课本中间抖出一支圆珠笔。

老板说:“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就学会偷了,长大了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哩。

掏钱吧,掏双倍的价钱买走吧。

”这时收银员说话了,她说:“老板,你弄错了,这支笔是这孩子买下的。

”老板说:“他交钱了吗?我怎么没见他交钱呀?”“喏,在这儿。

”她指着桌角的一枚硬币,说,“他刚放这的,我还没有来得及收起来。

”这时候,恰巧一绺阳光从门口斜射进来,照在那枚硬币上,那枚硬币顿时变得生动起来,闪射出耀眼的银色的光亮,亮闪闪的。

下班的时候,我等在超市门外,等着一脸疲惫的收银员出来。

我说:“我们可以谈谈吗?”她警惕地看着我,问:“谈什么?”我说:“谈那枚硬币。

我亲眼看到是你从自己口袋掏出来放到桌子上的。

你为什么要这样?”她说:“你想让我怎样?当场揭发他吗?你知道可能的后果吗?”我点了点头。

她又说:“人都会犯错误,只要不是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们应该想办法为他遮掩。

这对你是一种美德,对他则是拯救。

更何况,他还是个孩子,是因为年幼无知而犯的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