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表象与视觉记忆
适应十分钟 注视此画面
Finke(1980)对McCollough实验进行了 改变。
如果在诱导实验中只让被试看两种颜色, 而要求他们相应地想象横竖线条,应用通 常的测试可以得到McCollough效应。
如果在诱导实验中,只让被试看横竖线条 ,但需表象出两种颜色,那么就不会出现 McCollough效应。
实验条件:
1. 知觉-记忆组 2. 带栅格的表象组
3. 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实验结果:
3个组的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异,并 且发现3个实验组表现出一些 共同的反应时模式。
1. 测试点落在字母之内的反应时小于 落在字母之外的;
2. 落在字母之内的测试点的反应时, 当测试点位于横竖线交叉处时更小 ;
3. 落在字母之外的测试的反应时,当 测试点越远离字母越小。
第七章 表象与视觉记忆
第一节 表征 第二节 表象 第三节 视觉记忆
表象表征和命题表 不同征表征形式被称为编码
第二节 表象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 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 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 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 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 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 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选择性干扰实验
Segal和Fusella 要求被试形成某个视觉表 象或某个听觉表象,接着对他们进行视觉 信号的觉察实验。
结果表明,视觉表象对视觉信号觉察有干 扰,听觉表象对听觉信号觉察有干扰。
表象的研究方法
心理旋转 心理扫描
心理旋转概述
最初的代表性实验shepard & Metzler(1971 )
McCollough效应实验
让被试注视一会儿红色背景的纵方向的黑白相间的 条纹,然后再注视绿色滤光片的横方向黑白相间 条纹,如此轮换,过几分钟发生适应后,再呈现 一个一半横向一半纵向黑白条纹的复合刺激。让 被试报告所看到的图案及颜色。
结果:被试报告图片上所有白色竖条是紫红色而白 色横条是绿色
结论:由适应产生的颜色互补效应,受测验图形的 方向线索决定,脑内对待不同空间线索的视觉细 胞是特异的。
Kosslyn将视觉表象看成类似于视知觉的人 脑中的图画,或者类似图画的信息表征。
强调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支持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的实验
定位实验; 锐敏度实验; McCollough效应实验; 选择性干扰实验。
定位实验
实验逻辑:在知觉条 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 与在表象条件下完成 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 ,以发现是否有共同 的或相似的情况。
表象的实质和功能
1. 以Kosslyn等人为代表,认为表象是一种 类似知觉的信息表征,在人的心理活动 中有自己的作用。
2. 以Pylyshyn为代表的一方,认为表象没 有独立的地位和功能,不能用来解释心 理想象,信息是以命题表征的。
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Neisser将表象看作是由相应的知识所激活 的对知觉的期待;
应用了3种成对图形:
a) 平面对 b) 立体对 c) 镜像对称
实验结果:
字母旋转实验
Cooper和Shepard 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反字母、 数码,对心理旋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被试的任 务是判定字符的正反。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在没有前行信息的实验中,被试要将所呈现的字 符与该字符在长时记忆中的正位样本进行比较。 当呈现的样本偏离垂直的正位时,被试要将该样 本的表象转回到正位上来,然后再与长时记忆中 的正位的表征比较。
实验结果
心理旋转理论概括
心理旋转是一种类比过程。所谓类比过程 是说心理旋转也要经历一些中间阶段,与 客体的物理旋转是类似的。
表现的实质是一种类比表征,表现与外部 客体有着同构关系(“二级同构”)
命题表征对心理旋转的解释:命题之间的 联系会发生系统的变化,命题可一步步地 转换为每个中间状态,直到刺激样本的正 位。
结果支持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锐敏度实验
Finke和Kosslyn( 1980)测试了具有 不同表象鲜明性的 被试的边缘视觉锐 敏度和相应的表象 锐敏度。
应用视觉表象鲜明 性问卷,区分鲜明 组和非鲜明组。
沿水平中心
沿垂直中心
实验结果
表象鲜明组的被试在知 觉和表象两种条件下的 锐敏度几乎没有差别, 而且都岁两点的实际距 离增大而提高;非鲜明 组的被试在表象条件下 的锐敏度低于知觉条件有这件 东西
Kosslyn和Reiser(1978)有关小岛地图的心理扫描 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Kosslyn等人认为,视觉 表现也包含空间信息,表象的各部分描述所 表征的客体的对应部分,所表象的客体部分 的空间联系保留在表象的相应部分的空间联 系之中。
表象旋转既可沿 顺时针方向,也可沿逆时针方向 。
有字符和方位两种前行信息时,被试可以形成该 字符的表象并将它旋转到正位,当测试刺激呈现 时可以立即将它与已形成的表象进行比较。(也 有旋转,只是事先进行了旋转)
Cooper 和 Shepard 同样的实验程序,以多边形为 材料,进行一个有前行信息的实验,记录了事先作 心理旋转的时间。实验中在呈现某个多边形的正位 样本及其方位后(分开呈现),要求被试将该图形 的表现旋转到规定的方位上来,半数要求顺时针旋 转,半数要求逆时针旋转。
心理扫描
Kosslyn及其同事认为表象与现实客体的 知觉相似。视觉表象中的客体同样有大小 、方位、位置等空间特性,也是可以被扫 描的。
心理扫描实验
距离效应 大小效应
距离效应
Kosslyn(1973) 的实验
两种情况:让被
试“注视”表 象出的客体某 一部分,另一 种情况是让被 试注意整个表 象。
第二节 表象
表象是曾经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在人脑 中的反映,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依据产生表象的感官通道,可以分为视觉表 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运动表象等。
视觉表现是最常见的形式,是通过视觉获得 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浮现。
1. 表象的实质与功能问题 2. 表象的研究方法 3. 表象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