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鉴赏5

美术鉴赏5


简 练 的 概 括 与 细 腻 的 写 实 相 结 合 , 形 神 俱 妙 。 使 这 幅 画 成 为 我
黄筌 对自然的观察,是十分认真仔细的,所以,他的作品富有真实感。题材大都是 皇家宫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异兽。 此乃供儿子临摹之用的稿本,故没有整体布局,动物之间,大小间杂,互无联系, 但每一虫鸟及动物的形态状貌,画得逼真生动。 画家追求的不是线的形式变化,而是对质感的表达。 从《珍禽图》可以看出黄筌的绘画,富丽而不柔媚,精致而不纤弱的艺术造诣。他 的这种画风由儿子居宝居寀继承,被人称之为“黄体”,对后代花鸟画有着较深远的影 响。
崔白“性疏阔度”,画风体制清赡,形象自然而无雕琢痕迹;他技巧熟练,落笔可不用 起稿,工而不拘。 画面上,一枝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说明这已是隆冬时节,但是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似 乎并不感到冬天寒冷,依然在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不仅情态各异,而且活灵活现,充满 生活情趣,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说明画家很善于把欣赏自然美时所引起的感 触巧妙地表现出来,此外崔白在这一作品中还善于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 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显得更具有艺术魅力。
“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 白眼向天” 白眼向天
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 的心情。
中国古代 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也称为比兴手法。 也称为比兴手法。 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 的花卉禽鸟, 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 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 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 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 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 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 象征寓意, “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象征寓意,遣 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 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 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 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 深邃的文化涵义。 深邃的文化涵义。
文同少时读书用功,常通宵达旦 十二岁左右就有很高才华,文同 操韵高洁,诗词书画,人称四绝。 因为他画竹最有名,影响也最大, 学他的人甚多,画史上称作“湖 州竹派” 。 《墨竹图》写垂竹一枝,出枝弯 曲,枝叶多用浓墨。新枝 嫩叶,渍以淡墨,熟练地运用了 行、草书法的用笔。在章法方面, 讲求突出气势,虽只作一枝复垂, 但它的奔放形迹,生动地表现了 竹子临风擎雨的神韵,不愧为墨 竹杰作。 文同画竹,正因为十分注重观察 竹子的形态,领会竹子的神韵, 成语“胸有成竹”就是指文同画 竹的状态。这一帧笔墨简练、功 夫精深的《墨竹图》,正是画家 对普通生活现象那种特殊审美观 念的显露。
作品赏析
《荷花双禽图》画面结构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叶和另一枝 自右下向左上斜出的荷花交搭成基本的架势,其间又穿插三叶两 花,丰富了荷塘的空间进深;下方为一巨石,石上栖一对小禽, 均单足独立,耸肩敛羽,虽不作“白眼向天”的本色,但清冷的 表情一以贯之。画法随意点,点、线、面的安排似不经意而无懈 可击,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荷梗拉得极长,而略无飘忽, 更可见画家功力所聚。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意 着 辽 阔 的 原 野 风 貌 , 充 满 着 浓 厚 的 生 活 气 息 , 令 人 玩 味 不 尽 。 , 寓 染 渲 的 色 气 情 神 匹 马 与 物 人 对 过 。 通 品 但 作 , 表 物 代 衬 的 陪 中 一 图 无 马 虽 画 图 期 全 早 代 国 古
*画家生平 画家生平: 画家生平
朱耷,寡身孤居,绝交于世。二十三岁时,不甘心明朝的灭亡, 抱着愤世嫉俗的心情,装聋作哑,装疯卖傻,出家为僧。朱耷后 来蓄发还俗,常游山涉水,七十五岁时,身体健康,登山如飞, 年八十而终。其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一批大家巨匠,莫不 受其熏陶。朱耷作品多署“八大山人”,笔形似“哭之”或“笑 之”。
。 。。。
徐熙,为人宁静淡泊, 不慕名利,专心于绘事。 技法上,用笔不拘泥于精 勾细描,而是用粗笔浓墨 ,略施杂彩。在一定程度 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 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 有所创造,开创了一种水 墨为主兼用色彩的新体貌 ,画史称为“ 雅,朴素自然,一丛竹林 蓬起,根秆枝叶皆用粗笔 浓墨,竹节用青色勾点, 随风摇曳。
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 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 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唐代 的《五牛图》属工笔花鸟画,而 清代的这一幅《鸭》则是属写意 花鸟画。) 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 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 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 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 画
2、中国古代壁画鉴赏 、
一、什么是壁画?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 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 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和风 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 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 较广,河南、山西、陕西、辽宁、河北、山东、 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 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 二、规模较大的汉墓壁画——河北望都东汉壁画。 三、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绘画水平、规模都 有了发展。——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 四、佛教壁画 五、元代壁画——永乐宫壁画《朝元图》
赵 佶 , 即 宋 徽 宗 , 宋 代 第 八 个 皇 帝 。 他 是 一 个 昏 庸 无 能 的 封 建 帝 王 ,
停 立 在 芙 蓉 枝 干 上 , 回 首 注 视 着
, 讲
徐渭,字文长。不幸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混乱、腐败的社会激愤不满,他以犀利的笔墨, 用揶揄讽刺,嬉笑怒骂,旁敲侧击,含沙射影的笔调发泄心头的激愤。他不拘程式,用笔恣 肆狂放,泼墨汪洋淋漓,作品透出 “不求形似求生韵”的意境。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法,说 明了当时的“文人画”已经走向成熟,这一成就对于后来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杂花图》全卷共十幅,画四季花果、树木十三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丰润的牡丹、 淋漓的荷叶、皎洁的白莲、孤傲的秋菊、厚实的石榴、挺俏的梅花、萧疏的竹叶,疏疏密密、 虚虚实实、浓浓淡淡、轻轻重重所形成的墨的旋律,使人心旷神怡。
笔 法 上 有 很 多 皴 法
雨 点 皴 披麻皴 卷云皴
墨 法 上 , 淡 破 浓 , 浓 破 淡
张大千 《庐山图》
3、中国花鸟画鉴赏 、
• 什么是古代花鸟画 •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 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 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 小结和思考
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在 中 国 画 中,以 花 草 、 竹 石 、鸟 兽 虫 鱼 为 题 材 的 作 品 都 属 于花 鸟 画 范 畴。它 是 以 动 植 物 为主 要 描 绘 对 象 的 画科。 中 国 画 传 统 画科。
字 术 是 赵 佶 的 瘦 金 角 书 体 丛 , 书 法 与 工 细 、 富 丽 的 画 风 是 相 一 致 的 画 。 的 题 上 。 姿 多 娜 婀 得 绘 描 被 也 , 菊 秋 的 疏 萧 那 下 。 左 果 效
垂 , 使 花 双 、 鸟 , 、 蝶 现 三 者 之 间 紧 密 联 神 系 起 来 , 而 产 生 了 美 芙 丽 动 人 的 艺 弯 微 微 的 蓉 , 回 头 的 鸡 。 锦 态 的 试 欲 跃 跃 出 表 蝶 的 飞
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一)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 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 案。东汉陶 仓楼上的壁 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 鸟画,南齐谢 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 (二)、花鸟画正式确立是在唐代,经唐、五代、北宋完全发展成 熟,唐初画鹤能手薛稷,为花鸟画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 (三)、五代时期,西蜀、南唐都设立了画院,绘画迅速兴旺起来, 其间出现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风格流派。黄荃、徐熙风 格迥然不同,但都展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共同把花鸟画提高到一 个崭新的水平。 (四)、花鸟画发展到了北宋,前期沿袭“黄家”画风,中后期则 出现了钟情于野景野趣的画家。他们注重写生,还善于表现运动中 的禽鸟和花草的姿势。 (五)、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竹、菊)相继出现于南 )、 宋及元代。明代是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花鸟画融入了一些水墨写 意的笔势,从而赋予画面更多的生动性。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 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 变革。至清初朱耷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六)、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终于在近现代产生了齐白 石这样的花鸟画大师。
翩 画 中 描 绘 了 一 只 绚 丽 丰
程 度 分 上 促 进 搜 了 宋 绘 代 院 人 体 润 的 锦 鸡 展 , 。 重 写 生 注 发 比 较 画 的 。 他 才 画 罗 视 重
十 但 却 是 一 位 无 所 不 能 的 书 画 家 。 赵 佶 在 位 时 , 究 大 画 力 理 提 法 度 倡 建 。 在 立 画 一 定 院 ,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1) 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 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 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 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 菊)。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 4)“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
唐 韩干 〈牧马图〉 简练的概括与细腻的写实相结合,用笔严谨, 骏马形神俱妙。 [法] 席里柯 1812年 油画 《龙骑兵》 造型准确,色彩逼真,强烈的运动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