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4-化学动力学典型例题汇总

最新4-化学动力学典型例题汇总

4-化学动力学典型例题一、 选择题1. 某反应的计量方程和速率方程分别为2A+B=2D[][][][][]1122d A d B d D r k A B dt dt dt =-=-==则该反应的分子数为 ( D )(A )单分子反应 (B )双分子反应(C )三分子反应 (D )不能确定2. 某反应进行完全的时间是有限的,且0/t c k =,该反应级数为 ( D ) (A)一级(B )二级 (C)三级 (D)零级3. 当某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时30.04mol dm -⋅,消耗一半所需时间为360s 。

初始浓度为30.024mol dm -⋅时,消耗一半需600s 。

则反应的级数为 ( C )(A)零级 (B )1.5级 (C)二级 (D)一级4.有一个起始物浓度相等的二级反应,当反应物消耗1/3时的时间为10min ,若再消耗1/3所需的时间为 ( C )(A)10min (B )20min (C)40min(D)50min5*.某一级反应,反应物转化99.9%所需的时间是半衰期的 ( C )(A) 2倍 (B)5倍 (C)10倍 (D)20倍说明:99.9% equals to 1023/1024, 1/2→3/4→7/8→……→1023/1024,要经历10个半衰期。

6.某反应在起始物浓度下降一半时,其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D )(A)一级 (B )1.5级 (C)二级 (D)零级7.有一平行反应(1)1k A B −−→,(2)2K A D −−→,已知反应(1)的活化能大于反应(2)的活化能,如下措施哪种不能改变产物B 和D 的比例?( C )(A)提高反应温度 (B )加入合适催化剂(C)延长反应时间 (D)降低反应温度说明:延长时间,不能改变活化能,也不能改变速率系数。

8.两个都是一级的平行反应(1)1k A B −−→,(2)2K A D −−→,设反应开始时产物的浓度为零。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C ) (A) 12k k k =+表现 (B )[][]12B k k D =(C),1,2a a E E E =+表现 (D)1/212ln 2t k k =+ 说明:速率系数是两个速率系数之和,A和 D 是对的;产物浓度初始浓度为零时,产物浓度之比是速率系数之比。

.9.某反应在500K 时,测得其速率系数为10.0462min -,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30.1mol dm -⋅,则该反应的半衰期为( B )(A)216min (B )15min (C)150min (D)条件不够,无法计算10*.某气相反应在400K 时110.001()p k kPa s --=⋅,若用c k 表示,则c k 值为( A )(A)3113.326()mol dm s ---⋅⋅ (B )3113326()mol dm s ---⋅⋅(C) 63113.32610()mol dm s ---⨯⋅⋅ (D) 33113.32610()mol dm s ----⨯⋅⋅说明:一级反应,K p 和 K c 的单位是相同的,二级反应,K c =K p RT , n 级反应,K c =K p (RT)n-111.某物质转化掉5/9所需时间是转化掉1/3所需时间的2倍,则反应的级数是 ( C )(A)1.5级 (B )零级 (C)一级 (D)二级尝试法。

12.将两个活化能不同的反应在同一升温区间内升温,若,1,2a a E E >,则速率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为 ( A ) (A)12ln ln dk d k dT dT > (B )12ln ln d k d k dT dT < (C) 12ln ln dk d k dT dT = (D)无法确定说明:12ln dk EadT RT =, 一般Ea 大于零,所以Ea越大,速率系数随温度的变化率也越大。

13.某等容反应,在反应进度为1mol 时,吸热50kJ 。

设反应为基元反应,则该反应的实验活化能aE 的值约为 ( A ) (A)150a E kJ mol -≥⋅ (B )150a E kJ mol -<⋅ (C) 150a E kJ mol -=-⋅ (D)无法确定 说明:活化能是活化分子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值。

对于吸热反应,产物分子的平均能量高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所以提供的活化能至少要等于产物所吸收的热,一般总是大于这个值。

而对于放热反应,活化能与所放的热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14.在碰撞理论中,概率因子P 小于1的主要原因是是 ( B )(A)反应系统是非理想的 (B )空间的位阻效应(C)分子碰撞不够激烈 (D )分子间有作用力15.在简单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 ( D )(A)互碰分子的总能量必须超过阈能C E(B )互碰分子的相对动能必须超过阈能C E(C)互碰分子的相对平动能必须超过阈能C E(D)互碰分子的相对平动能在分子质心连心线上的分量必须超过阈能CE说明:阈能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能量,它的数值要通过实验活化能Ea 求算, Ec=Ea-(1/2) RT16.根据过渡态理论,由n 个气相反应物分子形成活化络合物时的焓变m H ≠与Arrhenius 活化能a E 的关系为 ( C ) (A)a r m E H ≠= (B )a r m E H nRT ≠=-(C) a r m E H nRT ≠=+ (D) /a r m E H RT ≠=课本328页。

17.已知HI 的光解反应机理为(1)HI h H I υ+→+(2) 2H HI H I +→+(3) 2I I M I M ++→+则该反应的量子效率(以反应物分子的消失量计)为 ( B )(A) 1 (B )2 (C) 4 (D)106说明:量子效率指转化的反应物分子数与吸收的光子数之比。

18.Arrhenius 活化能a E 、阈能c E 和活化焓mH ≠三者数值大小的关系,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A ) (A) a c r m E E H >>≠ (B )r m a c H E E ≠>>(C) c r m a E H E >≠> (D) c a r m E E H >>≠说明:Ea=Ec+(1/2) RT, a r m E H nRT ≠=+, 对凝聚相反应,a r m E H RT ≠=+, 所以Ea 最大,r mH ≠最小,温度不高时,三者差别不大。

19.在定温下,设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 2fb k k A B C D +-+++ 在该反应系统中加入强电解质,使系统的离子强度显著增加。

则f k 和bk 的变化为( D )(A) f k不变,b k增加(B)f k不变,b k减小(C) f k减少,b k增加 (D) f k减少,b k不变说明:课本365页,lg2rA Bκκ=Z Z,其中K0为无限稀释溶液中反应速率系数,Z A为A 所带的电荷,A为系数, I 为离子强度。

因为Z A Z B<0, 为负的原盐效应,所以I增加,K f减少,逆反应Z A Z B=0,离子强度的改变对K b没有影响。

20.比表面是催化剂的重要参数之一。

为了正确的测定催化剂比表面,在温度和吸附质的选择上应考虑( B )(A)高温,只有化学吸附(B)低温,只有物理吸附(C)高温,同时有化学和物理吸附 (D)高温,只有物理吸附说明: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量,低温只有物理吸附,测定数据较准。

二、计算题1、根据化学计量方程,eE+fF=gG+hH,分别写出其转化速率和反应速率的表示式。

说明:()1B B dn t d dt dt ξξν•==,()()()()()11111G B E F H B dn t dn t dn t dn t dn t d dt dt e dt f dt g dt h dtξξν•===-=-==()()()()()111111G B E F H B dc t dc t dc t dc t dc t d r V dt dt e dt f dt g dt h dtξν===-=-== 2、 在500K 时,将0.0122mol 的A(g)引入容积为0.76dm 3 的真空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B(g) +C(g)经1000s 后,测得容器内总压力为120.0kPa 。

实验发现A(g)的半衰期与它的起始压力无关。

试计算在该温度下,反应的速率系数和半衰期。

说明:A(g)→B(g) + C(g)t=0 P A 0 0 0t=1000s, P A P A 0-P A P A 0-P A P 总=2P A 0-P AP A 0=nRT/V=66.73kPa, 所以,P A =13.46kPa,带入公式:k=(1/t)ln(a/a-x)=(1/t)ln(P A 0/P A )=1.6χ10-3 s -1.3、在298K时,有一个含乙酸乙酯和KOH浓度均为0.01mol•dm-3的混合溶液,用电导率仪测定溶液在不同时刻的电导率,由此计算出溶液中碱浓度的变化,实验数据如下:(1)确定该反应的级数,求速率系数和半衰期;(2)计算反应完成95%所需时间; (3)若反应物起始浓度都增加一倍,计算速率系数、半衰期和完成95%所需的时间。

说明:随反应进行,OH-的浓度不断减少,电导率与OH-的浓度成线性关系。

从而知道OH-的浓度变化情况。

这种反应一般是二级反应。

首先计算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即消耗的碱浓度。

X=a-[OH-]根据:k=x/{t×a(a-x)}=11.66(mol dm ) min -1, t 1/2=8.58min速率系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无关,速率系数保持不变。

t 1/2=1/(k×a)要变。

4、 将2molA(g)和1molB(g)通入恒温在350K 的真空刚性容器中,测得初始总压P o =60 kPa 。

反应的计量方程为:2A(g)+B(g)=C(g)实验测定得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κP A P B 。

反应50min 后,测得总压为40kPa ,试求该反应的速率系数κ和反应至150min 时系统的总压力。

说明:压力与物质的量成正比,P A 0=2P B 02A(g) + B(g) =C(g)T=0 2P B 0 P B 0 0 p0=3P B 0T=t 2P B 0-2p P B 0-p p Pt=3P B 0-2p r= dp/dt=kP A P B =2k (P B 0-p)2020022()p t B dp dt t P P κκ==-⎰⎰00112B B t P p P κ-=-, t=50min, P t =40kPa, 求出,p=10kPa,k=5.0χ10-4 (kPa)-1•min -1;t=150min, 先求P, 再求总压P t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