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后应常规行X线导管定位检查
心脏并发症
表现 心律失常 心包填塞 处理 回拨中心静脉导管,使其尖端离开右心房/室,处于正常位置
4.2
导管留置期并发症---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锁骨下静脉及属支血栓形成可发生于长期肠外营养 支持时。一旦诊断明确,即应拔除导管,并进行溶栓
治疗。
4.2
导管留置期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
锁骨上路
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 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路安全,且不需 经过肋间隙,很少发生导管误入颈内动脉的情况。但
由于进针点位于锁骨上窝,导管不易固定。
颈内静脉穿刺途径
颈内静脉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根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 突肌的关系,可分为前路、中路、后路三种。
颈内静脉穿刺中路途径
4.2
导管留置期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
预防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无菌纱布或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并按时更换; 及时拨除导管; 使用抗感染导管; 有效固定导管; 注意输液器材和液体未受污染。
中心静脉压(CVP)的测定
CVP指血液流右心房及经上、
下腔静脉胸腔段压力。 CVP是衡量右心室对排出
回心血量能力的指标 。
正常值为6cmH2O~12cmH2O。
中心静脉压的组成
右心室充盈压 静脉内血容量 静脉收缩压和张力压 静脉毛细血管压力
神经损伤
表现
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末稍感觉异常; 瞳孔收缩,眼睑部分下垂,眼球内陷。 立即退出导管 对症治疗,理疗。
处理
胸导管损伤
表现
左侧锁骨下静脉插管 有清亮淋巴液渗出 拔除导管 有乳糜则应放置胸腔引流管。
处理
4.1插管时并发症
空气栓塞 导管位置异常
最常见的导管异位是指导管进入同侧颈内静脉或对侧无名静脉。置管
常见的有创血流动力学 监测方法
郑州大学一附院ICU 王丽蕊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中心静脉置管及中心静脉压监测 ★ 肺动脉导管(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 有创动脉压(IBP)监测 PICCO监测
中心静脉置管术
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及建立有效输液给药途径的方法,已广泛 应用在ICU 监测中,并成为重症医学科医生 的基本技能之一。
在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进针, 与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平行 穿刺,针尖对准乳头,针轴 与额平面呈45~60°角。一 般穿刺入2~3cm即到颈内静 脉。
颈内静脉穿刺很少刺破胸膜,但局部易形成血肿,易看到, 适当压迫即可。置管后颈部活动应限制。
置管深度:
左侧10cm,右侧13~15cm。
穿刺部位的选择
临床表现
处理
预防
4.1插管时并发症----动脉及静脉损伤
临床表现
注射器内的回血呈现鲜红色;
回血有搏动; 皮下血肿形成。 立即拨出穿刺针,并在穿刺点加压5~10分钟; 加压包扎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熟悉穿刺部位的解剖学结构; 穿刺过程中可以进入压力测量
处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防
4.1插管时并发症---神经损伤 ,胸导管损伤
4.1
插管时并发症----肺与胸膜损伤
呼吸时疼痛,胸壁运动幅度变小; 呼吸音减弱; 呼吸困难; 心律失常; 缺氧,严重时休克; X线表现
给氧; 胸腔引流; 如果插管过程中出现,立即停止插管; 按治疗气胸、血胸的方式处理。 对于COPD或正压通气等高风险的病人,避免采用锁骨下方式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术---禁忌症
严重的出、凝血障碍; 穿刺部位皮肤感染;
穿刺静脉近心端存在静脉损伤或栓塞;
病人不合作或躁动。
中 心 静 脉 邻 近 位 置 解 剖 图
中心静脉置管术---常用穿刺置管途径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前路 中路 后路 股静脉
锁骨下穿刺途径
在锁骨中、内 1/3段交界处下 方1cm处定点, 注射器和穿刺针 与额面平行,穿 刺针指向内侧稍 上方,紧贴在锁 骨后,对准胸骨 柄上切迹进针, 深度为3~5cm。
感染可能性小。
止血困难。
股静脉穿刺途径
穿刺点 位于 腹 股 沟韧带下方 2~3cm, 股动脉搏动的内 侧 1cm ,针与皮肤 呈45°角,对准
股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缝匠肌 内转长肌 腹股沟韧带 耻骨结节 股管
对侧耳进针。
缺点: 由于距下腔静脉较远,故置管的位置不易达到中心静 脉,所测得的压力受腹腔内压力的影响,往往高于实 际中心静脉压; 由于导管在血管内的行程长,留置时间久时,难免引 起血栓性静脉炎; 而且处于会阴部,易被污染; 置管深度: 可完全进入,如仅用与输液,置管深度以进入股静脉 为宜。
单腔 双腔 三腔
4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的并发症与处理
严格无菌操作,严防感染。 应掌握多种进针穿刺技术,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 穿刺,以免造成局部组织的严重创伤和血肿。
穿刺过程中,若需改变穿刺方向,必须将针尖退至皮 下,以免增加血管的损伤。
锁骨下静脉穿刺如操作不当,可发生气胸、血胸、气 栓、血肿等并发症,故操作者应熟悉该静脉周围解剖 关系。一般来说,右侧穿刺较左侧易成功
表现
局部皮肤红斑、触痛,有渗出物 渗出物、导管或血细菌培养细菌培养阳性 无明显原因的发热、寒战、头痛、恶心、高通气等
严重时出现休克
4.2
导管留置期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
处理
对可疑病例行导管细菌培养,阳性者更换导管; 直接更换导管; 使用感染菌敏感的抗菌素治疗; 根据个案情况具体处理。
中心静脉置管术---适应症
大量、长时间静脉输液;
病人外周静脉无法使用;
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脏大血管手术 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输血量较 大的手术
中心静脉置管术---适应症
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 的抢救 测量CVP 需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或化疗 经静脉放置心脏起搏器
穿刺部位 优点
血管较粗,易于定位和穿
缺点
病人不舒适;
覆盖较困难; 穿刺点易被污染; 气切病人不合适; 离颈动脉近。
颈内静脉
刺; 到腔静脉的距离短而且直 (右侧); 并发症少。
锁骨下静脉
大血管,流量大; 容易覆盖穿刺部位;
与肺尖近,易于造成气胸; 靠近锁骨下动脉;
对病人限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