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我国养猪生产的优势:猪种资源丰富;地方猪种繁殖力高;猪肉品质优良;生猪生产成本低,价格优势明显。

*二、衡量养猪生产水平的主要指标存栏数:指上年末(或年初)的饲养量产肉量:总产肉量(中国居世界第一),人均居40位出栏率:是衡量母猪年生产力、肉猪生长速度和设备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平均胴体重:屠宰后猪群的平均胴体重量。

每头母猪年提供的出栏肉猪数:每头能繁殖的母猪年提供的出栏猪数是衡量母猪年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

存栏猪产肉量=平均胴体重×出栏率*三、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生态养猪、农牧结合型养猪、养猪产业化发展。

生态养猪:利用自然资源(水、热、生物、太阳能等)、人力、财力等,通过物能的多次循环利用、增值而获取最大的生物量。

农牧结合型养猪:利用种植业与养猪业间的协同关系,形成能量和物质流动的生态闭环,以农养牧、以牧促农。

养猪产业化模式:通过龙头企业衔接生产、加工、流通,带动生产者进入大市场。

第二章猪的生物学特性一、猪的生物学特性*1、繁殖率高,时代间隔短2、食性广3、饲料转化率高4、生长期短、发育快5、屠宰率高6、小猪怕冷,大猪怕热7、嗅觉、听觉敏锐、视觉不发达8、适应性强,分布广9、喜清洁,易调教10、喜漫游、群居、位次明显二、猪的行为学特点*P191、采食行为(喜香甜脆,怕苦咸)2、排泄行为(定点)3、群居行为4、斗争行为5、性行为6、母性行为7、活动与睡眠8、后效行为9、异常行为第三章猪的品种猪的经济类型:瘦肉型、脂肪型、兼用型一、中国猪种类型的划分划分原则:根据猪的起源、生产性能、外形的特点、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一)按农业区域划分: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

1、华北型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代表猪种:东北民猪西北八眉猪。

2、华南型该区域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代表猪种:云南的滇南小耳猪、广西的陆川猪。

3、华中型主要分布于长江南岸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巴山和武陵山以东的地区。

代表猪种:湖南宁乡猪湘西黑猪4、江海型江海型猪种主要分布于汉水和长江中下游沿岸以及东南沿海地区。

代表猪种:太湖猪5、西南型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内江猪(四川)、荣昌猪(四川)6、高原型青藏高原。

藏猪甘肃合作猪(二)按培育方法及来源划分我国地方猪种我国培育猪种国外引入猪种1、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繁殖力强:母猪性成熟早、排卵数多、产仔多、公猪睾丸增重快、精液中首次出现精子的时间早抗逆性强:抗寒力与耐热力、耐粗饲能力、对肌饿的耐受力、高海拔适应性。

肉质优良:肉色、PH值、保水力、肌肉大理石纹、肌肉组织学特性。

生长缓慢,早熟易肥,胴体瘦肉率低2、中国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三类地方猪种应重点保护:有着特殊种用性能的猪种;最能适应特定环境条件的生态型猪种;驯养历史悠久,有着特定历史文化价值的猪种3、地方猪种的利用*☐根据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研究在繁育体系中的适应地位☐作为育种素材,培育新的品种或品系☐积极发掘部分地方猪种特殊资源的利用价值4、保种方法*(1)非活畜保种:冻精、冻胚。

(2)原位保种二、国外猪种简介1、长白猪 Landrace (译名:兰德瑞斯) 毛白色、体躯呈流线型,前轻后重头狭长,颜面直,耳大向前下方倾斜2、杜洛克(Duroc or Duroc-Jersey)被毛金黄色---红砖色、耳尖部软而下弯、大腿肌肉丰满3、汉普夏 Hampshire体躯较长,后躯丰满,肌肉发达,前肢白,后肢黑。

嘴较长而直,围绕前肢和肩部有一条白带,白带长度不超过体长的四分之一,身体其它部分为黑色4、皮特兰猪 Pietrain体躯呈方型,体宽而短,四肢短而骨骼细,肌肉特别发达,被毛灰白,夹有黑色斑块,还有的杂交部分红色,耳中等大小三、国外引进猪种的特点生长速度快屠宰和胴体瘦肉率高饲料利用率高繁殖性能较差肉质欠佳抗逆性较差第四章猪的育种一、猪育种的意义:•使猪群的重要经济性状得到遗传改良•有计划、有目的、有依据、有控制地繁殖后代•使群体基因频率得到改变*(育种的核心是选择)二、数量性状的选择定义:个体间在表型上不能明显区分为不同类型而只有数量差异的性状。

(一)繁殖性状1.产仔数(litter size):产仔数和产活仔数2.初生个体重(weight at birth)和初生窝重3.泌乳力:20日龄仔猪全窝重4.断奶性状:断奶重(断奶个体重,窝重)、断奶头数(二)生长性状1.育肥性能生长速度一般用仔猪断乳至上市期间体重的平均日增重表示:平均日增重(g)= 结束重—起始重/育肥天数也可用体重达到100kg的日龄作为生长速度的指标,或用达到一定日龄时的体重作为指标。

2、饲料转化率也称耗料增重比或增重耗料比,常用性能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需的饲料来表示。

饲料转化率= (育肥期饲料消耗量 / 结束重—起始重)×100% 3、日采食量用平均日采食量表示,可反映猪的食欲好坏日采食量=育肥期饲料消耗量÷育肥天数(三)胴体性状1.胴体重(carcass weight) 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2.屠宰率屠宰率(%)=(胴体重÷宰前重)×100%3.胴体长胴体斜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交界处的长度。

胴体直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颈椎前缘中心点的长度。

4.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

5.眼肌面积(loin muscle area) 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眼肌面积(cm2)=眼肌宽度(cm)×眼肌厚度(cm)×0.76.腿臀比例:沿腰椎与荐椎结合处的垂直线切下的腿臀重占胴体重的比例腿臀比例=(腿臀重÷胴体重)×100%7.瘦肉率(carcass lean percentage)胴体瘦肉率(%)=瘦肉重/(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100%胴体脂肪率(%)=脂肪重 /(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100%)8、宰前重:被测猪只体重达100kg后,停食24h的空腹体重称为宰前重(停食但不停水)。

9、空体重=宰前活重-(胃、肠、膀胱内容物重量)(四)肉质性状•肉色(meat color)•肌肉pH值•肌肉大理石纹•失水率•熟肉率•贮存损失•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二、选种1、种公猪要求:活泼好动、四肢粗壮、结实高大、胸背平腰长、体形优美、腮肉小、头小肩轻、臀部丰满结实、睾丸发育匀称、左右睾丸对称、大而明显、阴囊紧缩而不下坠、包皮没有较多积液、腹部大小适中、乳头 7对以上并排列整齐匀称、成年公猪最好选择见到母猪能主动爬跨、猪嘴含有大量白沫、性欲旺盛的。

2、种母猪要求:生殖器官要求发育正常、阴户不能过小和上翘、应选择阴户较大且松弛下垂的个体、有效乳头应不低于 6对、分布均匀对称、四肢要求粗壮坚实有力且结构良好、后躯较宽、脊背平直有弹性、被毛光滑有亮泽、食欲旺盛、行动灵活。

*三、种猪性能测定1、猪核心群的选种工作包括三个步骤:性状测定、遗传评估、种猪选留此三种步骤的基本要求:严格测定、准确评估、强度选择2、种猪性能测定:按测定方案将种猪置于相对一致的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度量的全过程。

3、种猪测定制度:根据遗传学理论,按照改良计划和育种目标,设置标准化的条件准确度量和评定种猪,使种猪某些需要改良的性状得到最大的遗传改进量,从而制定的整套测定方案与技术操作规程测定站测定:将育种群种猪集中到中心测定站,在同一标准化环境条件下进行,经测定的优良种猪引入人工授精站,也可拍卖引入其他育种群,测定结果信息应用于全国。

另外还有现场测定(场内),同步测定。

4、种猪性能测定的目的:为了创造相对标准的、统一的、长期稳定的环境条件使供测猪能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对其性能做出公正的评价为养猪生产者选购种猪育种工作者选择优良种猪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导5、公猪性能加同胞测定:在公猪性能测定的基础上,每窝加选1头去势公猪和1头母猪;即每窝3头为一个测定组;公猪单栏饲养,其余的同胞关在一个栏内;自由采食,按栏计料;当同胞测定猪体重达100kg结束育肥;测定后进行屠宰;测定胴体品质。

***四、种猪性能测定基本原则测定方案的效率;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测定方案的可行性。

***五、种猪测定站测定的技术操作规程:P76六、杂交系统的运用1、杂交:指不同品种、品系或类群间的交配系统。

2、杂种优势:杂交所得的后代成为杂种。

杂种个体通常表现出生活力和生殖力较强,生产性能较高,其性状的表性均值超过亲本均值,这种现象成为杂种优势。

3、特殊配合力:两种群特定杂交组合的后代均值减去两种群一般配合力和所有种群间杂交的后代均值。

第五章猪的营养与饲料一、影响猪采食的因素:生理因素(包括遗传、生理阶段、体重等);饲养方式(种性);饲料因素(包括适口性、形态、营养组成);环境因素。

二、猪的营养需要:是指猪体维持生理机能活动和生产活动对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

通常是按每日每头猪的需要量衡量。

1、维持需要:猪体的生理机能活动的营养需要。

2、生产需要:生产产品(生长、肥育、繁殖、泌乳等)的营养需要三、猪的必需氨基酸10种: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维生素:控制和调节物质代谢四、必需氨基酸:指的是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必需脂肪酸:是指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但机体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五、猪的饲料(一)、猪的饲料分类1、根据来源分: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质饲料。

*2、按照营养来划分:(1)蛋白质饲料(2)能量饲料(3)粗饲料(4)青饲料(5)青贮饲料(6)矿物质饲料(7)维生素饲料(8)添加剂饲料(二)、*3、蛋白质饲料:饲料的绝对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粗纤维含量少于18%的饲料。

4、油饼类饲料:指油料籽实提取大部分油脂后的残余部分,包括大豆饼、棉籽饼、菜籽饼、花生饼、芝麻饼和亚麻仁饼等。

5、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优点:鱼粉、血粉、骨肉粉之类,含能量和矿物质较高。

猪必需的氨基酸的含量也较完全,粗蛋白质含量达55-84%,赖氨酸尤其丰富。

缺点:蛋氨酸略少,血粉还缺乏异亮氨酸。

使用:在育肥后期不宜多喂,以免影响屠体的品质。

另外,考虑传染疾病等因素,在生产中要限制使用。

发展:蚕蛹、家蝇、蚯蚓。

6、能量饲料:饲料的绝对干物质中CF少于18%、CP少于20%的饲料。

7、粗饲料:在猪的日粮中适当添加粗饲料的作用:不仅可以填充胃肠,满足猪的饱腹感,而且有助于刺激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