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处理
多数自杀者事先都在隐蔽情况下进行,但都会自觉或不自觉 流露出一些信息,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和评估。 (1)有企图自杀的历史、家庭的自杀行为历史。 (2)失眠、情绪低落、绝望、经常哭泣。 (3)易冲动、易激惹、情绪不稳定、变化快。 (4)存在与自杀有关的幻觉或存在被迫害、被折腾、被惩罚的想 法或言论。 (5)有对现实或想象中的自罪感,觉得自己不配生活在世界上。 (6)经常谈论与死亡、自杀有关的问题,并处理后事。 (7)在较长一段时间的抑郁后突然很开心或生活方式突然改变、 突然拒绝治疗等。 (8)收集、储藏与自杀有关的物品,如绳子、刀具、药品等。
3、安全管理。 (1)将病人安置在重病室,在护理人员视线范围内,病室应安 静,设施安全,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整洁舒适的休养环境中。 (2)密切观察病人自杀的先兆症状:病人焦虑不安、失眠、沉 默少语或心情豁然开朗在某一地点徘徊、忧郁、拒食、卧床不起 等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此时避免病人单独活动,可陪伴病人参加 各种娱乐活动。接触病人时适时给与心理上的支持,使他们振奋 起来,避免意外。 (3)严格执行护理巡回制度。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对有危险倾向的病人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尤其在夜间、 凌晨、午睡、饭前和交接班及节假日等病房医务人员少的情况下, 护理人员特别注意防范。 (4)要加强对病房设施安全检查,有问题及时维修,严格做 好药品及危险物品的保管工作,杜绝不安全因素。
精神科常见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处理
1
一
意外事件的定义
二
意外事件的种类
意外事件的原因
四
三
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处理
一、定义:
精神科意外事件是指患者在精神症状或药物不良反应 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难以防范的、个体无法自控的可 能危及自身、他人或物体安全的行为。
二、意外事件的种类
暴力攻击 自杀自伤 外走(逃跑) 噎食 触电 坠楼 吞服异物等
意外事件是精神科最 感到头疼最应该引起关 注的突出问题。 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够 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呢?
四、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处理
(一) (二) (三) (四) 暴力行为
自杀行为 外走行为 噎 食
(一)暴力行为患者的防范和处理
1、产生暴力行为的原因
2、暴力的症状特点
3、防范和处理
产生暴力行为原因
要有理念
理
(1)要有理念,有了理念工作起
来才有目标。
我院的医院宗旨:求死扶伤, 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以患 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优抚对象 和社会患者服务。
念
(2)要知法、懂法。
①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例:依据《精神卫生法》及时修订 《保护性约束制度》。
②履行告知义务。例:患者 入院告知书、高危患者跌倒坠床告 知书等。
暴力行为案例
病人掐另一个病人脖子未遂。 病人拿马桶盖砸另一病人头部,造
成头部外伤。 天津安定医院一病人拿饭勺砸护士 后脑致死。 病人进治疗室用输液瓶砸伤护士。 门诊病人推倒教授致使昏迷。
1、对暴力行为的一般防范
(1)提供适宜环境。将患者安置在安静、宽敞、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管理好 各种危险物品,以免被冲动的患者拿作攻击的工具。 (2)减少诱发因素。适当满足患者的一些要求,如吸烟、打电话、吃零食等。 (3)加强对患者的宣教。通过沟通性咨询及健康教育,教会患者人际沟通的 方法和表达愤怒情绪的适宜方式是一项有效预防冲动行为的措施。 (4)提高交流技巧。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尊重病人,态度和蔼认真, 不要用刺激性言语或挑逗病人,避免激惹病人的情绪,鼓励病人以言语表达 感受及发泄敌意,在无法控制时立即寻求帮助。
2、对暴力行为病人的应急处理
当早期的干预不能成功阻止患者的冲动行为时,就需要采 取进一步的措施来处理已经发生的冲动行为。若患者的行为正 在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威胁时,要对患者采取一些身体上的限制 性措施如隔离或约束等。 (1)控制场面。当患者发生冲动行为时,要呼叫其他人员 协助,以尽快控制场面。疏散围观病员,转移被攻击对象,维 持周围环境的安全与安静,用简单、清楚、直接的语言提醒患 者暴力行为的后果。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用坚定、平和的 声音和预期与患者交流,不要把任何焦虑、急躁的情绪传递给 患者,使患者害怕失去控制而造成严重后果。 (2)解除危险物品。如果语言制止无效,可采用一组人员转 移患者注意力,另一组人员乘其不备快速夺下危险物品。
导致自杀的常见原因
(1)精神疾病:所有精神疾病都会增加自杀的危险性。自
杀率比较高的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 和药物依赖及人格障碍等。与自杀有关的精神症状包括抑 郁、妄想、幻觉、睡眠障碍等。 (2)遗传因素:家族的自杀行为是自杀的重要因素。 (3)躯体疾病:因躯体疾病导致功能受限或慢性疼痛,不 能参加日常工作和社交活动,最终出现悲观绝望情绪。 (4)心理社会因素:不良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与自杀有一 定的关系,尤其心理脆弱性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心理因素。
1、精神疾病与精神症状:精神疾病引起的神
经系统改变、疾病、药物、脑外伤等,都可以 使人产生暴力倾向,从而出现暴力行为 2、心理因素:早期的心理发育或生活经历与 冲动行为密切相关,它会影响个体是否选择非 暴力应对方式的能力。例如成长期经历严重的 情感剥夺,性格形成期处于暴力环境中等容易 采取冲动暴力的应对方式。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会影响 精神疾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如对成员、同 辈、媒体或周围人们不良行为方式的模仿会增 加冲动倾向。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炎热、拥挤、 嘈杂、冲突、缺乏交流也可引发冲动行为。
(3)保证病人遵医嘱按时服药,确保 各种治疗的顺利进行。 (4)一旦发生自伤自杀,应立即隔离 病人进行抢救。对自伤自杀后的病人 应做好自伤自杀后的心理疏导,了解 病人心理变化,制定进一步的防范措 施。
减少意外发生
更新管理 理念
加强患者 管理
做好安全 宣教
创新管理 模式
要有慎独精神 要知法、懂法
对严重自杀行为病人的处理
(1)将病人安置在重病室,进行一 对一的守护,活动范围应在护士视 线范围内。清查各种危险物品,并 经常检查病人身上及床单位有无危 险物品或遗书和字条等。
(2)连续评估自杀的危险性:对有 计划的患者,要详细询问地点、方 法、时间,如何获得自杀工具和发 生自杀行为可能性的大小。
2、心理护理: (1)与病人建立治疗性信任关系,多与病人交流沟通,解除 病人疑虑,目的是使病人放弃自杀打算,勇敢的面对生活,帮 助病人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病人自信心和自尊感。 (2)病人在住院期间尽量安排病人与家属及朋友多接触, 减少病人与他人隔离的感觉。指导家属一起共同参与对病人的 治疗和护理;此期间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3)及时解决病人的心理压力,随时进行心理咨询,让其充 分表达内心世界或进行自我批评,提供发泄、内疚等情感机会, 同时护理人员要给予真诚的关怀和同情。 (4)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具体情况,可与病人讨论自杀的问题 , 并讨论如何面对挫折和表达愤怒的方式,这种坦率的交谈可大 大降低病人自杀的危险性。
(3)隔离与约束。当其他措施不能控制患者的冲动暴力行
为时,可以遵医嘱予以隔离与约束措施。对被约束的患者, 要加强监护,清除患者身上的危险物品,并防止其他患者攻 击被约束者。经治疗后患者安静下来表示合作,即可解除约 束。 (4)重点进行交接班。
(二)自杀行为患者的防范和处 理
1、导致自杀常见 的原因 2、自杀症状的特点 3、防范和处理
暴力的症状特点
1、出现攻击、辱骂性行为,语调高、语量多或有
语言暗示。 2、出现坐立不安、动作多、动作快。 3、出现激动、不满、气愤、高声喊叫、表情怀疑, 控制能力下降。 4、病人挑剔、抗议、质问、要求多,得不到满足。 5、病人拒绝治疗护理和住院,不同程度违反院内 规章。 6、病人幻觉、妄想等症状加重时。
(3)要有慎独精神。不管
病人家属或领导在与不在, 都要严格按工作流程去做, 从整体上提升团队的执行 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问 题的发生。
自杀行为举例
1、四只短袜自缢成功。 2、棉毛裤自缢成功。 3、外裤自缢未遂。 4、刎颈自杀。 5、割腕。(刀片、采血针) 6、吞服体温表。 7、烫伤。(热汤泼脸) 8、溺水自杀未遂。
自杀行为的一般防范
1、评估:病人自杀的程度:极度危险、很危险、危
险 、较安全;诱发因素;开始的时间;频率;以往有 无自杀史;社会支持系统及经济状况;对生活的影响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