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心衰患者的康复治疗

慢性心衰患者的康复治疗


心功能 分级
危险 分层
运动方案
强度 方式 节奏 实施 修改
2
物理治疗-运动危险分级
运动危险分级
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危险分层标准
危险级别 A
B
NYHAⅠ级 Ⅱ级源自运动能力临床特征监管及EKG监测
外表健康
无须
≤6MET
无充血性心衰表现,静息状态无心肌缺血或心绞 痛,运动试验≤6MET时,SBP适度升高,静息或运 动时出现阵发性或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有自我调 节运动能力
失代偿心衰,未控制的心律失常,可因运动而加 不推荐进行以增强适应为目的的活动,
剧病情
应重点恢复到C级或更高级
2
物理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与禁忌证
01
适应证: • B级和C级稳定心衰患者
02
禁忌证: • 不稳定慢性心衰 • 部分稳定性慢性心衰
2
物理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1.在过去的1-3天内体重增加≥1.8k 2.正在接受间断或持续的多巴酚丁胺治疗 3.运动时收缩压下降 4.NYHA新功能Ⅳ级 5.休息或劳力时出现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 6.仰卧位休息时心率≥100次/分 7.先前存在并发症
2
物理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运动处方制定
2)运动方式
2
物理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运动处方制定
2)运动方式
活动 坐床 坐床边 坐椅 上楼 下楼 骑车(慢速) 骑车(中速)
常用有氧运动的METs
METs 1.2 2.0 1.2 9.0 5.2 3.5 5.7
活动 步行1.6km/h 步行2.4km/h 散步4.0km/h 步行5.0km/h 步行6.5km/h 步行8.0km/h 游泳(慢)
第一 阶段
• 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 • 包括对运动康复,知识的培训、营养指导
疾病知识的培训,可以在医院进行
第二 阶段
第三 阶段
• 家庭运动计划 • 如果成功完成前两阶段运动
训练未出现任何不良事件 • 可制定继续的家庭运动计划
定期随访
2
物理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运动处方实施
HF-ACTION研究的连续有氧运动方案
绝对禁忌证
1. 过去的3-5天休息或劳力时运动耐量或呼吸困难进行性恶化 2.低功率(<2METs)时出现明显缺血 3.未控制的糖尿病 4.急性全身疾病或发热 5.近期栓塞 6.血栓性静脉炎 7.活动性心包炎或心肌炎 8.中重度的主动脉狭窄 9.需要手术治疗的反流性瓣膜性心脏病 10.过去3周内的心肌梗死 11.新发生的心房颤动
训练地点
最初医院 监测阶段 医院监测 阶段
医院/家庭
周 1-2 3-6 7-12
家庭 13周至治疗结束
每周次数 3 3
3/2 5
有氧运动时间 (分钟)
15-30
运动强度HRR% (心率储备百分数)
60
30-35
70
30-35
70
40
60-70
运动方式 走路或踏车 走路或踏车 走路或踏车 走路或踏车
2
Ⅲ级 Ⅳ级
最大持续活动水平为2.0kcal,间断活动2.7kcal,最大代谢当量为3.0METs,主观劳累计分在7,以腹式呼吸、 放松训练为宜,可做不抗阻的简单四肢活动,活动时间一般为数分钟,活动时心率一般不宜超过10-15次 /min,每次运动时间可达30min,至少每周活动次。
最大持续活动水平为1.5kcal,间断活动2.0kcal,最大代谢当量为1.5METs,只做腹式呼吸和放松训练等不增 加心脏负荷的活动。可做四肢被动活动,活动时心率和血压一般应无明显增加,甚至有所下降。WHO提出可 以进行缓慢步行,10-15min/次,1-2次/的,活动时必须无症状。
主动过度呼吸 吸气阻力负荷 吸气阈负荷
4
慢性心衰的其他治疗
饮食控制
1
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 3 4
食盐摄入: 轻度心衰:5g/d 中度心衰:2.5g/d 重度心衰:1g/d
优质蛋白:牛奶、瘦肉、鱼类等
维生素: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注意少食多餐,粗细搭配,限制水分摄入 (1000-1500ml/d)
慢性心衰患者的康复治疗
目录
1
康复治疗目的
2
物理治疗
3
心理治疗
3
其他
1
目的
康复治疗的目的
改善通气功能 运动肌肉的血流量
减轻症状,延长寿命 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一定社交和工作能力
12 34
降低安静心率 亚极量运动心率
提高最大吸氧量 运动耐力和无氧阈
2
物理治疗-运动危险分级
运动治疗
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方法,尤其有氧运动
4
慢性心衰的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 阻断心肌重构
推荐用药
•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卡托普利、贝那普利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缬沙坦 •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依普利酮 • 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 • 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西地兰
4
康复工程
慢性心衰的其他治疗
适用人群:严重心力衰竭、行走困难 助行工具:轮椅
THANK YOU
物理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修改或终止运动训练的标准
运动过程中,如出现以下情况,则需修改运动处方或终止运动计划:
明显呼吸困难或乏力,运动中呼吸频率>40次/分,出现第三心音或肺内 啰音,肺内啰音增加,第二心音亢进,脉压<10mmHg、运动时血压过 高(SBP:200mmHg,DBP:100mmHg)或降低(运动加量时血压下 降> 10mmHg)、运动中室上速或室早增加、大汗、苍白或者意识不清
2
物理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运动处方制定
4)准备活动和结束活动
准备活动与结束活动必须充分,时间最好不少于10min ,以防止发生心血管意外 若有些患者的活动量很小,持续活动的总时间只有数分钟,运动中心率增加不超过20次/min 则可以不要专 门的准备和放松活动
2
物理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运动处方实施
• 在心电图、血压等监护下进行,多在医院完成
07
• 运动治疗只能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应仅进行运动治 疗而排斥其他治疗
3
心理治疗
慢性心衰的心理治疗 焦虑抑郁
3
心理治疗
慢性心衰的心理治疗
放松训练
4
慢性心衰的其他治疗
呼吸肌训练
1)机制
提高膈肌耐力,增加氧化酶和脂肪分解酶活性
提高最大持续通气能力,增加肺活量 提升运动能力,改善呼吸功能
2)方法
• 心功能储备能力已经十分有限, • 避免造成心功能失代偿
2
物理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运动治疗注意事项
05
• 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并要考虑气温、湿度、场地、衣着等 • 环境因素对活动量的影响。避免在温度过热或过冷的场合训 • 避免情绪性高的活动,如有一定竞赛性质的娱乐活动等
06
• 治疗时应有康复医师陪同,进行恰当的医学监护 出现疲劳、心悸、呼吸困难,以及其他症状时应暂停活动,查明原因
2
物理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心功能水平与活动强度的关系
心功能分级
活动强度
Ⅰ级
最大活动水平;持续活动5kcal,间断活动6.6kcal,最大代谢当量为6.5METs,主观劳累计分在13-15,可采用 各种运动方式,活动强度可以较大。
Ⅱ级
最大持续活动水平为2.5kcal,间断活动4.0kcal,最大代谢当量为4.5METs,主观劳累计分在9-11,可采用各 种运动方式,活动强度不宜过大,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活动时心率一般不宜超过20次/min。
METs 1.5-2.0 2.0-0.5
3.0 3.4 5.6 6.7 4.5
2
物理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运动处方制定
3)训练节奏
运动训练开始时,一般应控制在5~10 min为宜,且每运动2~4min间隔休息1min 此后运动时间可以按1~2min的节奏逐渐增加,直到30~40min 采用低强度运动量开始,缓慢、小量增加负荷的原则
只需在制定的运动阶段初期进行指导, 6-12次EKG和血压监测
C
≥Ⅲ级
≤6MET
运动负荷≤6MET时发生心绞痛或缺血性ST段压低, 运动时SBP低于静息时SBP,运动时非持续性室速, 有心脏骤停史,有可能危及生命的医学情况
运动整个过程需要医疗监督指导和心 电及血压监测,直到安全性建立
D
≥Ⅳ级
≤6MET
2
物理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运动处方制定
强度
运动处方
修改
方式
节奏
实施
2
物理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运动处方制定
1)运动强度 • 靶心率=220-年龄(岁)
• PRE:11-13分,一般患者可以耐受
STEP
STEP
STEP
01 02 03
• VO2max:一般70%~75% VO2max最常用 在训练开始时可采用60%~65% VO2max
2
物理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运动治疗注意事项
• 严格掌握运动治疗的适应症
1
2
和禁忌症,特别注意排除不
稳定的心脏病患者
• 活动时应强调动静结合、量力而行
4
3
不可引起不适或症状加重,
• 禁忌剧烈运动,并要有恰当的准备
和结束活动
• 康复治疗前应该进行详尽的 心肺功能和药物治疗的评定
• 康复方案强调个体化原则,要充分 意识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