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炉停炉降料面方案讲解

高炉停炉降料面方案讲解

8#高炉停炉降料面方案依据公司安排,8#高炉定于2011年10月25日停炉,停炉降料面方案制定如下:一、时间及要求1、采用炉顶打水管打水及气密箱冷却水溢流降料面停炉法,料面降到风口中心线以下,降料面前期回收高炉煤气。

2、计划10月25日12:00~13:00停止上料,开始降料面操作,出最后一次铁休风时间安排在风口局部吹空后,预计降料面时间为15~17小时,(考虑最后出铁量多少,影响焦炭燃烧量和送风时间)断风时间根据最后一次出铁时间而定。

3、坚持安全第一、减少污染的方针,严格按照降料面的技术要求,杜绝人身、设备、质量等事故。

二、停炉前的准备工作1、加强铁罐的组织,保证高炉停炉前正常的出铁秩序和降料面期间的渣铁罐安排,根据高炉需要,及时出好渣铁。

(生产科、高炉负责)2、彻底检查风口、冷却壁有无漏水,各阀门是否灵活好用,对破损和怀疑破损的风口套和冷却壁要重点监控,做好记录,出现风口破损要提前安排小修风更换,杜绝漏问题。

(配管负责)3、对炉体跑冒煤气、炉皮、水冷套管根部的开缝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提前处理。

(配管)4、加长机械探尺量程。

5、炉顶平台清理整顿,无油污和易燃杂物,杜绝设备漏油。

6、降料面打水系统准备工作:总原则是水量充足,分布均匀,雾化良好,调节灵活(总水量和分区调整)。

(高炉落实)(1)8#高炉目前炉顶打水系统试验最大水量为150t/h,气密箱溢流水量为10~20t/h,总计水量最大为160~170t/h。

检查确认炉顶打水系统的10个打水管及气密箱冷却水溢流系统正常,10个水枪水量均匀畅通,实验核实打水水量,保证打水系统运转正常。

(2)炉顶打水管路必须具备水量调节装置,保证水流量调整灵活可控,并实现在中控室远程操作调整和水量监控。

(自动化部处理)(3)气密性箱冷却水管路串接工业水水源,实现软水和工业水冷却介质切换。

(4)联系水站,确保供水系统正常,高压水供应水压≥1.8MPa,气密箱补水流量满足需求。

7、炉顶打水系统和炉身静压检测点氮气通路通常,降料面期间增大氮气量。

8、料仓腾仓工作由机动科根据检修需要与生产科、高炉协商做安排,提前布置,做好供料方案。

停炉前注意料仓仓位的控制,保证满足高炉上料要求的同时按要求腾空所要求的料仓。

(高炉、生产科、设备动力科负责)9、保证煤气取样管路和设备的正常运转。

高炉降料面期每间隔半小时取一次人工煤气分析,20分钟之出数据。

(化验室)10、降料面正式开始前,重力除尘器放灰,防止含水板结。

11、风口平台区域提前准备好6~8套足够长度的风口打水管,保证降料面期间每个风口位置都可以实现炉外打水。

(配管)12、准备好32套进风短管封堵盲板装置和所需要的石棉绳、铅油等密封用品,钢板厚度8mm。

(作业区)13、风口平台8个方向制作准备好8根打水管,用于炉缸残料打水冷却:打水管使用氧气管,长度6m,前端封死,据前端4米部分,每间隔100mm开孔一个,孔径3~5mm,开孔间错排开,对称分布。

(高炉配管)14、联系能源中心,确保蒸汽氮气等能源介质的供应保证工作,提前做好降料面前期阶段布袋除尘系统对高炉煤气回收的协调工作,预计回收煤气阶段前6个小时炉顶煤气量<600000m3/h,中后期炉顶煤气量<450000m3/h,(高炉煤气量+打水蒸汽量)(生产科)三、停炉前高炉操作调整为保证停炉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停炉后的炉缸残料清理创造良好工作条件,此次停炉高炉操作按以下步骤调整。

1、停炉前3天,按正常操控标准组织组织生产,全风全氧正常生产,若风量不全、炉温不稳定应及时减轻焦炭负荷。

保炉况稳定顺行、炉缸工作均匀活跃,严禁出现低炉温、炉凉现象,铁水物理热≥1510℃。

2、停炉前1天,调整操作方针:焦丁比≤40kg/tfe,煤比≤100kg/,按风温1100℃、富氧≤8000m3/h, t调整焦炭负荷;可提前吃空生矿,采用全烧结+球团矿炉料结构,矿批85~88t。

炉温碱度控制标准:提炉温降碱度,[Si]0.45~0.60%,R21.15~1.20,铁水物理热≥1510~1520℃,保证渣铁流动性。

3、可提前一天酌情提高铁口角度。

(目前大高炉采用固定角度,一般不再安排此项,小高炉应用较多)4、正式开始降料面前4~5小时,高炉按照[Si]0..55~0.7%,R21.10~1.15核算全停煤负荷和调整熔剂,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焦比5%变停炉料(焦比+焦丁比540~550kg/t左右)。

5、最终停止上料前,最后加装20吨盖面焦,即进入正式降料面操作。

四、降料面期间操作要求1、降料面期间,每隔半个小时测一次料线(降料面前期使用探尺点测,中后期观察雷达探尺),记录一次顶温、顶压、风压、风量、(风机风量)打水量等操作参数,以及每次爆震的时间,顶压波动情况。

2、主控室安排专人负责打水量调剂工作。

3、煤气取样频次为30分钟取一次,取样后要求20min出化验结果,高炉工长测绘煤气成分变化趋势曲线。

4、降料面期间加强风口巡检,观察风口工作状况,若查出坏风口,加外喷水,尽量不停风,风口平台不断人。

(配管负责)五、降料面期间操控标准5、降料面顶温控制标准:顶温标准300~350℃,瞬时值不得低于250℃或高于400℃,顶温控制主要通过匹配好风量和打水量控制来实现,确保炉顶设备和布袋除尘系统安全,是整个降料面期间的重点核心工作。

6、煤气回收操作:前期回收煤气操作,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回收煤气时间,减少放散。

7、顶压控制:降料面开始前提前退出TRT,使用高压阀组控制顶压,开始降料面后顶压调节改手动控制操作。

8、风压、风量控制:(1)随着料线加深,透气性增大,总进程是结合顶温控制、爆震现象等因素逐步择机降低风量使用的过程,在降低风量的过程中,同时降顶压,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下表进行控制并灵活调整。

注:不同料线状态,风量、风压匹配关系完全不同,本表仅作为调整参考数据(2)降料面初期按全风操作,风量<6000m3/min,料线在炉身上部,风量按5500~5000 m3/min控制,炉身中部,风量按5000~4500 m3/min控制,进入炉腰(全风70%为基准),按风量4500~3500 m3/min控制,切煤气操作后(按炉容送风比1.0为基准调整)风量≤3000m3/min,顶压≤12kpa,减少噪声污染。

风量控制服从顶温爆震状况和煤气回收处理能力。

(3)出于多烧焦炭,减少扒炉量考虑,在料面进入炉缸区之前,应适当加大风量,提高风速多烧中心焦炭,但风量必须服从环保、噪音和安全因素。

9、煤粉控制:根据炉温和停炉负荷料下达情况停止喷煤,提前做好喷煤量估算,停止喷吹后,清空喷吹罐。

10、富氧控制:前期可以富氧,富氧量≤5000m3/h,料线降到炉腰后禁止富氧,氧气手动切断阀关闭,防止煤气温度过高,烧损铜冷却壁。

11、加湿控制:回收煤气前期可加湿平衡理燃,理论燃烧温度小于2300℃,减少风口破损,煤气放散或者料线降到炉腰停止加湿,减少煤气H2含量,手动阀关闭。

12、风温控制:风温控制在1100~800℃之间,根据炉温状况进行调整,总体使用原则是逐步降低风温使用,停止喷煤后,风温<1050℃,料线降到炉腰后风温<900℃,降到炉腹后,风温按800℃控制。

总体风温使用水平不高,热风炉要控制好烧炉,防止风温过高难降。

13、冷却系统控制:(1)炉顶气密箱加强通水同氮冷却,确保气密箱温度<50℃。

(2)保护好冷却壁,料面进入炉身下部区域后,软水系统流量最大,进水温度控制最低,密切关注铜冷却壁温度变化,控制温度点低于130℃,温度高要及时控风。

14、打水和顶温控制:(1)根据顶温调节打水量。

打水要连续进行,尽量早调、少调。

若因特殊情况停止打水,在恢复时,要由小到大逐步开水,防止大量水急剧汽化,引发水蒸汽爆炸事故。

(2)当出现爆震或者增加打水量、顶温仍不能维持在规定围时,应减小风量保证顶温控制在要求之,减小爆震的发生。

15、煤气放散控制标准:(1)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高炉停止回收煤气。

A、当混合煤气中含H2>12%或O2>0.8%。

爆震频繁,H2含量频繁波动超过10%的时候,要准备切煤气,降低风温和减小风量是降低煤气H2含量的有效措施。

B、料面已经降到炉腰下部和炉腹上部。

可根据探尺和煤气成分综合判定,煤气成分曲线CO2出现明显拐点或H2>CO2时,说明已进入炉腰区域(普遍规律CO2左拐点出现进入炉腰,右拐点出现进入炉腹,左右拐点比较接近进入的是炉腰中部,风量越小,右拐点出现的料线越深)。

C、控制风量通过减风,仍然出现炉顶压力剧烈波动、频繁爆震D、炉皮发生严重跑火冒气现象。

E、布袋除尘系统无法满足高炉回收煤气需求。

(2)开炉顶煤气放散、切煤气前,应先减风到较低水平(风压≤50kpa,,顶压≤15kpa),再进行切煤气操作,防止突发爆震和瞬时炉顶压力骤降引发炉爆震,威胁生产安全。

放散打开后上锁处理,防止关闭,切煤气后重力除尘器放散阀同时打开(3)切煤气完成后,可加风操作,但风量小于3000m3/h,顶压≤12kpa,保证减少噪音和大气排放污染。

开炉顶煤气放散、切煤气前,应先减风到较低水平(风压≤50kpa,,顶压≤15kpa),再进行切煤气操作,防止突发爆震和瞬时炉顶压力骤降引发炉爆震,威胁生产安全。

放散打开后上锁处理,防止关闭,切煤气后重力除尘器放散阀同时打开。

16、出铁控制:(1)降料面前期按正常铁次时间出铁,见风堵口,禁止过喷,降料面中后期,延长铁间隔。

(2)料面降至炉身下部,核算停炉料理论出铁量在炉存留铁量300t后,停止出铁,有利于多烧炉缸焦炭量,减少扒炉工作量。

可以根据降料面进程延后出铁,置换撇渣器存铁,但要留足最后出铁所需铁量及时堵口。

(3)降料面后的炉存铁量按炉腰区域以上矿批和焦批层状下降,炉腰以下全部为焦炭进行计算,炉腰具体分界线的标高,根据实际状况、软融带的高低现场评估确定,一般确定炉腰炉身交界处为宜。

(4)当出现局部风口吹空现象,组织出最后一次铁,双场双铁口出铁,出铁大喷铁口,在铁口喷煤气和渣粒,渣铁基本断流后堵口。

为保证最后一次渣铁出净,在渣铁流变小之后,关闭部分放散提升顶压,可通过半开和调整放风阀开度调整顶压。

17、休风后操作:(1)铁后休风,休风后停止炉顶打水。

(2)炉前组织放碳包。

(3)休风1小时后可以降冷却水压、控水量至全水量的50%,如需停水,安排在停炉72小时以后方可以断水。

有破损的冷却水管必须断水,炉顶打水、蒸汽阀门、气密箱水冷总阀关闭,切断一切可能向炉漏水的水源。

(4)休风后根据计划安排拆除所有的进风吹管,在吹管拆除后,要求所有进风短管封堵盲板,与热风炉系统断开,防止串煤气到炉台。

六、休风后炉缸残料冷却1、炉缸残料打水降温一方面要为炉缸扒炉创造良好温度条件,一方面要保护好炉缸碳素耐材,防止积水浸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