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一

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一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拉伸、压缩与剪切一、基本概念1、构件;2、强度;3、刚度;4、稳定性;5、承载能力;6、变性固体;7、静荷载;8、动荷载;9、外力;10、内力;11、应力;12、正应力;13、切应力;14、变形;15、位移;16、弹性变形;17、塑性变形;18、应变;19、正应变;20、切应变;21、轴向拉压;22、剪切;23、扭转;24、弯曲;25、轴向拉压的力学模型;26、轴力;27、材料力学性能;28、弹性极限;29、屈服极限;30、强度极限;31、弹性模量;32、伸长率;33、断面收缩率;34、名义屈服极限;35、失效;36、安全系数;37、许用应力;38、强度条件;39、泊松比;40、超静定;41、温度应力;42、装配应力;43、应力集中;44、圣维南原理;45、剪切面;46、挤压面。

二、基本理论1、连续性假设;2、均匀性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小变形假设;5、轴向拉压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6、轴向拉压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7、胡克定律;8、轴向拉压的强度条件;9、轴向拉压强度条件的三个应用;10、轴向拉压变形计算公式;11、剪切强度条件;12、挤压强度条件。

三、基本方法1、截面法;2、平衡法。

四、典型题:P16-17 例2-2 ,P29-31,例,2-3 ,例2-4 ,P33-35,例2-6 ,例2-7 ,P49-52,,例,2-14 ,例2-15 ,例,2-16 ,例2-17 。

P53-70 习题2-1,习题2-2,习题2-4,习题2-6,习题2-7,习题2-10,习题2-11,习题2- 12,习题2-13,习题2- 14,,习题2-17,习题2- 26,习题2-30,习题2- 38,习题2- 39,习题2-55,习题2- 56,习题2-57,习题2- 63,习题2-64 。

一、判断题:(对√,错ⅹ)1、材料力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等截面直杆。

( )2、材料力学研究的问题仅限于线弹性、小变形。

( )3、两根材料不同,截面面积不同,轴向拉力相同时,其内力是相同的。

( )4、两根材料不同,截面面积不同,内力相同时,其应力是相同的。

( )5、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变形与破坏的特性。

( )6、卸除外力后能完全恢复的变形为塑性变形。

( )7、卸除外力后不能完全恢复的变形为弹性变形。

( )8、断裂和出现塑性变形统称为失效。

( )9、产生0.2%的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应力。

( )10、低碳钢拉伸断裂后的断口形状于轴线成450。

( )二、填空题:1、构件安全正常工作应满足()、刚度和()的要求,设计构件时还必须尽可能地合理选用材料和(降低材料消耗量),以节约资金或减轻构件自重。

2、在材料力学的理论分析中,以均匀()、()的可变形固体作为力学模型,且在大多数场合下局限在弹性范围内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3、作用于杆件上的的作用线与杆件重合称为轴向拉压。

4、平面假设是指变形前为变形后仍为且仍垂直于轴线的变形。

5、因杆件外形突然变化而引起的局部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称为。

6、铸铁压缩试件,破坏是在截面发生剪切错动,是由于引起的。

7、三根杆的尺寸相同、但材料不同,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

问材料的强度高材料的刚度大塑性好。

8、已知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在点f试件被拉断,图中代表延伸率的线段是: ,代表消失的弹性变形的线段是。

二、选择题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 ) 是相同的。

A . 力学性质B . 几何特性C .内力 D. 位移。

答: A.力学性质 ( 力学性能、机械性能 )。

2、根据小变形假设可以认为( )。

A . 构件不变形B .构件不破坏C . 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构件的原始尺寸。

3、( )。

4、ε6、拉压杆的正应力计算公式σ= F N /A 的应用条件是:( C A B )。

A :应力在比例极限内;B :应力在屈服极限内;C :外力的合力作用线必须沿杆件的轴线;D :杆件必须为圆形横截面杆;※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σ= F N /A 的应用是有条件的: ①、外力合力的作用线必须沿杆件的轴线;②、在平面假设成立的前提下,不论材料在弹性还是弹塑性范围均适用;③、尽管公式等直杆条件下推出,但可近似推广到锥度的变截面直杆;④、根据圣维南原理,除加力点附近及杆件面积突然变化处不能应用外,应力集中区以外的横截面上仍能应用。

7、一等直杆在两端承受拉力作用,若其一半为钢,另一半为铝,则两段的( )。

A . 应力相同,变形相同B . 应力相同,变形不同C . 应力不同,变形相同 D. 应力不同,变形不同5、下列杆件中,发生轴向拉压的是( )。

b a P O 20≤α8、轴向拉压杆,在与其轴线平行的纵向截面上( )。

A . 正应力为零,切应力不为零B . 正应力不为零,切应力为零C . 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不为零 D. 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零9、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以产生( )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材料的名义屈服极限。

A . 0.2的应变B .0.2%的应变C . 0.2的塑性应变 D. 0.2%的塑性应变10、图示结构合理的方案( )。

三、已知杆件的轴力图,作杆件的受力图。

15KNF N四、圆钢杆上有一铣槽,铣槽近似为一矩形, 直径为 D=20mm 。

在力F=15KN 的作用下,求1、2 截面处的应力。

五、杆 OD 左端固定,受力如图,OC 段 的横截面面积是CD 段横截面面积A 的2倍。

求杆内最大轴力,最大正应力,最大切应力及其所在位置。

六、钢杆受力如图,截面面积为 A =10cm 2 的,。

求指定截面上的应力。

七、简答题1、轴向拉压的应力计算公式σ=N/A 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1、应力应变在线弹性范围内;2、小变形条件。

2、轴向拉压强度条件的三个应用。

3、低碳钢拉伸时的四个变化阶段和每个变化阶段所表现出的力学性能。

4、画出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并标上σp 、σe 、σs 、σb ,写出延伸率和截面收缩率的定义式。

5、何谓内力、何谓正应力、何谓切应力? 6、何谓平面假设? 7、何谓应力集中? 8、何谓圣维南原理?9、何谓材料的屈服极限、材料的强度极限? 10、何谓塑性材料、脆性材料?11、请分别指出低碳钢、铸铁在拉伸、压缩破坏时的断面。

并简述破坏的原因。

(哪一种应力引起的破坏?)12、简述:为什么铸铁一般作为受压构件而不作受拉构件?13、何谓剪切面、挤压面?铆钉、镙栓的剪切面,铆钉、镙栓的挤压面。

典型题 1典型题 2典型题 3典型题 4如图所示AC 为钢杆,面积A 1=200mm 2 , 材料的许用应力[σ1]=160MPa 。

BC 为铜杆,A 2=300mm 2,材料的许用应力[σ2]=100MPa ,试确定该结构承受的许可载荷[P ]。

解:(一)静力平衡条件得030sin 45sin 21=︒-︒=∑S S Fx∑=-+︒=︒030cos 45cos 21P S S F y 得: S 1=0.518P S 2 =0.732P(二)由强度条件得111max 1][σσ≤=A N 11][518.0σ≤∴A P kN 8.611≤∴P 222max 2][σσ≤=A N kN 412≤P kN 41][≤∴P典型题 5典型题 6如图所示一铆钉连接件,受轴向拉力F作用。

已知:F=100kN,钢板厚δ=8mm,宽b=100mm,铆钉d=16mm,许用切应力[τ]=140MPa,许用挤压应力[σc]=340MPa,钢板许用拉应力[σ]=170MPa。

试校核该连接件的强度。

典型题7图3-15所示等截面杆,两端固定,在横截面C处承受轴向载荷F作用。

试求杆端的支座反力。

解:(一)静力平衡方程在载荷F 作用下,AC 段伸长,CB 段缩短,杆端支反力F 舭与FB 。

的方向如图3 -15所示.并与载荷F 组成一共线力系,其平衡方程为0,0=--=∑Bx Ax x F F F F (a)两个未知力,一个平衡方程,故为一度静不定。

(二)变形协调方程根据杆两端的约束条件可知,受力后各杆段虽变形,但杆的总长不变,所以,如果将AC 与CB 段的轴向变形分别用L\IAC 与△ZCB 表示,则变形协调方程为0=∆+∆CB AC l l (b)(三)物理方程由图示可以看出,AC 与CB 段的轴力分别为Ax N F F =1故其轴向变形分别为EA x F l A AC 1=∆ (c) EAl F i Bx CB 2)(-=∆ (d) (四) 计算支座反力将式(c)和式(d)代入式(b),即得补充方程为021=-l F i F Bx Ax (e)联立求解平衡方程(a)与补充方程(e),于是得211212,l l Fl F l l Fl F Bx Ax +=+=典型题8图4-17a 所示等截面圆轴AB ,两端固定,在截面C 处承受扭力矩M 作用。

试求轴两端的支反力偶矩。

解:(一)静力平衡方程设A 端和B 端的支反力偶矩分别为MA 与MB (图4-17b ),则轴的平衡方程为0,0=-+=∑M M M M B A x (a)(二)变形协调方程在上述方程中,包括两个未知力偶矩,故为一度静不定问题,需要建立一个补充方程才能求解。

根据轴两端的约束条件可知,横截面A 和B 间的相对转角即扭转角cpAB 应零,所以,轴的变形协调条件为0.=+=CB AC AB φφφ (b)(三)物理方程由图4 - 17b 可知,AC 与CB 段的扭矩分别为A M T -=1B M T =2所以,AC 与CB 段的扭转角分另p A p AC GI a M GI aT -==1φ pB p CB GI b M GI b T ==2φ (四) 计算支座反力将上述物理关系代入式(b),得变形补充方程为0=+-b M a M B A (c)联立求解平衡方程(a)与补充方程(c),于是得ba Ma Mb a Mb M B A +=+=,典型题9如图所示梁AB ,在横截面C 处承受轴向载荷F 作用。

试求梁的支座反力。

解:(一)静力平衡方程∑Fy = 0,F - F BY + F AY = 0 ∑M A = 0, M A + F ×L/2 - F BY ×L = 0(a)(二)变形协调方程0=∞B , EI Fl EI F w BP B 485333-= = 0(三)物理方程将上述物理关系代人式,得变形补充方程为0485333=-EI Fi EI x F B (c)(四) 计算支座反力联立求解平衡方程(a)与补充方程(c),于是得165FF By =所得结果为正,说明所设支反力F BY 的于实际方向相同。

多余支反力确定后,由平衡方程∑MA =0与∑Fy =0,得固定端处的支反力与支反力偶矩分别为163,1611FlM F F A Ay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