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垄双行马铃薯种植技术要求如下:
一、选用良种。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米拉、鄂马铃薯10号、鄂马铃薯12、中薯5号、华渝5号等早熟或中熟品种。
二、种薯处理。
一是晾晒选种,在播种前3~5天将种薯摊开放在通风透光条件较好的场地进行晾晒,并剔除病烂薯。
二是切块,种薯以整薯播种为宜,超过60克的种薯可切块,每个切块重量不低于30克且有2个以上的芽眼。
切刀要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三是药剂拌种,可选用咯菌腈、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加适量滑石粉进行种薯干拌。
三、整地起垄。
抢晴整地,深耕25~30厘米,播种前1~2天整平碎土。
四、适时播种。
冬马铃薯播种期多在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选择在天气晴朗、墒情较好的时候播种。
五、分段作业播种。
采用微耕机开种沟(种沟深度3~5厘米)、人工播种、微耕机起垄覆土(起垄高度18~20厘米)、微耕机施肥(药)、微耕机覆膜分段作业模式。
要求采用深沟宽垄模式(垄高25~30厘米,垄宽100~120厘米)。
六、合理密植。
马铃薯单垄双行种植模式,垄内行距18~22厘米;垄内株距18~22厘米。
种薯成品字形排列。
每亩种植密度为5000~5400穴。
七、科学施肥。
宜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马铃薯专用复合肥60~80千克和生物有机肥100~150千克,或者施用农家肥1000~1500千克。
薯块膨大时,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50~100克。
八、田间管理。
一是及时破膜引苗,在马铃薯出土见绿时,在出苗处将地膜破口引出幼苗,用细土盖住膜孔,保温防冻。
采用膜上覆土栽培技术,则可减少破膜工序。
二是清沟排渍。
三是在马铃薯株高25~30厘米时,用烯效唑等控高。
四是在剂苗后和封行前进行中耕培土作业。
作业机具可采用微耕机挂接开沟器进行,培土后垄高在25厘米以上。
九、绿色防控。
施用基肥时,加入1.5%辛硫磷颗粒剂等防治地下害虫;通过推广使用脱毒种薯防治病毒病;生长期间重点防控马铃薯晚疫病,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按照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绿色综合防控。
十、适时采收。
待田间2/3的植株叶片变黄时抢晴收获,亦可根据市场价格,抢早收获上市。
收获的块茎应在阴凉处遮光薄摊5~7天,不得暴晒和雨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