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波港海铁联运发展策略探讨【开题报告】

宁波港海铁联运发展策略探讨【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宁波港海铁联运发展策
略探讨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南北和长江“T”型结构的交汇点上,地理位臵适中,是我国大陆著名的深水良港。

基于良好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理位臵,优惠的发展政策,宁波港逐渐发展成为现在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

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货物吞吐量超过上海港位居全国首位。

根据交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1-9月,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7513万吨,处于我国主要港口首位。

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 9 8 4 . 6 6 万标准箱,居全国第三。

宁波港强劲的发展势头,对其港口的集疏运和腹地的拓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内外现代港口发展趋势来看,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是拓展港口腹地,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的重要手段。

而随着全球物流体系的不断发展进步,具有快速、安全、运能大、成本低、环保等突出优势的海铁联运,成为国际多式联运的重要模式。

海铁联运是指进出口货物由铁路运到沿海海港,或是货物到达沿海海港之后由铁路转运,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就可完成的一种运输方式。

海铁联运并不是简单的将铁路建到码头,而是需要建立完善的海铁联运网络体系、先进的硬件基础设施(铁路、场站等)和软件信息平台、发达的贸易体系和揽货系统,服务水平高效,价格有竞争力,有成熟的市场运作主体、协调的体制机制和完备的扶持政策等。

目前,宁波港的集疏运中,公路运输的压力过大,易造成港区综合运输系统的稳定性减弱,甚至造成港城交通运输拥挤或严重堵塞现象。

而且宁波港海铁联运的发展也存在较多的问题:配套基础设施较落后,运输系统并不完善;各个环节自成一体,信息系统分割,未能实现各部门的有效调节与无缝合作;如何适应全国铁路集装箱新的运输发展趋势,按照现代物流要求建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协调参与各方的利益,完善宁波港海铁联运体系的建设,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通过本选题的研究探讨,可以了解宁波港海铁联运的发展现状,分析其目前发展海铁联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机遇和挑战,尤其是目前大力推行海铁联运的政策下,运量却未有大突破的问题所在。

然后基于合理的分析,同时学习其他世界大港的成功经验,探讨符合宁波港实际条件的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改善目前政策重视,运量却不多的现状。

从而建立和完善宁波港海铁联运体系,扩张腹地,促进港口转运能力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升宁波——舟山港的综合实力和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1.宁波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一方面港口吞吐量已成为世界大港。

另一方面港口集疏运不合理,集疏运能力与进出口贸易发展不相适应。

海铁联运基础薄弱,各环节未能实现有效地无缝的合作,致使海铁联运比例小,未能发挥真正的运输功能。

2.宁波港发展海铁联运的必要性。

安全,快捷,环保,成本低,运量大的海铁联运有利于宁波港扩张和巩固内陆腹地,提升国际大港的地位。

3.宁波港发展海铁联运的优势与劣势。

主要从港口自身条件,浙江省的政策导向,
国家的政策导向等方面分析宁波港发展海铁联运的发展机遇。

面对的挑战和问题则主要从海铁联运发展基础,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市场机制等方面探讨。

4.宁波港发展海铁联运的对策。

以调研预测中整理出的的宁波港吞吐量的发展情况以及宁波未来几年对海铁联运需求的预测情况为基础,通过现状分析、经验学习提出宁波港发展海铁联运的策略。

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宁波港自从推行海铁联运以来,运量一直没有大的突破。

这与宁波港海铁联运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周边港口竞争激烈以及各方协调组织的程度不够都有紧密的关系。

本文拟从宁波港海铁联运参与各方的职能以及如何协调,进行无间合作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促进宁波港海铁联运发展的对策,提升港口竞争力。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资料搜集:查阅网页、图书馆文献、网络期刊等获得论文所需的相关理论资料,并
进行分类整理。

学习总结:总结学者对海铁联运的定义和认识,掌握海铁联运的真正内涵和发展要
求。

学习分析:根据查询和整理的文献,总结宁波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并分析目前发
展海铁联运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

调研预测:通过相关的海运官方网站以及近年的出版物、期刊等查阅和调研宁波港
海铁联运的发展动态和数据资料,包括近年宁波港的吞吐量,海铁联运运量以及海
铁联运占各种集疏运的比例等详细信息,对比进行分析,并对宁波港海铁联运的发
展做出预测。

总结归纳:综合分析上述资料,并学习各学者们的建议和世界大港的经验,提出自
己对于宁波港发展海铁联运的策略,建议。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2010.11.14 确定论文题目
2、2010.11.15~2011.1.14 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并定稿,确定论文的写作提纲和思路
3、2011.1.15~2011.2.20 收集资料,完成论文初稿。

4、2011.2.21~3.18 毕业实习期间调研、进一步收集资料并修改论文,交二稿。

5、2011.4.28 确定终稿并上交
6、2011.4.29-5.6 答辩准备
7、2010.5.7 毕业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 1 ] W.-J . Van S chijndel, J . Dinw oodie. C ong estion and m ultimodal transport: a survey of carg otransportoperatorsintheNetherlands[J].TransportPolicy,2000(7):231~241.
[ 2 ] 阎勤,童明荣,沈小贤 . 关于加快发展宁波海铁联运的若干思考 [ J ] . S A NJ IA NG FOR U M, 2009(4):3~6. [3] 贺向阳.宁波港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定位[J].集装箱化,2010(7):22~25.
[ 4 ] DENNIS R ONDINELL I ,M IC HA EL B ER RY. M 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Log i stics,andtheEnvironment: Managing Interactions in a Global Economy [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0(18):398~409.
[5] 闫攀宇.欧美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概况[J]. 集装箱化,2007(12):23~26.
[6] 贾可,杭明升,贾纬璇.加快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体系建设[J].综合运输, 2006(3):50~51. [7] 贾纬璇,何向军,朱兴平.宁波港集装箱港铁联运体系建设[J].中国港口, 2007(4):31.
[8] 龚耀军.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与构想[J].集装箱化,2009(9):4. [9] 童孟达.宁
波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思考[J].世界海运,2009(7):24~25.
[10] 马卫光.加快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开发建设[J].政策瞭望,2009(7)::18~20. [11] 任伟.甬台温铁路开行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的可行性分析[J].铁道货运, 2009(12):41~43.
[12] 李琴.关于长三角地区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探讨[J] .上海铁道科技,2009(3):63.
[13] 王凌峰.港铁联运破解中国港口物流货物压港[J].中国海事,2010(1):32. [14] 袁卫国.宁波港口铁路运输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港口,2010(7):43~44.
[15] 贺向阳,汪月娥.加快宁波海铁联运发展的策略[J].综合运输, 2010(3):40~4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