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说明书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二O O九年十一月目录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1)一、规划背景 (1)二、现状概况 (2)三、镇区概况 (4)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 (4)一、规划依据 (4)二、规划年限 (4)三、规划原则 (5)四、规划目标 (5)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5)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5)三、产业发展规划 (7)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23)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3)一、城镇性质 (23)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23)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23)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三、功能结构规划 (24)四、用地布局规划 (24)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 (26)一、现状 (26)二、绿地系统规划 (26)三、景观规划 (26)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27)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27)二、道路交通规划 (27)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 (28)一、给水工程规划 (28)二、排水工程规划 (28)三、燃气工程规划 (29)四、电力工程规划 (29)五、通信工程规划 (29)六、管线综合规划 (30)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30)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30)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三、城镇防灾规划 (31)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1)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三、近期建设重点 (31)四、近期建设项目 (3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第一章背景及现状一、规划背景(一)灾后重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致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大量房屋倒塌、损毁,数万居民无房可居住。

继光镇震感强烈,并造成全镇少量人员伤亡和部分建筑物、设施损毁,镇域内工业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损毁,打破了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次序,城镇受到一定程度的创伤。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导精神,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城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是未来3年内的首要工作,灾情核实统计以及灾区城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是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五个统筹的提出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并且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在2007年6月成渝共同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德阳市成为四川省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要求在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改革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体系是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允许成都市在9大方面先行先试:建立三次产业互动的发展机制;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创新统筹城乡的管理体制;探索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探索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办法和途径;健全城乡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促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等。

(三)德阳市被列为全省城乡统筹试点市继成都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四川选择德阳、自贡、广元三市进行城乡统筹分类试点。

德阳市作为全省三个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之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将为全省同类市、州提供经验和借鉴。

作为四川经济发达地区的城乡统筹试点,德阳将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村人口转移,最终形成镇、县、市整体推进三化联动的新型城镇体系,使社会整体更加和谐.,为区域内的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四)德阳市“三市两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提出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城乡一体、工农并进,区域特色明显的块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自党的十六大开始,就明确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重大战略任务,发展县域经济成为各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而德阳市中江县被确定为“三市两县”中“两县”之一,这将为中江县内各乡镇的发展带来机遇。

(五)区域地位的提升四川省委提出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目标,把成都市建设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与德阳密切相关的绵成乐城际铁路、成兰铁路、成绵高速公路复线等交通干线即将建设,天星大道和旌江大道也已开工建设。

这些将对德阳市域和城区的交通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也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江“两点三线”发展战略的实施,即以中江县城为主中心,仓山镇为副中心,南北向以罗桂公路为发展主轴,东西向以成南公路和成南高速公路及达成铁路为县域发展次轴的交通干线沿线经济走廊,形成“两极三轴”的“土”字型布局结构。

中江作为距离成德绵经济带最近的百万人口大县,其区域优势将更加明显。

其中继光镇处于两点之间,三线中罗桂公路发展周线上,这为继光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二、现状概况(一)区位交通继光镇位于中江县城南部,距县城37km,东经105.15度,北纬31.29度,丘陵地区,镇境东邻通山乡20km,南连广福镇14km、民主乡17km,西接双龙镇6km,北连永安镇21km、高店乡8km、柏树乡24km,106省道穿过境内。

(二)地形、气候、土壤、水文镇域地貌形态多为丘陵,属于深丘窄谷区地形,其特点是平行条脊状驼峰山岭,羽状水系发育,沟谷呈“V”形,谷底小于100m,形成“三分土地七分山”的地形地貌特点。

继光镇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均气温16.7℃,一月平均气温5.5℃,七月平均气温26.5℃;≧10℃活动积温5318.6℃,多年平均无霜期285.6天,年降水量945mm,多集中在6-9月四个月;年日照数多年平均为1315h,平均风速为1—1.3m/s。

镇域内页岩储量相对丰富,其他矿产较为匮乏。

地质构造属白垩纪,岩层为砂岩、砾岩夹泥岩地下水多埋存于岩层裂隙中。

继光镇水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3条河及继光水库。

袁家桥大河:起源继光水库,由北向南流经新中、金房、袁家桥、石马、铜梁五个村,近20km,河床由起端(5m)逐渐放宽,经石马、铜梁村,河床宽到30m。

沿岸是农田,水流量平时在0.2个流量,水深在1m—5m,水质中等。

小河两条:第一条起自白寨村,止于新堰村,最后流入广福玉红河。

长约15km,河床宽在3—5m,平时水深1—2m,洪水季有水流动,平时无水向下流,水质中等。

第二条是起自继光场镇,流经芳草村至新高村的芳草堰,这是条平时用于排放场镇用水的人工丰产沟河,平时无水,河宽3—5m。

继光水库:是县内最大水库,集水面积60 km2,淹没了继光镇新中、长叭沟两村12个社,主坝位于新中村1社、2社与10社交汇处,继光水库库容量9820万m3,水深达约100m,湖宽在200—1000m范围内。

为配合农业更好的发展,继光镇修左干渠5km,继光支渠15km,各村社支渠48km,修建提灌站4个,三平塘堰164口。

(三)资源状况1、农业资源农业是继光镇经济发展的基础,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业的两大支柱。

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红苕、红薯、黄豆、豌豆;经济作物:油菜、花生、水果、棉花;蔬菜:青笋、莲白、萝卜、青菜等。

在发展粮棉油生产的同时,林牧、副、渔业亦有较大发展。

2、旅游资源黄继光的故居:位于黄继光村境内的黄家湾,占地1.5公顷,目前保存相对完好,可开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墓:位地继光场镇街后面,占地300㎡,绿树成萌,遮天蔽日,在此埋葬着5位革命烈士,党委政府将把此处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继光水库:位于长叭沟和新天交界处,占地2000公顷,且在镇域西北部有一部分淹没区,(淹没新中、长叭沟两村12个社,主坝位于新中村12与10社交汇处,库容9820万立方米,水深达100余米,湖宽在200—1000m范围)可作为山水景观对外开放旅游。

3、文化资源继光镇主要以汉族为主,其它还有迁进的藏族,彝族,壮族,羌族,傣族,土族,共计7个民族。

镇内还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故居、烈士墓和继光水库。

分别位于继光村、继光场镇和长叭沟村、新天村。

(四)社会经济1、经济结构继光镇全镇幅员面积5168ha,辖石马、白寨、继光、团碑、高石、铜梁、袁家桥、兴旺、兴发、锦竹、长乐、新堰、金房、新天、长叭沟、芳草、严新、新高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876人,其中农业人口23903人,非农业人口1943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46元,城镇化水平为10.05%。

2006年实现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0507万元,2007年实现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1674万元。

2008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14827万元,第一产业为10432万元,第二产业为570万元,第三产业为698万元。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1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40万元。

我镇现已成功开发五片,新建街道二条(一条是英雄道长600m,另一条是希望大道长800m)。

大型农贸市场一个,增加门面230余个,吸引了社会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投入继光集镇建设,使镇容镇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并新增工商户100多户,场镇常住人口达到2800余人,场镇街道长达约1900 m。

2、各产业现状(1)农业现状:继光镇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占绝对主导地位。

传统的粮油种植在整个农业结构中占的比例较大,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科学技术不断注入农业产业,在粮油等传统农业产值产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继光镇近年来经济作物在农业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同时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2)工业现状:继光镇的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基础非常薄弱,目前全镇只有小规模的如油厂、预制厂、农机修理站、木材加工厂等家庭作坊式的工业企业,布局较散,效益低下,严重制约着城镇的发展。

(3)第三产业现状:目前继光的第三产业产值总体层次和效益均较低,第三产业的主体为个体经营的小规模商贸、服务业,服务功能不甚齐全,辐射范围局限于城镇及其周边的乡村,而且以路为商的马路经济意识强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