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B. 运动的物体不能作参照物C. 参照物的选取是可以任意的D.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无论怎样选取参照物,其结果总是不同的2.如图是两物体在同一段路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 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C. 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D. 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所蕴涵物理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A.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B. “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C. “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月明”--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 “雨后见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4.图中有关声和电磁波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A. 甲是摩托车的消声器,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 乙是手按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音色C. 丙是利用卫星系统导航,其信息传播的媒介与“B超”相同D. 丁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与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理相同5.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 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6.图中的物理现象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A. 池水变“浅”B. 手影游戏C. 光的“色散”D. 看到不发光的物体7.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⑤t=3s时,A、B相距8m.A. 只有②④正确B. 只有②③⑤正确C. 只有①③⑤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8.图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
以下四幅光路图中,不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A. B. C. 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0分)9.拍摄《西游记》时,“孙悟空”站在舞台上,选舞台为参照物他是______ 的,当“云”从他旁边飘过时,观众感觉他在云中飞行,是因为观众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 .10.智能手机是我们常见的通讯工具,请你估测一下手机屏幕的面积大约为80______,重力大约为2______(填写合适单位的符号)。
11.在峡谷中呼喊会听到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 s,人耳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假如从呼喊到听到回声用了3s,则反射声音的高山离你______ m.12.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______(填光学原理)。
同时看见树林边溪水中的“蓝天白云”,这是______(填光学原理)在水中所成的虚像。
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______夹角放置。
13.某校100周年庆典音乐会上,学校交响乐团演奏了多首曲目,观众很容易分辨出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演员敲击定音鼓时,鼓面______而发声,声音通过______传到观众的耳朵。
14.春日,花红柳绿。
看桃花,花呈红色,是因为桃花_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色光。
公园内,鱼翔浅底,看到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5.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16.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射存一滴水上,请大致画出这束光射入水滴和射出水滴的折射光线的光路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17.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
18.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______;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______。
(填序号)19.(1)小金在实验室里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
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作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参考直线。
用激光笔沿着白纸的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如图甲所示。
小金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2)小金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
①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_____。
②上述问题解决后,小金顺利完成了实验。
这个实验中,细心的小金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20.一辆轿车上午11:30驶入黄城高速公路入口,下午1:30到达青州出口,总共行驶了240km,该段高速公路限速120km/ℎ,期间经过的隧道和桥梁限速为80km/ℎ.(1)轿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大?(2)轿车在行驶中有超速吗?为什么?21.一列火车长200m,已知它用了2h跑了144km。
(1)这历火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少km/ℎ?合多少m/s?(2)若火车仍以此速度通过1.6km的山洞,则整列火车驶出山洞要花多少时间?--------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解析:解:ABC、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故AB错误,C正确;D、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错误。
故选:C。
①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②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具体选哪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但要注意,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机械运动是相对“另一个物体“的运动,选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只可能处在唯一的静止状态2.答案:C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两物体的s−t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当t=0时,一条图线在100m处,另一条图线在0m处,说明两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出发,故A错误;B、两条图线中,一条随时间的增加路程增大,另一条随时间增加路程减小,说明两个物体往相反方向运动,故B错误;C、图线的交点表示在同一时刻,且位置相同,则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故C正确;D、由图象知,上面图线10s的时间运动了100m−50m=50m,其速度为v1=s1t1=50m10s=5m/s;下面图线在10s−2s=8s时间内运动了50m,其速度为v2=s2t2=50m8s=6.25m/s,速度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倾斜程度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根据图象可知交点表示相遇。
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解析:解: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 错误;B、“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不是光源,它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光照在人的脸上,在从人脸上反射出来,人脸就呈现红色,故B错误;C、“潭清疑水浅”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光的折射,故C错误;D、“雨后见彩虹”--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故D正确。
故选:D。
对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我们首先要弄懂诗句的意义,然后认真分析确定该用哪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的,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4.答案:D解析:解:A、摩托车的消音器,其作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小提琴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当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C、卫星导航系统传递信息利用的是电磁波,“B超”是利用超声波,故C错误;D、利用声呐探测海深与蝙蝠在夜间能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1)减弱噪声方法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③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2)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3)图片和声音等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把电磁波当成载体发射出去,电磁波比超声波、次声波具有更强的穿透力,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的电视信号、手机信号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4)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现象这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结合与声有关的知识分析每个选项确定答案。
5.答案:A解析: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响度大,故B错误;C、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C错误;D、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