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信息
【教学目标】
1.认知能力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3.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精神,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4.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话的结构与原理。
2.难点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烽火台”——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
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二、进行新课:
1.电话的结构:贝尔发明了电话。
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结构与麦克风相同。
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结构像喇叭。
电话线:传递信号。
2.电话交换机:利用电话交换机可以大量减少线路。
电话交换机之间可以连接。
简述电话交换机的发展过程。
分析:占线的现象。
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与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数字信号:利用数字的组合来代表信息的信号。
特点:一般只有两个数字,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很稳定,容易编辑。
4.达标练习:基训。
三、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反思:
1.大多数内容只要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2.部分内容可以加入少量课外知识,但注意不要太多,太深,否则会起反效果。
让信息“飞”起来
【教学目标】
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光是电磁波。
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知道光是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言:
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
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
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信息是怎样飞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电磁波谱:
1.提出问题: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电磁波?
2.你知道电磁波有哪些应用吗?
二、波的特征
1.所有的波都具有波速、波长和频率,电磁波也一样,什么是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呢?
2.介绍频率的单位,推导出:波速=波长×频率。
三、可见光的频率范围
1.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得出可见光的频率范围。
2.引导学生计算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3.介绍: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所以电磁波带的频率与波长成反比关系。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反之,波长越长,频率越高。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了解现代电信网络,知道光纤是光载信息传递的有效形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难点:信息高速公路由光纤铺就的,光是频率较高的电磁波。
光纤传输信息容量大。
【教学过程】
一、光纤
1.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吗?
2.你知道信息高速公路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吗?
3.用光来运载信息具有什么优点?
4.光在光纤中传播具有哪些特点?
二、现代通讯网络
1.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回答:现代通讯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
2.介绍:现代通讯网络的结构。
问:同学们都会"上网",都能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你知道因特网的结构吗?
介绍:信息高速公路采用光纤和现代电信网络及因特网来高速传递信息。
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信息高速公路而变得方便。
课堂讨论:信息时代的利与弊。
三、因特网:
根据课本简述什么是因特网?
四、课堂讨论。
五、课堂小结:
课外作业: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电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学生回答: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通信网络。
课外调查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回答,所有板书由学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