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感与情绪的影响

情感与情绪的影响

一、情绪情感与身心健康
人的情绪、情感的好与坏对于人的社会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乐观积极的情绪、情感赋予人崭新的精神面貌和愉快的生活情趣;消极悲观的情绪、情感则损害着人们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妨碍人们在发展过程中机会的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与情绪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实际业务部门中,情绪情感问题是十分突出的。

“情绪和情感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另一种形式。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定的需要而这些又不可能都得到满足。

因而,人们有时感到兴奋和快乐,有时感到悲哀与沮丧,有时感到骄傲与自豪,等等。

这些不同的主观感受或体验就是情感与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到来,人们都在争取跻身社会成员中最优的位置,都在力争实现自己最高的期望值,都具有很强烈的发展自己的愿望。

在这种高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以期实现自我。

行动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于是,相应地就会产生积极或消极情绪。

情绪作为社会属性的产物,它是人们交际手段和活动动机,要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

情绪作为自然属性的产物,它又受脑的低级中枢的支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控性。

再加上刺激情境及其对人的意义的复杂性,以及情绪在种类和维度上的多样交织,致使情绪发生时的变异性较大,其产生的频率与强度均有不同。

如果某些复兴情绪发生过多过强过过少过弱时,或在不同情绪之间以及情绪与认知、情绪与固有的人格特性之间发生冲突时,就引起个体能否经受得住情感变化以及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问题。

情绪是多因素的组合,科学研究证明,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是通过不良的情绪所体现出来的。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出现的是负向情绪,如恐惧、焦虑时,会抑制消化腺的活动和肠胃蠕动,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长期紧张、恐惧会使人的植物神经错乱,引发神经症;影响肛肠系统,出现腹泻、便秘;影响心脏血管,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等,这些皆由情绪因素所引起,可见情绪状态紧关个人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增进身体健康。

只有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优化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才能更好地成长。

那么该如何有效地控制管理以致优化我们的的情绪情感呢?
首先,培养乐观的情绪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第一,树立崇高理想,使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感到充实。

第二,要学会忘却经历中不愉快的往事。

经常回顾一些愉快的往事,会导致乐观情绪的产生。

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不快之事,如果经常回忆这些事会给自己造成无形的压力,引起紧张情绪。

紧张与乐观正好相反,对心理健康危害很大。

故要学会忘却不快的往事。

最后一点,就是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个心理正常的人的情绪都是由适当原因引起来的。

如欢乐是由可喜现象引起的,悲哀是由不愉快事件或不幸事故造成的。

一定的事物引起相应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如果一个人受到挫折,就会情绪不正常,情绪一旦过度,也会损害身心健康,故应善于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做到坦然地应付各种意外事件,谨慎地应付重大事件,冷静地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分析、判断每一件事。

力争做到胜不过喜,败不过悲,气不暴怒。

二、情绪情感与工作效率
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

愉快、平稳而持久的积极情绪能使人的大脑
及整个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它可以驱动人从事学习和活动,并放大和增强其作用,从而更有力地激发有机体的行动,发挥潜能,提高人的活动的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保持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正常,使人的身心和谐,增进身心健康。

由情绪引发或推动的行为称情绪行为。

情绪行为可以分为提高效率的增力行为和降低效率的减力行为。

因而,情绪也属于行为的动力系统之一,如兴奋或低沉的情绪,将提高或降低学习和活动的效率。

这与情绪对动机和认知的配合有关。

如果配合得当,情绪提高行为效率的特性称增力性。

发挥人的情绪的动机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行为效率。

情绪降低行为效率的特性称减力性。

不良的心境、强烈的激情和应激状态下,情绪也可以阻碍人的行为。

其主要原因是:①当某种需要过于强烈,引起大脑皮层过度兴奋,从而抑制了皮层其它部位的兴奋,于是整个皮层被这种强烈的情绪笼罩,认知局限,产生偏见。

②情绪的本质是增力性的。

强烈的情绪活动使皮层下中枢高度兴奋,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理智活动的功能,降低认知范围和能力,使对行为目标认知不清晰。

产生不知所措,“吓呆了”的表现。

这就是情绪对动机和认知的配合不当,产生了减力作用。

从上述对情绪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认识到情绪、情感的两面性。

积极的情绪、情感能够提高人的学习和活动能力和记忆力,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消极的情绪、情感能抑制人的学习和活动能力,降低人的体力和活力和记忆力。

也就是说: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消极情绪、情感则会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但是经过心理学家们的实验研究证实,消极情绪不是在所有时候都会减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比如焦虑在适度的情况下也会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适当的紧张情绪状态往往可以维持人们对任务的兴趣和警觉,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总之,情绪、情感和工作效率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有时情绪和情感的积极的“增力”和消极的“减力”作用在方向上不是截然分明的。

由于具体情境不同,个体的个性特点不同等,有时积极的肯定性情绪也可能会产生“减力”作用,消极的否定性情绪也能产生“增力”作用。

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适度的情绪紧张有利于最佳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发挥。

情绪水平
情绪情感与社会活动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张是某防疫站食品卫生科的职员,不久前大学毕业分到该防疫站。

她为人热情,活泼开朗,上班总是提前到办公室,先把全办公室打扫干净,然后就到水房把办公室的开水瓶充满。

对此行为,大家也经常单面夸奖小张,但在私下却众说不一。

科里的小李为人很直率,他最受不惯别人整天私下说三道四,因此针对那些人对小张的议论,他回敬道:“你们不要胡乱猜测别人好不好,你们为什么不去做呢?
最近,科里发生了一件事情,起因是科里这次评职称,只有两个名额,但有五个人申请,结果是小张、小李和科里的小王没有被评上。

名单公布以后,小李非常气愤,他认为是科长刁难,对他有成见。

因此,小李听到消息后,忍耐不住马上冲到科长办公室大吵大闹,并差点和科长动手打架.
小张也从其他途径了解到,这次她本人落榜的原因是科长在职称评定会上说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上班嘻嘻哈哈”结果没被评上。

但事后小张好像无所谓一样,甚至看见科长,还表现得更加热情。

小王-平时就是一个少言的人,整天埋头做自己的工作,从不主动与同事交往,这次未被评上,小王更加沉默寡言,甚至在路上见科长就尽量避开。

整个事件发生以后,小李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职称问题,无理取闹,受到通报批评;而小张、小王因姿态高受到领导的表扬“看!人家小张和小王表现多好不计较个人得失,能正确对待,特别是小王,一点意见也没有,从不抱怨,仍努力工作。

原因:
情绪反应是由具体的可感知的现象、事物所引起的,案例中小张、小李、小王因为在科里没被评上职称,再加上他们各自的气质和性格特征不同,所以他们所产生的一系列情绪都不一样。

小李是属于胆汁质类型的人,在情绪反应上易冲动,易怒,自制能力差,易感情用事。

他的愤怒产生是由于愿望受阻而逐渐积累起来的紧张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小王是属于抑郁质类型的人,是性格内倾型的人,不善言谈,不好交际,心境消极抑郁,多愁善感,易神经过敏,变得孤僻。

小张是属于多血质与粘液质混合型的人,综合了多血质人的乐观,适应性强的优点,有集合了粘液质的勤勉坚忍不拔的精神。

总的来说除了这
3
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性格影响外,还有环境因素。

群体是环境中最重要的载体,群体生活具有一种类化的作用,对人的性格会有深刻的影响。

小张是热情活泼开朗的人,却被科长说成“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上班嘻嘻哈哈
”,同事也一样,在小张面前说好话,背地里却说人家坏话,造成虚伪的环境,以至于小李在未被评选上时也对结果产生怀疑。

而作为管理者的科长,也受到单位里人际环境的影响,没有客观的认识社会认知的偏见,这出现了巴纳姆效应。

建议:
小李:
1、加强自身的自制力和意志力,学会自我管理;
2、调节情绪合理需要,小李直率、坦白是值得保留的;
3、培养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4、把握自己的情绪规律。

小王:
1、应加强与同事的沟通与交往能力;
2、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积极的心态;
3、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找值得信任的人倾述心中的不快,以达到减压效果;
4、尽量融入集体,培养开朗阔达的性格。

科长:作为管理者,要正确认识社会认知的偏见,深入了解各员工的心理和对工的态度。

知人善用,合理分配人才。

平时注意关心员工,关注员工需要与情绪变化,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以免影响员工情绪。

单位同事:要培养良好阔达的心态,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宽容别人,切忌胡乱猜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