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砟道床作业指导书

无砟道床作业指导书

目录1、适用范围 (3)2、作业准备 (3)2.1、内业准备 (3)2.3、施工准备 (4)3、技术要求 (5)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8)4.1、施工程序 (8)4.2、施工工艺流程 (9)5、施工要求 (10)5.1、测量放样 (10)5.2、基底拉毛或凿毛、清洗植入连接钢筋 (10)5.3、现场组装轨排 (11)5.5、架设轨排并粗调到位 (13)5.6、架设上层纵横向钢筋 (14)5.7、架立道床模板 (14)5.8、绝缘性能测试 (14)5.9、精调并固定轨排 (14)5.10、浇筑道床混凝土并抹面 (15)5.11、混凝土养护 (16)5.12、拆除模板 (16)6、劳动力组织 (16)7、材料要求 (17)7.1、混凝土 (18)7.2、钢筋 (18)7.4、绝缘卡 (19)8、设备机具配置 (19)9、质量控制及检验 (21)9.1、质量控制 (21)9.2、质量检验 (22)10、安全及文明要求 (23)10.1、安全施工要求 (24)10.2、文明施工 (25)无砟道床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以中铁十二局玉磨铁路二标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方案为基础,总结本工程施工经验,适用于本标段和乐隧道(D1K13+200~D1K16+590)和万和隧道(DK22+680~DK39+773)段。

2、作业准备2.1、内业准备(1)、无砟轨道施工前,按照设计要求完成仰拱沉降观测,并对沉降变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认工后沉降变形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无砟轨道施工。

(2)、道床板采用 C40 混凝土现场浇筑,按照设计要求,项目中心试验室已根据混凝土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配、调整等步骤配置C40混凝土配合比。

(3)、施工前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对无砟轨道施工图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上报设计院,避免后期影响施工进度,并组织学习无砟轨道验收标准和技术规程。

(4)、人员培训分两级进行培训,首先由项目部组织对分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然后由各分部管理人员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培训教材主要为作业指导书。

培训内容包括轨排框架法无砟轨道施工内容、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工序质量控制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注意事项等。

(5)、编制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现场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范及技术交底施工。

2.2、外业准备无砟道床施工设备进场并安装调试完成,对关键设备(如:轨排框架)进行操作和精度确认。

无砟轨道原材料及轨道部件进场并提供质量证明文件,按有关要求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由设计院完成复测CPⅡ、CPⅢ网,避免CPⅡ、CPⅢ网的精度因为隧道仰拱回填层施工影响,确保CPⅡ、CPⅢ网网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2.3、施工准备(1)、将作业现场的施工遗留物品、碎石、浮土和积水清理干净;(2)、道床两侧水沟、电缆槽应完成养生,达到28天强度指标,满足铺设门吊轨道要求;(3)、运输通道应保证畅通无阻;(4)、所有轨道材料和机具、设备应提前运抵现场。

(5)、施工用风水电主要利用现有供风、供水、供电系统。

(6)、混凝土生产、钢筋加工利用原有设备,场地。

(7)、隧道仰拱预埋管道正确。

(8)、隧道仰拱若有部分渗水须采取措施引排。

3、技术要求隧道内弹性支承块式无轨道结构由钢轨、扣件、混凝土支承块、块下胶垫、橡胶套靴、道床板等组成。

轨距1435mm, 轨底坡1:40,轨道结构高度为600mm。

(1)、钢轨及配件正线采用100n定尺长、60kg/m、U75V热轧无螺栓孔新轨,(TB/T2344)钢轨质量应符合《43kg/m~75kg/m钢轨订货技术条件》的规定。

在半径≤1200m的地段钢轨采用U75V在线热处理钢轨。

(2)轨枕及扣件扣件采用预埋铁座式弹性不分开式扣件,扣件间距不大于600mm。

弹性支承块轨枕由钢筋混就土支承块、橡胶套靴、块下橡胶垫板组成。

线路纵坡≤12‰的地段,接1667对/km布置;线路纵坡大于12‰的地段,按1760对/km布置,扣件间距不大于570mm,特珠地段适当训整。

(3)道床板道床板尺寸隧道内道床板分块浇筑,分块长度根据扣件间距合理确定。

线路纵坡≤12‰的地段,距隧道选洞口200m范围内,道床板分块长度约6m;距隧道洞口大于200m范围,分块长度约12m。

线路纵坡大于12‰的地段,隧道洞口200m范围内,道床板分块长度约6.27m;距隧道洞口大于200mm范围,分块长度约12.54m。

道床面宽度为2800mm,道床板结构高度为369mm,道床板结构高度指直线上钢轨或曲线上内轨中轴线线下道床厚度。

伸缩缝设置道床分块处设横向伸缩缝,缝宽20mm,用闭孔聚乙烯塑料泡沫板填充,硅酮填缝密封材料抹面,在硅酮填缝密封材料与混凝土接触面刷涂界面剂。

道床板分块遇隧道变形缝时可适当调整长度和扣件间距,使道床伸缩缝与变形缝对齐,伸缩缝位于扣件间距正中,板长允许调整范围宜为士1.2m。

曲线地段道床板伸缩缝至直于线路中心布置,在隧道变形缝处道床板断开,设置道床板横向伸缩缝。

道床板配筋道床板配筋采用双层配筋,纵向采用24根HRB400φ16钢筋,横向采用HRB400φ12钢筋,架立钢筋采用HRB400φ10钢筋。

道床板钢筋绝缘道床板内的纵、横向钢筋(包括架立筋)相交处及纵向钢筋搭接处设置绝缘卡进行绝缘处理。

所有的电气绝缘应在立模前全部施工完成,在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轨道电路传输距离的测试,绝缘钢筋的绝缘电阻实测值应大于2MΩ。

道床板与板下结构连接设计范围为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的里程段,通过植筋的方式加强道床与基础的连接,每隔一个扣件间距植入4根RB400020钢筋。

现场发现的其它道床板与基础有剥离隐患的地段应上报建设、设计部门以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植筋。

植筋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和《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等相关规范的要求及规定。

轨道中心线两侧各1.3m范围内的隧道仰拱回填层或钢筋混凝土底板表面需进行不规则拉毛或者凿毛处理,凿毛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凿除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

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75%,并均匀分布。

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5Pa,机械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0MPa;②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表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积水。

超高设置隧道内曲线超高设置在道床板上,采用外轨抬高方式,并在缓和曲线范围内线性过渡,超高设置应满足《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17)的相关要求。

无存轨道超高值根据行车专业资料另行计算提供,现场施工时超高需要建设方确认后方可施工。

排水设置直线地段采用双面排水方式,道床顶面设置1%的人字形横向排水坡,曲线地段道床顶面排水横坡由曲线超高自然形成,纵向沿线路纵坡排水。

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过渡段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过渡段相接处设置过渡段,有砟过渡段长25m,不同轨道结构应在同一下部基础上进行过渡,且过渡段区域不应设置工地焊接接头。

钢筋混凝土、嵌缝材料及绝缘卡材料要求道床混凝土采用C40强度等级要求,道床板混凝土中采用HRB400钢筋,预埋钢筋采用HRB400钢筋,嵌缝板采用耐水性好的闭孔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填缝密封材料采用施工性能良好、耐老化性优异和位移能力高的硅酮填缝密封材料,界面剂选择与混凝土界面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且与填缝密封材料相匹配的界面剂,本标段采用十字形和一字形钢筋绝缘卡,绝缘卡的绝缘电阻应>10的10次方欧,绝缘卡的卡力不得小于25N。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我标段和乐隧道及万和隧道无砟道床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具体里程如下:和乐隧道出口DK16+650~DK15+275段作为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和乐2#正洞DK13+200~DK15+275段作为一个分部分项工程;万和隧道目前暂未贯通的口有万和进口与1#小里程、1#大里程与2#小里程、2#大里程与3#小里程,分部分项的里程点与具体的贯通里程相关联,分部分项的具体里程点采取贯通里程点。

万和隧道进口DK22+680~DK24+170段作为一个分部分项工程;万和隧道1#正洞DK24+170~DK28+300段作为一个分部分项工程;万和隧道2#正洞DK28+300~DK30+340段作为一个分部分项工程;万和隧道3#正洞DK30+340~DK35+721段作为一个分部分项工程;万和隧道明挖正洞DK35+721~DK39+909段作为一个分部分项工程;(1)、按照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要求完成无砟轨道施工前隧道质量验收。

(2)、无砟轨道首段工艺性试验段施工、总结、评估。

(3)、工艺性试验参数确定,无砟道床全面展开。

(4)、仰拱填充层凿毛、铺设道床板底层钢筋、安装纵横向模板、组装轨排、轨排粗调。

(5)、顶层钢筋绑扎、轨排精调。

(6)、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养生,拆除轨道排架进入下一循环。

4.2、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样→基底预埋钢筋→基底拉毛或凿毛、清洗植入连接钢筋→现场组装轨排→架设道床下层钢筋及伸缩缝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安装→架设轨排并粗调到位→架设上层纵横向钢筋→架立道床模板→绝缘性能测试→精调并固定轨排→浇筑道床混凝土并抹面→混凝土养护→拆除模板5、施工要求5.1、测量放样(1)、采用贯通测量成果资料,施工前根据每一循环工作长度要求增设控制桩和标桩。

中线控制桩设置为100m左右,桩体埋设牢固,施工中不易破坏,复测查找方便。

施工标桩设在线路中线上,桩距根据轨排长度确定为12.54m、6.27m和12m,标桩定位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2)、在两侧沟槽壁上每隔10m左右放出轨面标高点(曲线地段可加密沟槽上轨面标高点),并连线全隧贯通,作为轨排粗调措施之一。

(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施监控量测,时刻注意排架轨面系的变化,发现有超标情况立即校正。

5.2、基底拉毛或凿毛、清洗植入连接钢筋(1)、根据控制基标检查底板顶面的高程,保证基础面与内轨顶的高差大于或等于设计高差,以确保道床的厚度及钢筋制安的精准度。

消除因基础面过高对钢筋的安装、轨排就位等后续工序的影响。

(2)、采用拉毛机对轨道中心线俩侧各1.3m范围内仰拱回填层进行不规则拉毛处理,处理过后的基础面上的水泥砂浆薄膜、松动石子或松弱混凝土层,并用水冲洗干净,湿润,保证无积水,经拉毛机处理过后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0MPa。

(3)、设计范围为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的里程段,在找平层植入Z字形钢筋(HRB400φ20),每俩个扣件中间预埋4个,在找平层内埋20cm,漏出16cm与道床板连接,Z字头预留10cm,Z 字头弯折半径3cm,植入的钢筋距道床俩边17cm,中间的俩根钢筋间距60cm,轨道中心线俩边的预埋钢筋间距93cm,对称布置;首先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完好,钻孔前必须用钢筋探测仪对结构体内钢筋进行探测,避免伤及主要受力钢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