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日常生活与日本人的低碳环保意识

浅析日常生活与日本人的低碳环保意识

第14卷第5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4,No.5 2012年10月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O c t.2012收稿日期:2012-08-026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重点资助课题(WG29)浅析日常生活与日本人的低碳环保意识王京钰,吴 敏(常熟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摘 要:能源滥用致使地球气候极端恶化,人类面临空前严重危机。

为存续下去,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转化危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式,低碳环保日渐成为全人类的生活目标。

其中,日本在节能减碳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因而,本文拟通过对日本人节能减碳意识形成的原因、以及对这种意识主导的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活动的具体表现状态的探讨,研究日本人节能减碳的领先经验,以期提高我们自身的环保意识、在节能减碳的实践中更好应用。

关键词:日本;日常生活;宣传;低碳环保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 (2012)05-0060-04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似的能源滥用,使碳排放量急剧增加,地球臭氧层遭到破坏,气温升高、海水上涨、毁灭性气候彼伏此起,人类生活面临空前的危机。

在自然界敲响的警钟面前,人类为了生存延续,势必要改变现在的生活理念以及生活方式,寻求与自然环境友好相处和平共存的方式,注意节约能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

在这样的形势下,“低碳”、“减碳”成为生活目标。

日本积极倡导建设“低碳社会”,在节能减排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拟通过对日本人日常生活的考察来看日本人的低碳环保意识。

一、意识的转换与减碳宣传低碳生活要求市民以低碳环保为理念,作为人类个体的每个人的意识当中,努力少消耗能源和自身产生能源的观念的确立是低碳生活能够实现的重要条件。

日本之所以能够在减碳节能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与其国民的低碳环保意识的形成乃至确立有重要的关系。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自身能源缺乏,历来崇尚节俭。

本世纪以来更加注重节能减碳,历届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法案。

如今,在日本,人们积极转换环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很自然地注意对能源进行节约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低碳环保深入人心,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日本国民之所以拥有极强的环保意识,能够极为自觉地建造低碳生活,除了政府颁布一系列政策法案之外,对低碳生活的大力宣传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08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横滨市、北九州市、带广市、富山市、水俣市、北海道下川町等六个城市为首批“环境模范城市”[1]31。

理由是这些城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节能减碳,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31。

这些城市,在“削减垃圾数量、开展‘绿色能源项目’、‘零排放交通项目’”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1]31。

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够贯彻低碳生活,使低碳生活深入民心成为人们的生活目标,是与其对低碳生活的大力宣传教育分不开的。

建设低碳社会离不开市民的支持,市民减排意识的自觉形成则有助于政策法规条例的更好贯彻执行,从而真正实现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社会。

横滨市政府为号召市民积极投入减排节能运动,以多种方式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的意义、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意义等。

在10年当中,仅低碳节能说明会就“举行了1.1万多次”[2]63。

还在2004年建立了“横滨低碳学校”,加强低碳节能宣传教育[2]63。

同样,富2012年(总第79期) 王京钰等:浅析日常生活与日本人的低碳环保意识 61山市也是通过宣传低碳生活的意义以及举办各种减排节能的环境保护活动,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宣传教育收到显著的成效,当富山市为建设有轨电车轨道需占用私家车车道时,没有任何居民对此表示异议;当富山市举行全民卫生清洁活动时,42万人口的居民中竟然有近7万人义务参加[3]10。

为宣传节能环保的重要性,2008年,配合八国峰会的开幕,日本定7月7日七夕这天为“清凉地球日”,并在当晚,全国各地共约7.6万处标志性建筑和商业设施的一起熄灭灯火进行宣传[4]28。

在实施有效可行的政策法案的同时,日本政府通过媒体宣传、举办各类讲座等诸多形式向国民宣传普及节能减排知识,进行环保教育。

政府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大力宣传使政策法案深入人心,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市民的理解支持,是日本得以在建设低碳节能社会方面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因素。

日本倡导低碳生活早已深入人心,“90.1%的日本人认为应该实现低碳社会。

”[4]28事实上,节能减碳已渗透于日本人生活的各个角落。

二、日常生活中的减碳节能(一)垃圾的处理1. 细分与循环利用四面环海、国土狭长的岛国日本,资源贫乏不足、也不能长期提供足够土地埋放垃圾。

因而怎样削减垃圾、循环利用废弃物使其再生为能源就成为重要课题。

垃圾削减也是日常生活中减碳节能的突出表现形式。

削减垃圾,可说是全民参与,日本各城市都有成功的经验。

就横滨市来说,2003年制定了“由市民与企事业单位联手削减垃圾、提倡废物利用的环境行动准则:‘G30’行动”[2]62。

就是要在2010年前,将垃圾量与2001年度相比减少30%。

横滨市民积极参加垃圾削减行动,提前5年就超额完成任务,2005年度垃圾量106万吨,比2001年度的161万吨减少约34%[2]62。

熊本县的水俣市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遭受有机水银的污染造成的“水俣病”而闻名世界,“水俣”曾是“公害”的代名词。

但在日本首批环境模范城市中,水俣市却榜上有名。

因其实行了在日本首创的又切实可行的垃圾“彻底分类、削减”[5]12的环保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93年,针对传统的可燃与不可燃的垃圾分类方法,水俣市对垃圾做出了更加彻底更加细致的分类,从而使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成为可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

具体是“以市民为主体,一举制定了20种分类规定”[5]12。

1999年又建立“环保园区”,其企业,专门针对生活垃圾、玻璃瓶、易拉罐、废油、建筑垃圾等进行回收再利用[5]12-13。

富山市也是有效利用废弃物的先进典型,其成功经验首先是将“各种废弃油料、木料和厨余垃圾……加工成各种生物燃料”[3]10。

富山生物柴油燃料公司设立“废弃食用油回收点,利用各种回收的废弃食用油生产生物柴油。

还建立了日本第一家专门供应生物柴油的加油站。

同时,生产生物柴油的副产品甘油可以供给发电站作为燃料使用。

”[3]10生物燃料是理想的低碳燃料,对其研究开发利用有利于地球环境的保护。

而利用废弃物开发再利用生产生物燃料更进一步节省了能源。

但这种再利用成为可能的前提是垃圾的细分回收,而垃圾的细分回收则离不开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努力。

2. 零目标与再利用垃圾的细分,成为垃圾再利用的前提,也使零垃圾成为一种可能。

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亲见住处的女主人将厨余垃圾集中到庭园中大塑料桶中沤肥浇花浇菜;将用过的牛奶包装纸盒作为花瓶,或用剪刀裁开、洗净、叠放整齐以备回收;将不用的印刷物的订书钉拆下集中存放,说是回收可以为残疾人捐赠轮椅;用废旧的和服带及衣物等做钱包、手提袋、购物袋、椅垫套、布娃娃等;用用过的包装纸糊在用过的纸壳箱上使其美观再用于盛放衣物、帽子等。

丈夫身为大学教授的她这样做当然不是因为生活拮据,而是因为她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这就是她的日常,细分垃圾,按照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分门别类地投放垃圾;失去了原有利用价值的东西能利用于其它方面的则再利用使其产生新的价值。

这自然得不能再自然了。

表1(笔者根据日本三重县于2004年11月发布的《创建〈零垃圾社会〉县民问卷调查报告书》的数据制作)所反映的是2004年关于创建零垃圾社会的问卷调查数据。

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到只有极表1县民参加方案制订的必要性你的态度%认为很必要50.2%认为有必要35.7%认为不太必要8.6%认为根本不必要0.9%不回答 4.6%少数的三重县民认为没有参加的必要,绝大多数人认为是有必要的。

这也反映出日本人对垃圾问题的62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4卷第5期重视。

以及参与相关环境问题政策措施制订的积极态度。

日本人对垃圾问题的重视与政府的惠民措施也有关系。

日本为促进生活垃圾的减少和再利用,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居民充分有效利用厨余垃圾。

表2是笔者根据日本鹿儿岛县鹿屋市2011年11月公布的《鹿屋市垃圾分类一览表家庭用(平成23年11月)》中登载的,2011年4月公布的对使用厨余垃圾处理机器的市民进行补贴的具体措施而整理的表格。

政府的支持无疑在为市民对垃圾处理问题热情的提高加油助力。

表2厨余垃圾处理机器设置费补助金额机器名称优惠台数补助金额(日元)积肥用容器1户限2台1台上限2 800电动厨余垃圾处理机1户限2台上限30 000 密封发酵容器1户限2台1台上限1 400这样,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的认真分类,每一天生活中的坚持是零垃圾及垃圾资源化的前提。

而之所以能够坚持,又因为在他们的意识当中那已经成为一种理所当然,进而根深蒂固。

3. 垃圾的妥善处理除了垃圾分类之外,日本还提倡合理妥善处理垃圾。

如将外出时产生的垃圾带回家。

日本的公园中常见“请将垃圾带回去”的标牌,街道上也很少能看到垃圾箱。

人们外出游玩时都自觉地将自己产生的垃圾用袋子装好带回家中进行分类处理;再如对不需要品的循环再利用。

不要的衣服、图书、家具等,可以在市民交流中心、留学生交流中心等的揭示板上贴出启事,免费转让给需要的人;还有开办中古市场,出售用过的中古商品,在日本到处可以看到中古汽车的销售市场。

这样,通过种种方式对不需要的物品进行再利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垃圾的分类、削减与再利用中,参与着减碳节能,环境的净化和资源的利用。

(二)衣食住行低碳节能已渗透到日本人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除了前面涉及的每天的垃圾处理之外,还体现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首先,在衣着方面的表现。

为了节约能源,2005年起,日本环境省倡议民众夏天穿便装,男士不打领带,秋冬两季加穿毛衣。

在此之前,日本的政府部门以及许多公司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都着装正式,西装革履,无论冬夏不开足空调无法工作。

倡议提出后,政府工作人员率先示范,夏天上班穿短袖,不打领带。

按照要求夏季把空调从26℃调到28℃,就是大学的讲台上也贴着“请把空调开到28℃”等;冬季则要求调到20℃。

据调查,“夏天空调温度调高2℃一项,即可节能17%;如果换算成石油,日本全国每年可节约原油155万桶。

”[6]24在饮食方面,节能环保在购买、保存、烹饪上都有体现。

在购买环节,首先是买应季食品,因反季节食品的生产所消耗的能源更多;其次尽可能选择地产或近地产的食品,鼓励商家就地或从邻近地区进货,从而缩短运程节省能源[6]24;在各地政府发布的垃圾对策措施的公文中都积极号召大家在购物时,只买必要量的必要的东西,防止食品过期等而增加垃圾的产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