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区域经济学论文

我的区域经济学论文

统筹城乡发展系别经济系专业名称经济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1年10月25日统筹城乡发展摘要: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以牺牲“三农”利益来发展城市及其产业的政策,结果使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了目前城乡关系的对立,制约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工业化的发展通常经过三个阶段,即依靠农业积累建立工业化基础的初级阶段、工农业协调发展的中期阶段以及工业支持农业发展的后期阶段。

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工业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产业,经济的动力机制主要来自于非农产业,不再需要从农业吸纳资本等要素。

此时,农业与工业应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与权利,并接受工业部门的“补助”,使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换。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全面落实发展成为必然,因为统筹城乡关系,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为此,本文对“城乡统筹”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自己家乡的一些问题对“城乡统筹”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写下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城乡统筹公平机制二元结构对城乡统筹的探讨并不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产生的。

人类社会的两次分工,把城市从广大的农村中分离出来,但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城市和农村是两个平等并存互补的社会体系,城市和农村无多大差别;进入产业革命时代,机器的普遍使用,使城市产生了巨大的集聚效益、规模效益和极核增长力,城市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城市统治农村和城乡对立的局面,造成了城乡间的差距的深化,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全面发展。

为了建立和谐平等的城乡关系,城乡统筹课题的研究得到了产生和发展。

城乡统筹是一项巨大的系统的任务,基本含义是要打破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从制度上和机制上把城乡和机制上结合起来,将城乡置于同一层次上谋划统一协调的发展。

根本目的是消除城乡分割体制,促进城乡生产力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实现城乡一体化。

它的实质是:给城乡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城乡布局规划、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等手段,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城市化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均衡、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分割的传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

一.文献综述张望、铁明太副教授等关于中国特色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研究已经相当到位。

他们大概从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给出详细的解释。

一是在原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概括。

二是较系统的构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平机制建设,是改变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四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中国特色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

五在分析完后,针对主要问题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制度安排。

他们在各方面阐述的非常明确而且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而且他们在其中利用了城乡经济互动比率,对于无法量化的或数据不方便获得的指标采用定性实证分析方法,进行了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他们的种种建议对于解决农村的种种问题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发现的城乡之间的问题,说一些粗浅的看法。

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一些自己认为适用的方法。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尽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国家也对农村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农业生产力水平偏低、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化不强的特征并未根本改变。

农民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现在只局限于在每年的特定时间将国家的补贴发放下来,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没有特色产品,单靠种植玉米、小麦、棉花、辣椒还有一些其他作物支撑家庭的农村,一直有一些问题困扰于心:自己今年的粮食是不是可以卖出去?是不是可以买个好价钱?为什么到现在了还没有棉花的大型购物主到村里收棉花?这种种迹象表明,农村缺少一个可以联系城市与农村生产的基地。

二.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农村教育、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无论是覆盖面还是保障水平,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教育是摆脱贫困的关键。

医疗环境的好坏是保持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但是农村的教育水平较城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在生育方面:农村的传统观念依旧占据上风,在隐隐作祟。

重男轻女的观念依旧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

殊不知现在的男女比例已经失调。

2009年男女的比例,全国男性:女性116.9:100,农村男性:女性122:100,城市男性:女性108:100。

由以上数字不难看出,观念问题还是深入人心,因此要加强对农村的教育,达到男女比例上的协调。

在医疗方面:虽然农村有了医疗合作社,但是医疗合作社的制度同农村信用合作社一样并不健全。

每个家庭有一个医疗合作本,相当于邮政储蓄额的银行本。

每年我们都会交一定的费用,这样我们的医疗合作本的钱就会增加。

但是当我们生病了去看病时,问题出现了:我们只能在不超出“储蓄本”上的钱的范围内才免费,一旦超出范围我们就要额外交钱。

在农村社区化上:现在农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样一件事——农村社区化。

农村社区化是以城市社区组织架构为参照,根据农村特点整合出类似的组织架构,从而实现所谓的“社区化”管理,更强调组织架构的完整性和硬件(比如建立各个部门所需的办公场所和设备等)设施的完备性。

使农民可以集中到一起,过上幸福的有保障的生活。

然而农民思想里存在这样一种观念:社区化后,我们一无所长,该如何生活?我们的土地怎么办,孩子的学费怎么办?我们种地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可以更好地维持生活,社区化后是否我们的土地就归别人所有了,我们就只能给人打工?由于种种问题的困扰,社区化一直没有什么进展。

甚至某地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楼房建好以后,农民拒绝搬入,当地政府就把楼房当做一般房地产卖给了周围的人,过一定年限之后再收回来。

三.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

农村地区水利、交通、电力、通信条件较差,目前全国还有2.5亿农民饮水安全缺乏保证,近100个乡镇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不通沥青路和水泥路,约200万户农村人口用不上电。

一些地区村镇布局不合理,垃圾处理、生态保护设施缺乏。

在最基础的道路方面: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如今城乡之间简单的交通问题还不能解决的很好。

村与村之间公路尚未修好。

这谈何走出去,并且与城市更好的流通呢?这与当地的农村坐落情况有关。

拿衡水的一些农村举例:由于各个村庄之间就像一个个孤城。

四面都是田地,与周围的村庄联系很少。

村庄之间距离很远,这种状况也就导致了公共汽车不到家的状况的出现。

汽车费用高、距离拉伸长、人少、路不通都限制了农村的发展。

在水利方面:土地灌溉时仍然采用的是大面灌。

在今天水资源相当短缺的今天,这种做法是万万不行的。

在环境保护方面:农村人民的思想意识里是不存在这方面的知识的。

有这样一种景象:每家农户的房后,都有一个垃圾堆。

每天打扫后,自然而然的就把垃圾倒在村后,久而久之,垃圾堆出现了。

每个村庄的垃圾堆有很多。

四.农民的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尚未得到切实保护,侵犯农民权益问题时有发生。

农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护,农民没有说话的空间。

农民土地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低价征收征用农民土地、补偿不到位等问题较突出,征地纠纷频繁发生。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还不到位,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最低生活保障、工伤保险、子女教育、廉租住房等权利缺乏有力的制度保护,农民甚至因为身份的问题被歧视。

五.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但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需要下更大决心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切实向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倾斜。

在规范转移支付、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政府支农资金管理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一些涉及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层次改革,如推进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形成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流转的机制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三.建议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问题很突出,抑制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下面结合上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一些建议。

一.建立公平的工农产品价格机制,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缩小城乡差距1.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的价值根据马克思主意经济学基本原理,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缩短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降低产品的价值。

也可以消除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差距即“剪刀差”。

提高生产率科学技术是极其重要的。

在农村由于近几年环境污染严重,天气恶化,农业生产更需要增强抗旱、抗洪技术。

优化动植物的品质技术。

此外因为交通不方面,我们还要提高农产品的加工、保鲜技术、储运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2.完善农产品购销制度,继续实施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塑造多元化市场主体。

使农民能够有组织的参与市场竞争。

根据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建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使农民的产品有销路。

国家切实落实最低价格保护机制,避免农民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3.集中居住,集中生产首先,集中居住,使人与人之间可以更频繁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可以追求积极、进取、健康和快乐的现代生活观念和文明习惯。

其次,集中居住将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生产区与居住区隔离,从根本上避免了村容村貌的生产性污染、消除了“脏、乱、差”的现象。

4.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工园区根据我们在地形、环境、交通以及农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建立农业生产加工园区,这样既可以解决农产品的滞销问题,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另外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妥善安排好与失地农民的利益关系,还可以安排更多的失业农民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与城市的差距。

二.建立城乡统筹的国民就业待遇机制1.进行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使户籍制度不再成为限制人们自由流动的羁绊,而成为提供平等的公共事务服务的重要保障。

在户籍制度改革方向上,要按照建立公正平等、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的要求,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统称为“居民户口”,按居民实际居住地登记。

改革的重点是逐步淡化城市偏向。

即把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就业权、居住权、教育权、社会参与权、社会保障权、医疗服务权等权利逐步剥离,是各种权利最终在“城市人”和“乡下人”、“本地户口”和“外来户口”、“常住户口”和“流动人口”之间一视同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