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用菌现状及标准化栽培技术

食用菌现状及标准化栽培技术


4、我国食用菌主栽种类
平菇是我国栽培数 量最大、产业人员最 多、食用人群最广的 食用菌种类,2011年 年产量563.34万吨, 占到全国食用菌总产 量的22%。
4、我国食用菌主栽种类
黑木耳是我国栽培 量较大的食用菌和药用 菌,2011年年产量 346.06万吨,占到全国 食用菌总产量的13%。 近几年产量以每年25% 的速度递增。
4、我国食用菌主栽种类
金针菇是我国工厂 化栽培中应用较多的种 类,2011年年产量 249.26万吨,占到全国 食用菌总产量的9.69% 。
5、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营养价值
一是蛋白质含量丰富。据科学研究证明:大部分新鲜食用菌粗蛋白的含量平均为 3.22%,相当于蔬菜的2倍多,一般水果的近10倍。 二是必需氨基酸齐全。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全部具备,满足需求。 三是脂肪含量低。利于心脑血管健康,防止肥胖。 四是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等维持人体正常生理需要的必需物质满足健康需要。 五是碳水化合物(一般占干重的60%左右)可提供人体需要的多种糖类。如单糖、双 糖、多糖、氨基糖、糖醇等。
其中工厂化栽培模 式在世界属前列。
我国目前多以规模化和农 业化栽培模式为主。一家 一户分散经营的食用菌生 产模式大约占99%。
二、常见食用菌简介 双孢蘑菇
该品种为世界第一大 菇类,是世界性的食用 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 一直畅销不衰,并且, 由于我国产品价位较低, 市场竞争力较强,因此, 在国际市场上产品一直 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发达国家多采用工厂化 生产,国内单家独户作 坊式生产,产量一般在 10-30公斤∕㎡左右。
1、平菇栽培技术
采收
约7~10天,当菌盖充分展开, 菌盖颜色由深转浅,边缘尚未 出现波状,下凹部分开始出现 白色绒毛,且未散发孢子时及 时采收。采收时无论大小整朵 菇1次采完,切不可采大留小。
1、平菇栽培技术
采后管理
第一潮菇采收后,清除料面老化 菌丝和幼菇、死菇,再将袋口合 拢,养菌7~10天后可出第二潮菇。 二潮菇后,由于培养料湿度过小 不能自然出菇,可给菌袋补水, 重新摆放,出下一潮菇。
栽培料要求新鲜、无霉烂、无变质;玉米芯应先粉碎成黄豆粒大小的 颗粒;拌料前先在晴天太阳光下将原料暴晒2~3天。
1、平菇栽培技术
拌料
按配方比例准确称取各物质,先 将主料(棉籽壳或玉米芯)与麸皮、 石膏粉充分干料混匀,然后将过磷 酸钙、石灰等溶于水中以水溶液的 形式加入料中,料水比约为 1:1.3~1.5。原料要充分搅拌均 匀,含水量以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 出1~2滴水为宜,堆闷2小时后即 可装袋。
日光温室生产现场
地 窖 栽 培 双 孢 菇
二、常见食用菌简介
✓ 褐蘑菇:又称变 褐蘑菇、褐鳞蘑 菇,因白色双孢 蘑菇上有褐色鳞 片而得名。
✓ 国外栽培较多, 味浓;我国主产 河北省张家口, 野生、栽培。
常见食用菌简介
香菇
香菇与双孢蘑菇相同,也是世界性的食用菌,该品种也是我 国传统的出口菇类,价格也是畅销不衰,但是由于香菇生产所 用原料为锯末,且生产周期较长,在我省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陇南、天水森林资源丰富地区有一定面积。
我国主产省有山东、黑龙江、河南、福建、江苏、河北,年产量均 在200万吨以上。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省有11个。
4 、我国食用菌主栽种类
是真正的食用菌生产大国
平菇
产量居世界第一
黑木耳
香菇
双孢蘑菇
金针菇
4、我国食用菌主栽种类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人 工栽培最广、产量和消 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年 总产量约700万吨。
生长发育的阶段
两个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阶段。 菌丝体生长阶段是营养生长阶段,菌丝体是由大量菌丝组成。菌 丝体伸展在培养料中,靠不断吸收水分和养分来供给菌丝生长发育 。当菌丝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并达到生理成熟,遇到适宜的环境 条件产生子实体,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即子实体生长阶段。
1、平菇栽培技术
温度:菌丝体5—35℃均可生长,但最适温度为24—26℃。平菇属典型的变 温结实性食用菌,菇蕾分化需8—10℃的温差,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在10—25℃, 但最适温度在13~17℃,温度高时色浅,温度低时色深 。
1、平菇栽培技术
装袋
栽培袋选用23厘米 ×45厘米×0.03厘米 规格的低压聚乙烯袋或 聚丙烯塑料筒袋。 装袋可用手装,也可 用装袋机填装,装好的 料袋要求松紧适中,手 捏袋有弹性,两头扎紧 不透气。
1、平菇栽培技术
灭菌
装袋后要及时灭菌防治原料酸化。 灭菌时间常压灭菌在95-100 ℃温度下灭菌16-18小时以 上。 高压灭菌在125℃温度下灭菌3.5-4小时。
一般,平菇一次栽培可采收4~5 潮菇,出菇期3~4个月。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发菌期—菌丝不萌发
原因: (1)培养料含水量过多,菌丝缺养; (2)培养料石灰添加量不 当,pH值不适宜; (3)温度过高引起烧菌或发菌温度过低; (4)发 酵操作不严格,培养料杂菌基数多; (5)菌种老化,生活力差; (6) 培养料装袋过紧或过松; (7)接种量过少,菌丝负担过重; (8)操作 不当,菌丝受伤; (9)虫害或药害等 。
PH值:平菇的菌丝可以在PH5-9的培养基上生长,但最适为5.5-6.5。
1、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工艺流程
拌料→装袋→灭菌 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 →采收销售
母种→原种→栽培种
1、平菇栽培技术
培养料配置
①棉籽壳91%、麸皮5%、过磷酸钙1%、石灰2%、石膏粉1%、料水 比约为1:1.3~1.5。 ②玉米芯86%、麸皮10%、过磷酸钙1%、石灰2%、石膏粉1%、料水 比约为1:1.3~1.5。 ③玉米芯35%、棉籽壳51%、麸皮10%、石灰2% 、石膏 1% 、料 水比约为1:1.3~1.5。
2017年-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现状及标准化栽培技术
内容提要
一、食用菌栽培现状 二、常见食用菌种类 三、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四、菌渣利用技术
一、食用菌栽培现状
1、什么是食用菌? 食用菌是能形成大型肉质(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或胶质子实体(银耳、木耳)
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灵芝、猴头、冬虫夏草)的一类大型真菌。
水分:菌丝体阶段培养料含水量65%—70%,子实体分化发育期水分要求比

菌丝生长阶段偏高,一般70%左右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


空气:平菇是好气性真菌,在整个生长期内需要充足的氧气,在子实体发育 阶段对二氧化碳特别敏感,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就会发生畸形菇。

光照:菌丝生长阶段适宜较黑暗的环境。子实体的分化阶段需要散射光的刺 激,光线过暗和过强都不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
黑木耳有润肺作用,是纺织和理发工人 的保健食品;
矿物质中低钠高钾特点适宜高血压和痛 风人群; 香菇多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有一定治疗效 果。
6、我国食用菌栽培模式
按生产方式:主要以工
厂化(金针菇、杏鲍菇、 白灵菇)、规模化(一家 一户小规模、半工厂化中 等规模、工厂化大规模) 、农业化、家庭化等多种 栽培模式并存。
杨树菇
我国常见食用菌
短裙竹荪
我国常见食用菌
灵芝Ganoderma lucidum
我国常见食用菌
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
我国常见食用菌
蛹 虫草
我国常见食用菌
猪苓
三、食用菌栽培技术
种植食用菌需要的基本条件
技术与资金
5个方面
设施设备
营养条件
环境条件
场地条件
1、平菇栽培技术
一、食用菌栽培现状

自然界生物
动物
植物
微生物(食用菌)
养殖业
种植业
转化业
一、食用菌栽培现状

农林生产
废弃物
合 发

畜粪便
畜牧生产
有机肥料
食用菌生产 菌糠
节粮饲料
2、食用菌种类
世界上可以形成大型子实体的真菌约有1万种,其中可以食用的约 2000种。

2000种中,全世界能够进行人工栽培的有80多种,大规模商业化

栽培的有30多种。


常规种类双孢蘑菇、香菇、各种平菇、草菇、金针菇、滑菇、银耳、

黑木耳、毛木耳、猴头、竹荪等。
珍稀菇类:真姬菇、姬松茸、杏鲍菇、阿魏蘑、白灵菇、茶新菇、 杨树菇等;
3、主产区与产量
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大国,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截止 2011年我国的食用菌年总产量已达2574.74万吨,产值1543.24亿元,产 量占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的70%以上。
我国双孢蘑菇我国 出口比例最大,出口量 占食用菌总产量的21.3 %。
4、我国食用菌主栽种类
香菇也是我国农产品中比较占有生 产优势、市场优势、科技优势和历史文 化优势的产品,2011年总产量501.79万 吨,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20%。
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香菇生产国 ,也是全球最大香菇出口国。出口比例 占食用菌总产量的13.7%。
我国常见食用菌
草菇
草菇是高温菇, 菌丝生长的最适 温度是35ºC,子 实体分化发育的 最适温度是2830ºC。草菇的主 产区在亚洲的热 带和亚热带地区, 温带地区可进行 季节性栽培。通 过控制温度各地 都可周年生产。
我国常见食用菌
我国常见食用菌
我国常见食用菌
姬松茸
我国常见食用菌
灰树花
我国常见食用菌
我国常见食用菌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我国常见食用菌
毛木耳 Auricularia polytricha :质脆有韧性,较黑木耳产量高、易栽培。日本 和东南亚地区食用多。主产地:日本、菲律宾、泰国和我国南方的一些省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