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物种进化与文明演进原理先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少年,他发现他的脑中不在为何多了一个不太受控制运算线程,当然多了一个运算线程这种叫法是折腾了十多年后才给出的勉强合适的称呼,而十多年前他只是觉得脑中总存在某种未知的扰动,这让他的逻辑思维极易混乱,做什么事都需要更多的时间用以整理这种混乱,而且这种扰动让他注意力难以集中,他虽努力学习成绩却不见好,此后的工作也不顺利,他认为一切的原因都来自于这种未知的扰动,于是此后十多年,他一直尝试通过分析人大脑的工作方式来寻找消除这种扰动的方法。
1.人类大脑运算层的工作方式我们都知道人类比其他动物更聪明,聪明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大脑神经系统与其他动物的大脑有所不同。
我们也知道人类物种是由猿类经物种进化而形成的,如果我们把猿类归类于其他不太聪明的动物之类,人类归类于更聪明的动物之类,那么聪明的人类实际是由不太聪明的猿类在物种进化中大脑神经系统发生某种改变而形成的。
假如我们把除人类以外,没有人类那么聪明的所有动物的大脑神经系统命名为第一代神经系统,那么人类的大脑则属于由第一代神经系统迭代而产生的第二代神经系统。
第一代神经系统与第二代神经系统有什么不同呢?这需要从人大脑工作方式与猿类大脑工作方式上的不同去理解。
人们普遍认可人类之所以更聪明是因为人类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更强的学习能力是人脑以什么方式产生的却没人说的清楚,接下来我们一起理解人的学习在人脑工作中的实现方式。
从人脑对信息的处理角度来看,学习过程是获取事物在某种序列标识中的变化信息,比如时间序列标识、空间序列标识,对比信息变化分析变化规律,用变化规律预测事物未来的变化方向,以自身行为对事物施加影响,让事物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变化。
这个过程既包含两部分:认知部分与控制部分。
认知部分:获取事物过去在一定序列中的变化信息,通过对比信息变化来分析变化规律;控制部分:以事物变化规律预测事物未来的变化方向,用自身行为影响事物,让它向自己期望的方向改变。
序列一词听着难以理解,其实很简单,比如你在听课过程中走了个神,回过神发现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这其实是你的逻辑运算序列与老师讲课这件事的运行序列因你走神失去同步所致,我们用逻辑运算在脑中模拟事物的运行,依赖相同的序列标识来关联同步,失去同步,运算就失去了对事物运行的掌控能力。
在学习的认知过程中,唯有按照一定序列采集的信息才是有序的信息,唯有有序的信息才能用人脑逻辑运算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处理,才可能分析出某种变化规律。
序列对比是认知事物的最关键的条件,假如无法采集事物在一定序列中的变化信息,或者无法通过对比信息变化来从中解析变化规律,那么我们就无法完成对该事物运行的认知;在控制过程中,人类是以事物过去的变化规律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来预测未来的变化,然后以自己的需求出发制定行动方案,过去现在未来这种行进方式是实现控制的主要特征,因人实现学习的过程是把序列对比和行进控制结合在一起,所以人类的学习方式也称之为序列行进式。
在序列行进式学习实现方式中,人们要实现对某事物的掌控,必须先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要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必须先完成事物在一定序列中变化信息的采集,在我们总结的所有规律中只有通过序列对比形成的运行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掌控事物,但现实中没有拉普拉斯妖,许多事物的变化也无法以常规的时间空间序列标识去获取信息流,所以整个世界人类掌控的事物只是很小一部分,任何事物的未来都存在无法掌控的变数。
通常我们所谓学习是由专家来采集事物变化信息,分析变化规律,我们只需借助文字等媒体获取理解这些规律,用以掌控事物变化,省略了自行分析事物变化规律的步骤,从这一点来说平时我们所说的学习与人类物种大脑工作方式上的学习略有差别。
人类的学习实际是序列对比和行进控制紧密组合在一起产生的,对比猿类,猿类以及其他动物依靠条件反射也能产生一定学习能力,但是这样的运算链路比较短而简单,序列对比能力不足,无法分析事物的变化规律,只能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这个印象只能满足对事物变化的有限响应,无法以事物变化规律来完成对事物未来变化的预测与掌控,所以人类与猿类,或者说第一代神经系统与第二代神经系统实现学习的方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人类用的是序列行进式,猿类以及其他动物用的是条件反射式。
因人类是猿类经物种进化而形成的,人的大脑也是在猿类的大脑基础上增强了学习能力形成的,由此人的大脑可以简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类从祖先猿类那里继承来的,不包括实现条件反射的部分,以先天生成的神经短链路反射来完成吃喝拉撒睡生殖等基础行为的第一代神经系统,称之为原始神经系统,另一部分是人类物种在诞生过程中条件反射部分增强形成的,以更长更复杂的逻辑运算链路实现序列行进式学习的部分,称之为逻辑运算系统,因这一部分对人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显著增强了人类的学习能力,也可称之为学习系统,或者为与之相对把原始神经系统称之为非逻辑运算系统,逻辑运算系统中应对事物变化的方法是通过学习形成的,是可随时改变的,而非逻辑运算系统中的应对事物变化的方法是不可改变的。
所以第一代神经系统就是原始神经系统,而人的大脑所属的第二代神经系统是原始神经系统基础上新增学习系统,两系统共存,这是以人类物种进化从人大脑运算层工作方式上的不同划分出的两系统。
有一点需特别注意,人类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作分为三个工作层,第一层是神经细胞集群工作产生的传导与链接,第二层是这种传导与链接产生的可以处理事物信息的运算,在运算层由一个核心工作时产生的,可完整处理一个任务的多条多级运算链路称为一个运算线程,第三层是由这种运算产生的可感知的意识情感等心理。
在三个工作层中,底层的工作决定上层的表现,但从上层无法逆向去影响底层的工作,比如运算层的工作产生人的意识,但人的意识无法操纵运算层,人作为一种事物的运行方式由运算层决定,心理层都是运算层工作产生的表象,文中所有人大脑神经系统工作方式一词指的都是是运算层的工作方式,原始神经系统与学习系统也是运算工作层的概念,并非神经细胞工作层和心理层,深究神经细胞工作和心理对分析人类物种变迁中神经系统的改变并无太多帮助。
2.两种生存法则构建核心在地球上,生物从无到有,从单一到遍布每一个角落的无数物种,无时无刻不面对着生存竞争和环境选择,为维持自身生存与繁衍,它们“想”尽办法磨练出各种生存技能,比如面对猎物的凶残和面对天敌的伪装,这些生存技能即它们各自的生存法则,各种动物以生存法则来响应面对的事物的变化,产生各种行为,构建生存法则的主旨称为生存法则构建核心,简单说就是为了什么去构建生存法则,是为了在生存竞争中让自己活下去,还是为了群体共同存活,核心不一样,形成的生存法则也完全不一样。
生物的行为都是受特定生存法则控制而产生,各种生物各自的生存法则因自身条件不同有很大差别,但除了人类以外,其他生物构建生存法则的核心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在生存竞争中保留自己的一席之地,这种为了增强自身在生存竞争/环境选择中的生存能力,而形成的生存法则构建主旨称之为生存竞争生存法则构建核心,人类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人类除了有生存竞争生存法则构建核心,还同时拥有另一种生存法则构建核心。
人类诞生后,因可以通过序列行进式学习一定程度预测事物未来的变化,知道现在该怎么做可以让未来变得更好,比如现在努力种粮食,未来就不用挨饿了,掌握这种技能之后,他们发现群体协作可以很多人相互交流生存技能,可以相互扶持,更有利于自身生存,于是群体协作作为一种生存法则得以逐步发展。
但是很快人们又发现,群体协作也有不好的地方,在群体协作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获得的生存资源平均分配,从生存竞争角度考虑,一个人要活的更好,需要占有尽可能多的生存资源,但是从群体协作角度考虑,要维持群体协作的稳定,必须反对某一个人占有太多生存资源,因在群体中一个人占有太多生存资源,其他人就有可能分不到生存资源,故提倡平均分配,于是就产生了矛盾,在群体协作规模较小的时候,这种矛盾可以通过调解来化解,在群体协作规模变大时,总有人不接受调解,又不愿意放弃协作,为维持群体协作的持续与稳定,需要制定一些规则,让群体中的成员一定程度抑制生存竞争,如何抑制呢?经过长期摸索最终方案是通过管理机构、制度和宗教之类在生存竞争意识的对等位置构建群体协作意识,这就是人类文明的由来,由此群体协作逐步由一种生存法则演变成生存法则构建核心,称之为群体协作生存法则构建核心,所以在人类身上除了生存竞争生存法则构建核心,还有群体协作生存法则构建核心,两种生存法则构建核心共存。
简单点理解,生存竞争生存法则构建核心建立在原始神经系统上,代表生存,包括围绕生存形成的生存竞争意识、欲望、情感、情绪、本能等,都是先天形成的,后天环境也难以改变。
群体协作生存法则构建核心建立在学习系统上,代表以序列行进式学习形成的秩序,包括我们后天学习形成的一切,因受成长环境影响,个体间差异巨大,也容易受环境影响而改变。
对于人类来说,没有秩序难以生存,但有了秩序生存又会受到抑制,由此生存与秩序的矛盾贯穿整个人类物种史无处不在,人类社会制度的变革都是为了让这种矛盾趋于更缓和。
其他动物如狮群蚁群,它们的群体都是依靠动物本能或激素来构建,它们没有独立的学习系统,无法让群体协作从一种生存法则演化成生存法则构建核心,即使可以群体协作,也并非依靠序列行进式学习实现的群体协作,与人类的群体协作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为更容易理解两种生存法则构建核心,可以把人脑的两种生存法则构建核心和人脑工作时产生的两个运算线程类比为电脑的双核心双线程,只不过有三个不同点:1人脑是软硬件一体化,并不像电脑软件硬件可以分的那么明确;2人脑的两个核心工作方式完全不同,产生的两个运算线程相互对抗,电脑的核心和线程都是相同的,不会相互对抗;3人脑的两核心各自擅长的事不同,本该有一个任务分配与运算控制系统来协助工作,实际却没有这个系统,或者说这个系统还没来得及长出来,虽然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学习来加强群体协作生存法则构建核心的影响力,但是并不一定是影响力更大的核心在两线程对抗中拥有更多的决策权,高学历的罪犯并不少见,在人脑工作中任务分配与运算控制目前并不存在某种可以确定的规律,由此引发线程之乱,而电脑则有着完善的任务分配与运算控制机制。
从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工作方式上来看待生存法则构建核心,原始神经系统来自我们的祖先猿类,它以生存竞争为核心来构建生存法则。
学习系统是人类从起源到诞生过程中新增的,学习系统提供序列行进式学习能力,致使人类可以依靠序列行进式学习逐步形成群体协作,因群体协作与生存竞争之间存在矛盾,为维持群体协作持续进行,群体协作这种生存法则逐步演化成一种生存法则构建核心,所以在人脑中原始神经系统产生基于生存竞争形成的生存法则,学习系统提供基于群体协作而形成的生存法则,两种生存法则构建核心共存于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