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稀释与配比C1V1=C2V2:万能稀释公式,一般母液和终浓度比不为X:1用这个公式计算。
X/1:当母液与终浓度比为X:1时用这个快速方法,此时方法为把母液分为1,剩下的用总比例减掉,如:X2(1:1),X6(1:5),X10(1:9)。
百分数和mol数转以1%盐浓度进行转换换设是100克的此溶液,则有99克的水和1克的盐(NaCl),盐的物质的量为1/58.5=0.017mol,水体积为99mL=0.099L,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为0.017/0.099=0.17mol/L,即摩尔浓度为0.17mol/L1%=1g/100g (1/58.5)/0.099CTAB法提取DNA1.各成分作用CTAB:溶解细胞膜,并结合核酸,使核酸便于分离;Tris-HCl (pH8.0):提供一个缓冲环境,防止核酸被破坏;EDTA:螯合Mg2+或Mn2+离子,抑制DNase活性;NaCl:提供一个高盐环境,使DNA充分溶解,在于液相中;β-巯基乙醇:抗氧化剂,有效地防止酚氧化成醌,避免褐变,使酚容易去除;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酚的络合物,能与多酚形成一种不溶的络合物质,有效去除多酚,减少DNA中酚的污染;同时它也能和多糖结合,有效去除多糖。
酚:使蛋白质变性,同时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
用苯酚处理匀浆液时,由于蛋白与DNA 联结键已断,蛋白分子表面又含有很多极性基团与苯酚相似相溶。
蛋白分子溶于酚相,而DNA溶于水相。
氯仿:克服酚的缺点;加速有机相与液相分层,去除核酸溶液中的迹量酚。
异戊醇:减少蛋白质变性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泡。
异戊醇可以降低表面张力,从而减少气泡产生。
另外,异戊醇有助于分相,使离心后的上层含DNA的水相、中间的变性蛋白相及下层有机溶剂相维持稳定。
2.操作步骤打样新鲜叶片,转速220r/min,1min,打样时管身全部冻着,而且放在打样机的时候保证盒子里面得有液氮,这样样品才能充分打碎,写字的朝向一致,以便认字提取1)称取0.1g(约3-4片)新鲜叶片,液氮中研磨成粉末,加入800ulCTAB缓冲液轻轻摇匀,65°C水浴(烘箱)保温30min左右;备注用2ml管提取时,加完CTAB在本子上记录好每个样品的名字,防止后面漏管和裂管时查找被抹掉的号,这样可以防止在侧壁写管的麻烦;在等待的过程时,即可拿出1.5ml离心管加入异戊醇做好准备;写字的朝向一致,以便认字2)冷却(放冰箱)至室温后,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盖上瓶盖,温和摇动,使成乳状液。
备注一定要冷却,不然的话,热涨后盖子盖不紧,此处必须摇匀,不然会因为分层不明显,表面容易起一层油状层;3)(按照管盖的的朝向,在加完异戊醇的管上写上对应样品名字,字迹要大,以防相同的数字出现如81/18,以及即使掉了一些也还有一部分可以识别)4)8000rpm 10min ,离心管中出现三层,小心吸取含有DNA的上清液(400-500ul)到新的1.5ml离心管中。
根据需要,上清液可用氯仿/异戊醇重复抽提1-2次;备注吸上清液时,按照前面写好的顺序,打开盖,同时打开异丙醇的盖,可以检查哪些漏掉,一旦发现漏掉的,立马盖上盖子,吸完别的后平躺着吸这管吸上清时,枪头不要挨着最深处的上清液,挨着上面那个片层处吸,能吸多少吸多少5)在上清液中,加入0.7倍/等体积的异丙醇(400-500ul),颠倒混匀,放-20入冰箱不少于20min;备注:倒废液时,用空板一排一排倒6)8000rpm 离心10min,弃上清;加600ul的70%乙醇冲洗沉淀,轻摇几分钟,8000rpm 离心5min,除去乙醇,即为DNA粗制品;备注:倒扣在卫生纸上,可以干得更快,40min左右即可拿出,迅速加水溶解,37摇床,67r,1h3.注意事项1)吸取上清液时一定要小心,必要时减掉枪头顶端;2)在倒废液时,找一个管架,盖子打开后朝里侧将其尽量合拢,管口朝外,扣住管架后,一起倒掉废液,这样可以避免液体毁掉管上的字;3)在盖盖时,拇指按住盖,找准方向按下去;碱煮法提DNA试剂0.1moL/L NaOH:4g NaOH,定容至1L1×TE(10 mM Tris-HCl,pH 8.0;1 mM EDTA,pH 8.0)组分1 M Tris-HCl (pH 8.0)1 ml0.5 M EDTA (pH 8.0)0.2 ml超纯水至100 ml1)1 M Tris-HCl (pH 8.0) 50 ml的配制:称取Tris碱6.06 g,加超纯水40 ml溶解,滴加浓HCl约2 ml调pH至8.0,定容至50 ml。
2)0.5 M EDTA(pH 8.0)50 ml的配制:称取EDTA-Na2·2H2O,9.306 g,加超纯水35 ml,剧烈搅拌,用约1.2g NaOH颗粒调pH至8.0,定容至50 ml。
(EDTA 二钠盐需加入NaOH将pH调至接近8.0时,才会溶解。
)步骤1.向装有样品的96孔PCR板中,每孔加100μL的0.1moL/L NaOH,盖紧配套的硅胶盖,放入PCR仪中,99.9℃加热10min(此步也可在沸水中水浴)。
2.冷却到室温后,快速离心,然后每孔加入100μL的1XTE(PH=2.0),盖紧硅胶盖充分混匀并快速离心,上清液即可直接用做PCR反应的模板。
RNA提取1磨样(1)编号(冻前写)如果是在离心管上编号,最好在冷冻前写好,否则离心管冷冻后材料会受影响不说,也很难写上。
(2)磨样(冻钵,持低温,快,细)一定要使材料处于低温状态。
研磨前先将液氮倒入研钵,研钵彻底冷却后,再放入材料,研磨过程中,一定不要让液氮挥发净使材料回温!否则会RNA降解得很厉害。
研得细和研得很细,提出的RNA量可以相差几倍!所以,在液氮保护的很好的情况下多研磨几次,要比在后面的过程中离心以增加产量要划得来!(3)装管(冻管,液装,晚盖)材料一定要有液氮的保护才行。
可以这样做:1、将几个离心管放入一个容器,向容器中加液氮,将其冷冻一下,使之处于低温状态,2、将液氮还未挥发干净的材料放入管内,不要急着盖盖子,因为液氮不挥发干净就盖上会再次弹开。
将离心管放入盛有液氮的容器,等管内的液氮挥发干净盖上盖子即可。
PCR扩增1.序列分析1、首先将模板序列在NCBI上做BLAST分析,避开序列的保守位点。
如下图2、如果序列的片段过长,则分段设计引物进行扩增。
因为片段过长会导致中间某些地方扩增不出来,从而导致整个序列扩增不出来。
3、二级结构的分析,有的材料扩不出来需要考虑是否存在2级结构,反向重复,高GC,Poly结构。
这时需要分段设计引物进行扩增与测序。
2.PCR引物设计原则引物设计位置(扩出来)如果是做反向遗传学的话,引物最好在模板cDNA的保守区内设计。
DNA序列的保守区是通过物种间相似序列的比较确定的。
在NCBI上搜索不同物种的同一基因,通过序列分析软件(比如DNAman)比对(Alignment),各基因相同的序列就是该基因的保守区。
在做基因组扩增的时候,保证引物特异性的前提下,引物设计的位置最好是在外显子上,因为参考基因组所给的序列只是一个参考,在CDS区域上物种与物种,物种内的都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启动子区域不同的材料之间存在较多的多态性位点。
为了保证引物的有效性,最好是在外显子上设计引物。
引物特异性(扩单一)当引物与所扩片段的其他序列进行错误匹配时,可以导致杂带和目的条带扩增不出来。
另外引物与基因组其他序列进行匹配上也可以导致此问题,这就需要引物设计完成以后,对其进行BLAST检测。
如果与其它基因不具有互补性,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了。
因此在进行引物设计前一定要注意序列的分析。
引物GC含量GC含量(composition)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GC含量在50%左右比较合适,而对于测序引物和杂交探针来说GC含量至少应为50%,另外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
另外,上下游引物的Tm值(melting temperature,寡核苷酸的解链温度,即在一定盐浓度条件下,50%寡核苷酸双链解链的温度),相差不能太大,一般在3℃。
若按公式Tm= 4(G+C)+2(A+T)估计引物的Tm 值,则有效引物的Tm范围为56-63℃(其Tm值最好接近72℃以使复性条件最佳?)。
Tm过高:引物结合不上去,扩不带,太低引物特异性不好。
引物3′端引物3′端不能选择A,最好选择T。
引物3′端错配时,不同碱基引发效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末位的碱基为A时,即使在错配的情况下,也能有引发链的合成,而当末位链为T时,错配的引发效率大大降低,G、C错配的引发效率介于A、T之间,所以3′端最好选择T。
一条理想的引物应该有一个稳定性较强的5′末端和相对稳定性较弱的3′,末端如果引物3′稳定性强有可能在即使5′末端不配对的情况下造成错配形成非特异性扩增条带secondary bands 而3′末端稳定性低的引物较好的原因是在引物发生错配时由于3 末端不太稳定引物结合不稳定而难以延伸要避开密码子的第3位,如扩增编码区域,引物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密码子的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的特异性与效率。
引物的5′端引物与目的位点的有效结合需要有稳定的5′末端,这一段有较强稳定性的5′末端称为GC钳,它保证引物与模板的稳定结合。
另外5′末端可以修饰,而3′端不可修饰。
引物的5′端决定着PCR产物的长度,它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
因此,可以被修饰而不影响扩增的特异性。
引物5′端修饰包括:加酶切位点;标记生物素、荧光、地高辛、Eu3+等;引入蛋白质结合DNA序列;引入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序列;引入启动子序列等。
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不能进行任何修饰。
3′端也不能有形成任何二级结构可能。
形成双链结构并引发DNA 聚合反应。
(不同位置的△G值可以用Oligo6软件进行分析)引物互补性Hairpin单个引物因为有回文结构会形成十字形结构Dimer单个引物,引物之间可形成局部互补双链5’-ATTTCTTACTGGAG-3’3’-GAGGTCATTCTTTA-5’False priming引物与该条序列上其他位置(或者基因组其他位置)进行错配结合,可以通过序列分析之后进行规避Cross Dimer两条引物之间互配,形成局部双链引物自身不能有连续4个或者分布有较多的互补碱基,否则引物自身会折叠成发夹结构(Hairpin)使引物本身复性。
这种二级结构会因空间位阻而影响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合。
两引物之间也不应具有互补性,尤其应避免3′端的互补重叠以防止引物二聚体(Dimer与Cross dimer)的形成。
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应尽量使其△G值不要过高(应小于4.5kcal/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