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栽培学主要知识点复习资料.doc

作物栽培学主要知识点复习资料.doc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作物生产概况1冲国及世界耕地面积。

2.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

3.山西省粮食作物。

4. 山西省经济作物。

二、作物起源及分类1.起源于屮国的作物(水稻、人豆、谷了、养麦、人麦等共136种)。

2.起源于新人陆的作物。

3.作物的分类(三大部分、八大类別)。

三、作物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的概念(生长、发育、营养牛长、生殖生长、营养体向生殖体的过渡)。

2.种子及其萌发.(1)种子的概念(种子、果实、无性繁殖的根茎叶等)。

(2)种子休眠。

(3)种子萌发过程(吸胀、萌动、发芽)。

(4)种子萌发的条件(水、温度、空气)。

(5)种子出土类型(子叶出土、子叶不出土、半出土)。

3.根和根系生长.(1)单了叶作物的根系(须根系,含种了根、节根、气生根)。

(2)双了叶作物的根系(宜根系,主根与侧根)。

⑶根生长的几种趋性(向水性、趋肥性、向氧性)。

4.叶的生长.(1)影响叶生长的因素(温度、光、水、矿质营养)。

(2)叶曲积指数(LAI)。

5.花.(1)花序(圆锥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总状花序)。

(2)授粉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

四、生育时期、生育期1.生育期的概念。

2.生育时期的概念。

五、作物与环境1•生态因子与生活因子。

2.作物与光。

(1)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2)光周期反应对花原基起诱导作用的因素。

(3)长日照作物。

(4)翹日照作物。

(5)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从南向北、从北向南引种后,生育期和开花期会发生什么变化。

3.作物与温度。

(1)温度三基点。

(2)耐寒作物、喜温作物。

3)冷害、霜冻、高温的危害。

4.作物需水临界期。

5.作物与空气。

(1)一年内大气'I1 C02浓度的变化。

(2)—天内作物群体内CO?浓度的变化。

六、作物产量及其形成1.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

2.产量构成因素(禾谷类、豆类、棉屁、薯类)。

七、作物的品质1.品质的概念。

2•环境对品质的影响。

3.评价品质的指标(生化指标、物理指标)。

八、群体结构与产量1.群体的概念。

2.群体的层次结构。

3.消光系数。

4.蝕适叶面积指数。

5.种植密度(含义、经济产量与密度的关系、生物产最与密度的关系)。

6.产最潜力(最大光能利用率,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九、栽培制度1.作物布局(概念、原则)。

2.复种(概念、复种指数、复种的条件3.间作、套种、混作(概念、区别)。

4.伦作与连作(伦作增产原因、连作减产原因)。

十、栽培技术1•播前整地。

(1)目的;(2)主要措施(基木耕作、表土耕作)。

2.免耕法2大环节(生物覆盖、化学除草)。

3.施肥。

(1)影响施肥的因素(气候、土壤、作物营养特性)。

(2)肥料种类。

(3)施肥原则。

4.播种。

(1)确定播期的依据。

5.收获。

(1)收获时期(种子、果实为收获物的、薯类、茎叶类)。

(2)保存(粮食、油料贮藏含水量,马铃薯夏季贮藏温度、LT薯贮藏温度)。

笫二章小麦一、分布与区划1 .山西省小麦分区(南部、中部、北部)。

二、小麦阶段发育1•牛育期和生育时期。

2.阶段发育(1)概念。

(2)春化反应类型(春性、半冬性、冬性)。

(3)光照反应类型(迟钝型、中等型、敏感型)。

(4)温光互作类型。

(5)温光发育特性的实践意义。

三、小麦三段生长与生育期、器官建成的关系1.什么是三段生长。

2.三段生长与器官建成的关系。

3.三段生长与生冇期的关系。

四、种子萌发出苗1.温度(1—2°C、15—20°C、30—35°C)2.冬小麦播期(山西南部9/下一10/上,中部9/中一9/下,日均温16—18°C时播种)。

五、根、茎、叶的生长1•充足的N、P肥时促进根系发生,P促进根系下扎。

2.小麦叶功能组。

(1)近根叶组(篥叶组)。

(2)茎生叶组(倒3、倒4叶壮秆大穗,倒1、倒2叶大穗大粒)。

(3)乳熟期光合作用的相对能力(旗叶和穗下节占1/3 >倒2叶占1/4> 穗部占l/6)o3.茎。

(1)茎秆后期贮藏物质输出率与穗重呈正相关。

(2)旱地小麦株高lm左右、水浇地小麦株高70—80cm有利于抗倒。

六、分藥1.分藥节的作用。

2.叶菓同伸规律。

(1)主茎叶和一级分彙的关系(N-3)。

(2)二级分菓与三级分菓的关系(N-2)o(3)主茎叶片数与单株分藥数(含主茎)的关系(三1、四2、五3、六5、七8、八13......)o3.分麋长消规律。

(1)冬小麦(在正常播期情况下,冇2个分麋高峰期)。

(2)春小麦(只有1个高峰期)。

4.分麋成穗规律(冬小麦春季分葉多数不能成穗,冬前分麋成穗率高;分麋出现越早,越容易成穗)。

5•彩响分藥的因素(品种的感温性、温度、水肥条件、密度和播种深度、光照)。

七、幼穗分化与生育时期的对应关系1.单棱期——返青期;2.二棱期一起身期;3.小花原棊分化、雌雄蕊分化期——拔节期;4.四分体期——孕穗期。

八、灌浆成熟1•灌浆最适温度2()-22°C,温度低、昼夜温差人时,有利于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

2.干热风。

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在20%以下。

九、群体结构1.合理群体指标(大小、分布、长相、组成、变化动态)。

2.合理群体功能特点。

十、播种1.确定冬小麦适宜播期的依据(积温指标、栽培体系和苗龄指标、生态区域、旱地小麦)。

~\■—、合理密植1.合理密植的途径(三种栽培体系)。

2.依据。

(1)水肥条件;(2)温度;(3)品种特性。

十二、冬小麦春季管理三种方案1.三促两控法(双马鞍型)。

2•两促一大控法(单马鞍型)。

3.—促到底法。

十三、收获1.人工收获:蜡熟小末期;2.机械化收获:蜡熟末一完熟初。

十四、旱地小麦1.低产原因。

2.四早三多经验。

3.精播覆盖栽培2个主要环节(精量播种、地膜覆盖)。

第四章玉米—、玉米白勺一生1.生育期;2.生育时期;3.生育阶段(苗期、穗期、花粒期)。

二、根系1.玉米根的组成:(1)胚根(又叫初生根、种子根);(2)节根(含地下节根、地上节根)。

2.根的功能(吸收、合成、固定、支持)。

三、叶1.叶的组成(叶鞘、叶片、叶舌、叶枕)。

2.运动细胞。

3.玉米叶维管束结构的特点。

四、花序1.玉米花序特点。

2.玉米穗分化与叶龄指数的对应关系。

五、生长发育与环境1.发芽温度。

2.播期温度指标。

3.拔节要求温度。

六、合理密植1.密度与穗数的关系。

2.密度与穗粒数的关系。

3.密度与千粒重的关系。

4.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

七、玉米的土、月巴、水条件1.需水临界期。

2.玉米对十•壤的要求。

八、玉米地膜覆盖的主要技术环节1.选用生育期较长的优良品种;2.选地与整地;3.播种;4.施肥;5.揭膜。

九、玉米立体种植十、旱地玉米1•机械化有机旱作。

(1)增产原因;(2)技术体系。

2.免耕秸秆覆盖。

(1)主要作用;(2)少地膜作用的不同点。

十一、综合思考:联系生产实际,你认为通过哪些有效途径才能达到玉米高产高效的目标。

第五章高粱—、生长发育1.生育阶段(播种一出苗,出苗一拔节,拔节一抽穗,抽穗一成熟。

其中,抽穗一成熟是了粒灌浆的关键期,是决定粒重的时期)。

2.高粱的感温感光性(喜温短日照)。

3种了。

(1)单宁含量越高,休眠性越强,种皮颜色越深,品质越差。

(2)种子萌发时, 种子吸水最应达到种子木身风干重的40%—50%。

4.根系的特点(通气组织)。

5.茎秆特点(腋芽)。

6.穗。

(1)形态(圆锥花序)。

(2)枝梗分化期是决定枝梗数和穗大码密的关键时期。

⑶ 开花特点(以夜间开花最多,在20—22°C,相对湿度70%T0%条件卜•开花最快)。

二、栽培技术1.轮作倒茬(高粱不耐连作)。

2.良种选择(种子质量标准:纯度、净度、发芽势、发芽率等)。

3.Ill间管理。

(1)苗期管理;(2)屮期管理。

第六章谷了—、生长发育1.根(须根系)。

2.分藥可成穗。

3.穗。

(1)属于圆锥花序,小穗长在三级枝梗上。

(2)穗分化类型(分离型、提前型、衔接型)。

4.盂水规律(前期耐旱、中期喜水、后期怕涝)。

5.谷了田叶面积动态。

二、栽培技术1.轮作的作用。

2.播种。

(1)抗旱播种的几项措施。

(2)播种量(1.0—1.5kg/亩)。

(3)播深(3—5cm)o 3•合理密植。

4•田间管理。

(1)暴全苗措施(“三墙整地”)。

5.夏谷子“三早一密”栽培技术。

笫七章马铃薯—、生长发育1.根(用块茎繁殖所发生的根系是须根系,用种子繁殖所发牛的根系是直根系)。

2.茎。

(1)地上茎;(2)地下茎;(3)匍匐茎;(4)块茎。

3.块茎内含有“龙葵素”分布于表皮,表皮见光后颜色变深,说明龙葵素增多,对人畜有毒。

4.种子休眠(可用赤霉素浸种来打破休眠)。

5.块茎形成期(孕蕾一开花)。

6.块茎增长期(开花盛期)。

7.块茎膨大最适温度(17—18度,大于20度缓慢,大于30度停止)。

&对养分的需求(K最多、N次Z、P最少)。

9.马铃蒋退化。

(1)内因:病毒感染。

(2)外因:高温引起的蜗虫迁飞传毒。

(3)传毒昆虫:主耍是蜗虫。

二、栽培技术1.田间管理。

2.防止退化的途径。

3.健康种薯生产程序。

第八章大豆一、形态特征1.根:(1)直根系;(2)特点。

2.茎的分类。

3•结荚习性(无限、冇限、亚冇限)。

二、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1 •萌发出苗(1)温度;(2)水分。

2.开花结荚期是需水临界期。

3.产量形成(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4.大豆蛋口质、脂肪含量的变化(1)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呈负相关。

(2)南方人豆蛋口质含量高于北方;脂肪低于北方。

(3)结荚鼓粒期是提高种子含油量的主要时期。

三、栽培技术L人豆连作减产原因。

2.播种。

(1)播期温度指标。

(2)播最。

3.合理密植的原则。

4.夏大豆生长发育特点。

5.夏大豆“三早一密”栽培技术。

6.夏大豆“三早一巧”管理技术。

第九章棉花—、形态与生长发育1.根系。

(1)直根系;(2)根系建成期(4个吋期)。

2.茎枝。

主茎上有2种分枝(1)果枝;(2)营养枝。

3.现蕾开花规律。

4.棉铃发育过程(4个时期)。

5.“三桃”的划分(伏前桃、伏桃、秋桃)。

6.纤维的形成(4个时期)。

二、生长发育的环境1.温度(1)种子萌发的温度;(2)现蕾的温度;(3)开花的温度。

三、蕾铃脱落L环境因素。

2.生理原因。

3.减少蕾铃脱落的途径。

四、产量与品质1.产量构成(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有效铃数、铃重、衣分)。

2.百铃垂。

3.衣指。

4.衣分。

5.籽指。

五、合理密植1.棉花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2.合理密植增产原因。

3.合理密植的原则。

六、管理1.苗期管理。

2.蕾期管理。

(1)生冇特点;(2)具体措施。

3.花铃期整枝。

七、地膜覆盖1.增产原因。

2.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八、化控1.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九、棉铃虫防治1.棉铃虫在山西发生的代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