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
1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
2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
关键词:城市用地城市规划
1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
城市用地评价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及用地的经济性评价三个方面。
其中,每一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
进行城市用地评价必须用综合的思想和方法。
1.1 自然条件评价
自然环境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必需的用地条件,同时也对城市布局、结构、形式、功能的充分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
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候和地形等方面的内容。
(1)工程地质。
一是土质与地基承载力。
由于地质构造和土质的差异,以及受地下水的影响,地基承载力相差悬殊,故需全面了解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种地基的承载能力。
特别要注意有些地基土在一定条件下常常因改变其物理性质和形状而出现问题,如湿陷性黄土受湿后结构下陷,易导致建筑的损坏;膨胀土受水膨胀、失水收缩都会带来危害;沼泽地处于水饱和状态,地基承载力较低。
二是地形。
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类。
平原和低丘地带较好,山地问题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