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

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8207217作者简介:茆诗珍(1973-),女,安徽巢湖人,副教授,博士后。第23卷第1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3No.1

2009年2月JOURNALOF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Feb.2009

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

茆诗珍1,2

(1.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北京 100084;2.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合肥 230009)

摘 要: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幼童留美计划虽半途夭折,但回国后任职于外交界的留美幼童,作为近代中国新一代外交官,在“弱国无外交”的艰难屈辱中,仍然在维护中国领土完整、铁路主权、华人利益以及力争合理议结教案和索回部分庚子赔款等五个主要方面,有力地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加速了近代中国外交现代化的进程。关键词:留美幼童;中国外交;国家主权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3634(2009)0120133206

ContributionstoModernChina’sDiplomacyMadeby

ChineseEducationalMissionStudents

MAOShi2zhen1,2

(1.Instituteof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2.SchoolofHumanitiesandEconomics,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09,China)

Abstract:AlthoughtheChineseeducationalmissioninQingdynastyfailed,whichaimedtostudyad2

vancedwesternscienceandtechnologyonalargescaleforthefirsttime,thoseyoungstudentsre2

turnedfromAmericaworkedasdiplomatsofnewgenerationindiplomaticserviceunderthehumilia2

tionoftheweakercountryhavingnoequalrightsofdiplomacyinmodernChina.Theyhavestilleffec2

tivelyprotectedstatesovereigntyandnationalinterestsinsafeguardingChina’sterritorialintegrityand

railwaysovereignty,protectingtheinterestsofoverseasChinese,tryingtoreachreasonableagree2

mentsonMissionaryCasesandlettingAmericarefundsomeoftheBoxerIndemnity.Theydidacceler2

atedChina’sdiplomacymodernization.Keywords:Chineseeducationalmissionstudents;China’sdiplomacy;nationalsovereignty

传统的中国外交,沿袭的是朝贡册封体制。这种体制,以中国为中心,中国皇帝被视作世界各国的

“天子”,周边其他国家的君主,要向中国的“天子”进贡,并以此作为中国“天子”对他们各自的君主地位

予以承认的条件,“中国天子”往往回赠给这些君主更多的礼物,并为这些国家提供保护。由此,这种朝

贡册封体制下的中国与周边国家,构成了宗主与臣国关系。而对于遥远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国则与之交往甚少。这一外交体制,在中国历史上沿袭了很长时间,使得近代以前的中国,一直沉醉于“天朝上

国”“华夏中心”的迷梦中。

然而,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美梦难续,尤其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列强从

此登堂入室,纷纷在北京设立使馆并派驻公使。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1]42,传统外交体制已无力应对。清政府不得不尝试与列强建立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为适应外国公使驻京后的外

交新形势,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近代中国终于出现第一个外交专职机构。

此后,清政府分别于1866年、1868年、1870年三次派使团出使西方。1875年8月,清政府任命郭嵩焘、

许钤身为驻英正副使臣;同年12月,任命已在美国的留美幼童正副监督陈兰彬、容闳为驻美国、西班牙

和秘鲁的正副使臣。至此,近代使节制度开始在中国建立。

由于是在西方列强殖民侵略造成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被动地卷入国际社会,一时之间,中

国严重缺乏了解国际社会、掌握外交知识和英语熟练的外交人才。

1881年被撤返华的留美幼童,由于在美国学习时间较长,对国际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加上扎实的西学功底和出色的外语才能,他们回国后顺理成章地成为近代中国外交工作的首选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曾服务于外交界的留美幼童多达30人[2]。

以上服务于外交界的留美幼童,曾担任过外交总长的有唐绍仪、梁敦彦、梁如浩和蔡廷干等四人;另

有四人曾被清政府任命为驻外大使,他们是驻美公使梁诚、驻美公使梁敦彦(未上任)、驻英公使唐绍仪(未上任)和驻英公使刘玉麟;有12人曾担任过总领事或领事,他们是欧阳赓、钟文耀、黄仲良、张康仁、陆永泉、吴仲贤、苏锐钊、王良登、唐绍仪、刘玉麟、吴其藻和唐荣浩。

服务于外交界的留美幼童,在长期的磨炼中,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在晚清举步维艰的外交形势

下,仍能恪尽职守、竭尽全力,为维护民族利益做出重要贡献。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反对列强分裂势力,维护领土主权完整

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英军侵入西藏后的1904年,英国胁迫西藏地方政府

签订了《拉萨条约》[3]346-348,据此,西藏实际已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面对英国的侵略行径,列强竞相效尤。因此,抵制英国的侵略势力,维护我国在西藏的主权,粉碎列强对我国领土的觊觎之心,成为当时对

外交涉中刻不容缓的难题。

1904年,清政府任命留美幼童出身的唐绍仪以西藏议约全权大臣身份,赴印度与英国代表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令列强意想不到的是,在谈判中唐绍仪采取了清季外交史上罕见的强硬态度,他坚持英

国必须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提出废除《拉萨条约》,由中英两国重新订约。他向英使费利夏严正表

示:“此次来印度并非哀求议约,倘在印度不能妥商协议,我国自有办法,即本大臣奉命使英,亦自有办

法。”[4]3在数次交涉无果,谈判陷入僵局时,唐绍仪毅然中断谈判回国,拒绝在没有明确中国对西藏主权

的条约上签字。1906年4月,中英两国在北京重开谈判。为了达成协议,在谈判中,唐绍仪坚持立场坚

定性的同时,又贯以灵活的外交手段,采取在条款中间接表示中国对西藏具有主权地位的办法,迫使英

国政府让步。1906年4月27日,中英双方在北京正式签订《中英续订藏印条约》,该条约明确规定:“英

国国家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3]345尽管条约许可了英国在西藏的许多特权,但达到了

肯定中国对西藏地方主权这一主要目的。在原签藏英《拉萨条约》已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唐绍仪充分运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出色完成谈判使命,成功维护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表现出非凡的外交才能,为朝野

各界所赞赏。通过此事,英国人也不得不对中国新型的具有西方教育背景的外交官刮目相看[5]34。

另一留美幼童梁如浩,在维护中国领土主权方面也表现出色。历史上的外蒙古一直归于中国版图。

1912年11月3日,俄国与外蒙古当局签订了旨在分裂中国领土的《俄蒙协约》,同年11月7日,时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的梁如浩,就《俄蒙协约》提出抗议,照会驻京俄使库朋斯齐(Б.Н.Крупенский)。他向

俄国政府严正声明:“蒙古为中国领土,现虽地方不靖,万无与各外国订条约之资格。兹特正式声明,无

论贵国与蒙古订何种条款,中国政府概不承认。”[6]93可是,由于不敢得罪俄国,袁世凯于1913年6月撤

换了坚决维护中国主权的外交总长梁如浩,于1915年6月签订了卖国条约《中俄蒙协约》,实际承认了

俄国对外蒙古的控制。上述事例说明,留美幼童在与西方列强交涉国家领土争端问题上,表现出强烈的

爱国热忱,立场坚定、竭尽全力、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他们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方面所具备的智慧和胆

识,也为以后的外交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43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2月二、灵活运用外交策略,收回中国铁路主权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竞相在中国境内获得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权利。

1898年4月14日,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与美国美华合兴公司(AmericanChinaDevelopmentCompa2

ny)代理人巴时在美京华盛顿签订《粤汉铁路借款合同》[7]746-749,由合兴公司借款并负责修筑粤汉铁路。然而,合兴公司因美西战争爆发未能及时履行条款。1900年7月,受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盛宣怀

委托,驻美公使伍廷芳与合兴公司签订《粤汉铁路借款续约》26条,将借款数目上调,并且在第17条规

定:“此续约与原约一体订立者,准美国公司之接办人或代办人一律享受,但美国人不能将此合同转与他

国及他国之人……”[7]963合同签订后,合兴公司于1901年开工,1902年合兴公司将三分之二的底股出

售给比利时,公司的董事亦随之多数换为比利时人,这完全违背了《续约》17条“美国人不能将此合同转

与他国及他国之人”的规定,消息传回国内,朝野一致反对,纷纷要求废约。鉴于中国废约的呼声,合兴

公司改由美国商人摩根以重价向比利时赎回股票1200份,以求挽救。清政府电促时任驻美公使的梁

诚,与美国政府及合兴公司交涉。梁诚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了以赎路办法收回路权的设

想。1905年梁诚在给张之洞的信函中说:“强行废约,于事何补?……窃以为能避去废约字面,使美廷

不复拒争,而实行收回办法,使公司自为我有,莫如明收股本,暗销合同,至为妥善。”[8]35后经梁诚与美

国数次交涉,几经波折,最终于1905年8月29日与合兴公司订立《收回粤汉铁路美国合兴公司售让合

同》[3]318-321,将合兴公司在中国粤汉铁路的各项权益成功收回。梁诚的成功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一致称赞,张之洞于1905年8月13日致电梁诚:“此事仰赖阁下,志趣正大,谋划精密,识力坚定,挽坏局,保

主权,洵为奇伟之功。”[8]42留美学生王建祖等也说:“事机屡变,卒能收回已失权利,达我目的,三省父老

青年,有不众口皆碑颂使宪之功不置哉”[8]42。

1899年5月18日,清政府与德国德华银行、英国汇丰银行以及汇丰所约之怡和洋行代中英公司订立《津镇铁路草合同》[7]898-903,借款修筑天津至镇江的铁路。按照该草合同,京镇铁路分为南北两段,德商承办北段,英商承办南段。1903年,德华银行、中英公司派员与清政府议订详细合同,督办大臣袁世

凯派津海关道唐绍仪、候选知府梁如浩与两银行开议,两国银行所开条款多有损害我国主权之处,因此,在前后三年时间里,虽历经多次交涉,一直未有成议。国内主张援粤汉铁路之例,废约自办,收回路权。

1907年,出使美国的梁敦彦奉命与德、英两银行议订京镇路详细合同。在1907年致袁世凯、梁敦彦电中,张之洞提到:“昨接高道电述崧使(梁敦彦,字崧生)晤谈各节,以让利争权四字为宗旨。佩甚。崧使

所拟仿照关内外办法,加重华官权,工程归彼管修;成一段,交我一段,交我之后,行车、用人均归我主持,彼不得干预。”[9]805由该电稿可知,梁敦彦在谈判过程中颇费心机,竭力维护中国主权。经梁敦彦全力争

取,与两银行议员往返交涉近十次,最终于1908年1月13日订立《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24条[3]456-462,根据该合同,京镇铁路建造以及管理之权,全归中国国家所有。张之洞等在1907年《会奏订定京浦铁路借款折》中说:“该合同内所载办法,确能于造路借款划分两事,不特主权、利权均无损失,于

原订之草合同多所补救。即凡兴工、用人、购料以及提款、还款各事宜,均操之在己,毫不授人以

柄。”[9]812此外,唐绍仪在1900年任关内外铁路总办和1902年任津海关道时,通过谈判,成功收回了英

国投资的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等。

帝国主义控制下的铁路修筑活动,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主权和利益。梁诚、梁敦彦和唐绍仪等留美

幼童,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灵活运用外交策略,于原订合同多有补救,最终将已失的铁路主权成功收回,很大程度上维护了民族利益。

三、利用多种外交手段,维护国外华人利益

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者用炮舰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他们在中国大肆掠夺财物的同时,还拐骗掳掠大量华工到国外做苦力,以补充资本主义国家因奴隶制废除以及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而急需的大量廉

价劳动力。出洋华工在国外大多过着非人的生活。531第1期 茆诗珍: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