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形态

犯罪形态

犯罪形态
1、未完成形态是故意犯罪终局性的停止形态
2、如果出现了预备、未遂、中止的任一停止形态,也不能在同一犯罪构成下向其他形态转化。

二、预备阶段与实行阶段的区分:着手
1、着手是实行行为的起点,是具有侵害法益是否造成现实、紧迫、直接的危险。

在行为开始的时候已经明显能够认定具有导致结果的客观危险性。

2、对易考的“着手”情形进行总结:
A 盗窃罪:入室盗窃,撬门时是预备行为,入室后搜寻物色财物是着手。

为了入室盗窃,将屋主偏出家门的行为时预备
B、对于扒窃,手接触到口袋或提包时是着手,为了如果是试探性的拍一拍就是预备
C、抢劫:针对被害人使用暴力胁迫是着手
D、保险诈骗:制造保险事故是预备,提出索赔是着手,取得赔偿是
既遂。

E、强奸罪:使用暴力胁迫时是着手,而非奸淫时
例如:将妇女向车里拖,准备在车里强奸,向车里拖时就是着手。

意图强奸熟睡妇女,,上床抚摸熟睡妇女时或脱掉被害妇女的衣服时,虽无暴力胁迫也视为着手。

3、着手的特殊问题:
A、不作为犯的着手:不履行作为义务导致法益受到现实、紧迫、直接的危险时,就是着手。

例如:母亲不喂养婴儿,导致婴儿生命受到现实、紧迫、直接的危险时,就是不作为故意杀人的着手。

B、隔离犯的着手:隔离犯是指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时空上的隔离。

隔离犯的着手以危险是否现实、紧迫、直接为标准。

如果使用邮寄物在途中有无危险,如果有,则寄出时为着手,如果没有,则收到时为着手。

三、中止与预备犯和未遂犯的区分:自动性
自动性的判断:
弗兰克公式:能达目的而不欲是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是未遂。

对“能”与不“能”的判断,应当以行为人的认识标准(主观说)为原则进行判断。

考试易考的几种类型:
(1)真诚悔悟,良心发现而停止。

(2)因被害人的哀求、对被害人怜悯、第三人的劝说而停止。

(3)因为害怕受到法律制裁、神的处罚、鬼怪的纠缠而停止。

(4)基于目的物的障碍
A、在侵犯财产权的犯罪中,行为人仅想盗窃一般的财物嫌财物少而放弃的,属于犯罪中止。

但如果嫌钱太少了的,成立犯罪未遂,如进入被害人家发现仅有五元钱,他觉得被害人比自己更需要这5元钱,没有拿的,也属于犯罪未遂。

“行为人没有盗窃特定财物的意图,只是想窃取一般财物时,如果因为财物价值不高(达到了刑法上的数额较大)而不窃取的,成立中止犯;行为人意图窃取特定财物,但不存在特定财物的,即使没有窃取其他财物,即使没有窃取其他财物,也不成立中止犯;打算抢劫巨额现金,但对方只有少量现金的,不成立中止犯”。

(5)基于嫌恶之情放弃。

例如强奸犯嫌弃被害妇女过于丑陋而放弃强奸的。

同样这种放弃不是基于外部的强制,仍然可以成立中
止。

案情:张某与李某系恋爱关系,因父母反对,李某对张某日渐疏远。

张某遂对李某心生怨恨。

某日,张某携带自制炸药包和导火索闯入李家,适逢李某及其父母在家,张某在要求与李某恢复恋爱关系遭拒后,点燃导火索,声称要与李某一家同归于尽。

李某及其父母见状大惊,被迫同意了张某的要求,于是张某用刀割断导火索。

对于张某的犯罪形态该如何认定存在三种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行为属于犯罪未遂,第三种意见认为张某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分析:对于张某的行为,首先必须确定罪名。

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考量其行为是属于犯罪既遂、未遂还是中止。

2006年刑法真题:22.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甲盗走铁路上钢轨10米,因铁路巡道员发现钢轨被盗,采取紧急措施,才避免了火车颠覆事故的发生。

对甲按照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既遂适用法律。

B.乙为一15周岁的未成年人,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后,因勒索财物未成而杀害被绑架人,应当追究乙的刑事责任。

C.丙是某国有仓库保管员,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其保管的物资价值2万元。

后听说单位要来盘点物资,担心事发,遂将所盗物资送回仓库,丙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

D.丁设立一家公司,专门用于虚开增殖税专用发票,谋取非法利益。

对此虚开增殖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应当按照自然人犯罪处理。

25.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
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2005年真题:
7.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8.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

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没有犯罪行

2004真题: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
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
D.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
2003真题:13、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其停止犯罪的情况是()。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28、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A.提刀在剧院里寻找仇人
B.为盗窃财物而进行实地考察
C.守候在被害人必经之处意图杀害
D.将毒药投放被害人饭碗中
2013年卷二54.关于故意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绑架幼女乙后,向其父勒索财物。

乙父佯装不管乙安危,甲只好将乙送回。

甲虽未能成功勒索财物,但扔成立绑架罪既遂B.甲抢夺乙价值1万元项链时,乙紧抓不放,甲只抢得半条项链。

甲逃走60余米后,觉得半条项链无用而扔掉。

甲的行为未得逞,成立抢夺罪未遂
C.乙欲盗汽车,向甲借得盗车钥匙。

乙盗车时发现该钥匙不管用,遂用其他工具盗得汽车。

乙属于盗窃罪既遂,甲属于盗窃罪未

D.甲在珠宝柜台偷拿一枚钻戒后迅速逃离,慌乱中在商场内摔倒。

保安扶起后发现其盗窃行为并将其控制。

甲未能离开商场,属
于盗窃罪未遂
2013年卷二8. 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

30分钟后,甲发现乙未死,便举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

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

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

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正确?
A、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
B、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C、故意伤害罪的既遂犯
D、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
2012年卷二54、关于犯罪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总经理)召开公司会议,商定逃税。

甲指示财务人员黄某
将一笔500万元的收入在申报时予以隐瞒,但后来黄某又向税
务机关如实申报,缴纳应缴税款。

单位属于犯罪未遂。

黄某属
于犯罪中止
B、乙抢夺邹某现金20万元,后发现全部是假币。

乙构成抢夺罪既

C、丙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儿后,惧怕承担刑事责任,又将婴儿送
回原处。

丙构成拐卖儿童罪既遂,不构成犯罪中止
D、丁对仇人胡某连开数枪均未中,胡某受惊心脏病突发死亡,丁
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案例1.蒲某意图抢劫,尾随一妇女身后。

当该妇女回家开门后准备关门时,蒲某以为其家中无人,强行挤进房内,该妇女被吓得惊叫一声。

她的丈夫闻声起床,拉开电灯,见蒲某站在门口,便问:“你是干什么的?”蒲某答不上来,该妇女的丈夫上前打了蒲几个耳光。

在邻居的帮助下,蒲某被担送到公安机关。

蒲某供认他的目的是抢钱。

[问题]请分析蒲某的抢劫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
案例2.沈某,男,24岁,某厂工人。

沈某因赌博欠债,难以偿还,便图谋盗窃本厂财务股保险柜里的现金。

某日晚9时许,沈某撬开了
财务室的房门,但因无法打开小保险柜,于是,沈某将小保险柜搬离财务室,隐藏在厂内仓库旁的,想等待时机再撬开小保险柜,窃取现金。

第二天,财务室李会计发现办公室门被撬、小保险柜失踪,当即报案。

公安人员在厂内仓库旁里找到保险柜,柜门尚未打开,柜内人民币也原封未动。

[问题]请分析沈某的行为是盗窃既遂还是未遂?
案例3.刘某欲去某仓库行窃,之前刘某去仓库周围“踩道”,决定行窃及出库路线。

某夜,刘某按照预先观察好的路线进入仓库行窃,在搬东西时,碰翻了堆放在仓库中的水桶,水桶发出巨大响声。

刘某大恐,急忙逃走。

[问题]请分析刘某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未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