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制备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制备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制备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Fabricating Technologies of Materials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时数:48 学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3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材料制备技术是高等工科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材料常用的制备方法、技术、工艺及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各类材料合成与制备原理、常用方法、加工工艺及特点;
2.初步掌握一些新材料的制备技术;
3.初步具有对一般材料进行选定合理的制备方法、成形工艺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单晶材料的制备(6学时)
(1)固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的形变再结晶理论及应变退火和工艺设
备;
(2)单组分液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的理论基础、制备工艺。

2.薄膜的制备(6学时)
(1)物理气相沉积——真空蒸镀;
(2)溅射成膜;化学气相沉积(CVD)。

3.非晶态材料的制备(6学时)
(1)非晶态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2)非晶态材料的形成理论;
(3)非晶态材料的制备原理与方法。

4.复合材料的制备(6学时)
(1)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能;
(2)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
料的制备原理、方法、技术。

5.功能陶瓷的合成与制备(6学时)
(1)功能陶瓷概论;
(2)高温超导陶瓷、敏感陶瓷、压电陶瓷、半导体陶瓷、磁性陶瓷的制
备原理及方法。

6.结构陶瓷的制备(6学时)
(1)结构陶瓷概论;
(2)结构陶瓷的制备方法、技术、工艺;
(3)高性能结构陶瓷的应用。

7.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6学时)
(1)功能高分子材料概述;
(2)医用生物材料——聚乳酸、磁性高分子微球、高分子—无机夹层化
合物、极化聚合物电光材料、高分子液晶的合成。

8.实验教学(6学时)实验教学内容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学概论》、《物理化学》、金工实习。

后修课程:《金属材料学》、《粉末冶金材料》、《功能材料》、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曹茂盛、徐群等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材料制备新技术》吴建生、张春柏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