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朝中后期政治

明朝中后期政治


3、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永乐政局
明 成

(1)削藩
(2)1421年,迁都北 京,南京作为陪都。
(3)五次亲征蒙古, 巩固北方边境。
(1)宗藩不得预兵事,亦不许预政事,所有宗室均不许入仕做 官,不许从事工商业;
(2)两藩王间非经奏准不得相会;
(3)藩王就封后非经特许不得还京入朝,不得与封地的官府交 往,与宗藩联姻的也不得被选任当京官;
[德]贡德·弗兰克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 球化中的东方 》
4、明代市民社会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 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以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 明清时代的中国社会里,已经出现有相当数量 的市民阶级。
道光《苏州府志》卷一○ 记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 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二、明朝中后期的政治与经济
1、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 2、宦官专权 3、张居正改革
1、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 1449年8月13日
景泰元年(1450)八月,瓦喇放还英宗,居于南宫。 景泰三年五月,景帝废其侄太子见深,立己子见济。 景泰四年十一月,太子见济病卒。 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六日,夺门之变,英宗复辟, 改元天顺。 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卒,以亲王礼葬于西山。 天顺八年(1464),英宗卒,太子见深即位(宪宗)。
五甲喇一固山(旗)
“出则为兵,入则为 民”;“无事耕猎, 有事征调”。
1619年,萨尔浒之战 1621年,后金攻占沈阳、辽阳等地。 1626年,努尔哈赤进攻宁远不利,不久病死。 1636年,皇太极迁都沈阳,改国号为清。
顾诚(1934—2003) 风雨南明
庙号 英宗
年号 正统
宦官 王振
主管 司礼监
宪宗 成化 汪直 锦衣卫
武宗 正德 刘瑾 司礼监
熹宗 天启 魏忠贤 司礼监
3、张居正改革
(1896-1988)
(万历)帝虚己委居正, 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中外想望丰采。
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
正。居正为政,以尊主权、 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 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 夕奉行。
三、明末农民起义和满清入关
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变迁(1580-1644)》, 《历史研究》1997年第1 期
万历和崇祯年间的灾荒和鼠疫大流行,对明王朝的 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国力匾乏、人口死亡、社会动乱和农民起义;反过 来说又加快了鼠疫的流行。
从某种意义上说,明王朝的灭亡,乃是明代后期华 北地区及附近省份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
经营性地主的出现
谭晓,邑东里人。与兄照俱精心计,居湖乡田多洼 芜,乡之民皆逃农而渔,于是田之弃弗治者以万计。 晓与照薄其值买之,佣乡民百余人,给之食,凿其 最洼者为池,余则周以高塍(cheng)辟而耕之, 岁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蓄鱼,池之上架以 梁为茇舍,蓄鸡豕(shi)其中,鱼食其粪又易肥, 塍之上植梅桃诸果属,可畦者以艺四时诸蔬,皆以 千计。……于是赀日益饶。
1、“三饷”(辽饷、剿饷、练饷)与自耕农的减 少 2、 明末农民起义(“均田免粮”)
3、满清的兴起与入关
万历十一年(1583),

努尔哈赤起兵。


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

程中,创建八旗,制

定满文。
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建立大金汗国, 史称后金。
兵民合一
八 旗

三百丁一牛录

五牛录一甲喇(队)
•2000年10月,在香港苏富 比拍卖行拍卖。成交价为: 4400多万港元。
3、商品经济的繁荣
明清时期,……商业 的规模、商人的活动 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积 累,都大大的超越了 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 平。
傅衣凌 (1911——1988)
1400年到1800年,中国在整个世界 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 地位。它的这种更为核心的地位是 基于它在工业、农业、运输和贸易 方面所拥有的绝对与相对的更大的 生产力。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 这种位置和角色的现象之一是,它 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 货币的一半,以平衡中国几乎永远 保持着的出口顺差。 至少直到1800 年为止,亚洲,尤其是中国一直在 世界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
张仲礼 著
五、郑和下西洋
乾隆癸未(1763)仲秋月仿明永乐十六年(1418)天下诸番识贡图 臣莫易仝(tong)绘
(伦敦讯)明日起将在北京和伦敦同时展出的一张古 代地图,可能将证明最早发现美洲的不是哥伦布而是 中国人。这张地图是中国航海家于1418年绘制、并在 1763年复制的,地图上标有北美洲和南美洲。
——《明史》卷213 《张居正传》
1、整顿吏治,创考成法。
2、培养人才、整顿学校。
3、经济改革。
A、抑制国家财政和宫廷财政的支出、抑制大工程。 B、强化边镇钱粮与屯田的管理。 C、强化户部的财政事务管理能力,整理赋税簿册。 D、清丈田粮,推广一条鞭法。
4、重用潘季驯, 治黄河水患 。 5、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平定外患 。
根据这张地图上的说明,此图绘于清乾隆二十八 年(1763年),是一张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天下诸 番识贡图》的复制品,名称为《天下全舆总图》,反 映了天下诸番向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进贡的场景。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6-01-15
⑴英国《独立报》:这张即将展出、在1418年绘制的 地图,将证明中国航海家郑和首先发现美洲的理论。
(2)鱼鳞图册与粮长制
2、明初的制度建设
王天有(1944 —) 《明代国家机构研究》
3、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靖难之役
明初分封诸子,各拥军队,承担镇守要害、 抵御边患等任务。诸王中,燕王朱棣长期统 兵作战,势力最强。
1398年,建文帝即位。削弱诸王权力。 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 叛乱,史称“靖难之役”。 1402年,叛军攻克京师,建文帝失踪。朱棣 称帝,年号永乐。
吴承恩《西游记》插图
罗贯中:《三国志演义》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冯梦龙:《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绅士:是官僚在离职、退休、 居乡,或者还没有当官以前 的称呼,是唐宋以后逐渐形 成的一个社会阶层。
士绅在地方上的影响主要表 现在两个圈子中。 一个是在普通老百姓的圈子 中,在解决纠纷、组织募捐 等活动中发挥领导作用。 另一个影响圈子是在地方官 圈子中。促使官员制订、修 改或取消一些决定或行动。
2、宦官专权
万贵妃与汪直 纪氏与朱祐樘
明宪宗 1465-1487
明武宗朱厚照(1506-1521)
明世宗 朱厚熜
(1522-1566)
大礼议 二十余年不视朝 严嵩专权 壬寅宫变(1542) 庚戌之变(1550) 倭寇为患
明神宗朱翊钧
(1573-1620)
以皇帝的身份向臣僚作 长期的消极怠工,万历 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空 前绝后的例子。 皇帝决 心以顽强的意志和臣僚 们作持久的抗······再也 不愿意做任何事情使他 的文官们快意。
四、明代的社会文化
1、农业
当时农业上各个生产 过程中的工具都已齐 备。水转连磨、水转 翻车,以及各种耕具 均已使用。
《农政全书》
新引进和传播推广的外来作物如甘薯、玉米、 土豆、花生等具有耐干旱的特点,这使地形崎 岖和干旱贫瘠的土地得到了利用。
烟草于明末传入中国,推广迅速,遍及广东、 江南、山东、直隶、湖广、陕西、甘肃各地。
(4)藩王不许自置王府的官吏,亦不得拒绝由朝廷派来的王府 官。宗室生子,必须向朝廷请名,名义上是由皇帝赐名。及其 年长,又必须向朝廷请婚选配,不准“擅自婚配”。
(5)对王府的建筑格式、规模以及衣冠札仪等均有繁琐的具体 规定,不准逾制。
3、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4)中国古代最大类书 《永乐大典》 共22877卷,现存810卷。
⑶搜狐网:这是一张购自上海古玩市场的地图。用较 为古老的纸张和墨水进行伪造,是奸商们伪造书画的 基本伎俩。这张地图根本就是现代不法奸商根据旧地 图以及一知半解的历史知识炮制的伪造品。
刘刚 /u/1213084361
/document/library/生活时尚/历 史文化/JYBOOK_1421中国发现世界/index.htm
⑵英国《经济学家》:虽然目前还无法证实这张地图 的真伪,但一些专家认为,郑和在1418年前后就已经 发现美洲大陆并绘出地图的可能性相当大。此前很多 专家就已经提出,在一些记载有郑和六下西洋的典籍 中,有很多关于美洲大陆以及当地土著居民的描述, 说明郑和很可能在前往非洲的途中曾经到过美洲,这 完全可以成为郑和在其航海图中绘制美洲的依据。
中国古代史
第七章 明清:多民族统一国家的 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弱(上)
一、明前期的政治与经济 二、明朝中后期的政治与经济 三、明末农民起义和满清入关 四、明代的社会文化 五、郑和下西洋
一、明前期的政治与经济
1、明朝的建立 2、明初的制度建设 3、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经济政策
(1)休养生息
多次减免各地的赋税,大力推行垦荒、屯田。 明初15年中,新垦田数共达1.8亿多万亩,占当时 全国可耕地的一半。共修沟渠、堤岸5000多处; 疏浚河道4100多条;开掘堰塘4.09万多处。
——《常昭合志稿》卷四八《轶闻》
2、手工业:规模扩大
明代手工业生产,已开始脱离农家副业的性质, 而向着工场手工业的道路前进,并在生产系统 上逐渐组成为一个有机的构成。
如松江的棉布、苏州的丝织、江西景德镇的陶 瓷等,不仅规模大、质量精,而且逐渐发展出 一些专业的城镇、专业的乡村。
明朝嘉靖年间五彩 鱼藻纹盖罐
明朝废了宰相,形成了部分的权力真空,这为明 代宦官专权提供了空间,使得宦官得以以皇帝家 奴的身份窃取了部分皇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