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检查心电图一、如何看心率看r-r或p-p间距3-5大格:正常心率(60-100)小于3大格:心率过慢大于5大格:心率过快二、如何看心律a:有p波:窦性心律无p波:异位心律b:整齐(pp或rr间差值小于0.12s):规律心律不整齐(pp或rr间差值大于0.12s):早博(房,室,交界性)逸搏阻滞(房,室,交界性)c:房性的p波形态不一样交界性前无p波或逆传室性宽大qrs波,大于0.12阻滞:测pr间期,p后有无qrs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60-250次/分p波存在,p-r>0.12——房性无p波或逆行p波,p-r<0.12s——交界性p波与t波融合——通称室上性f波:350-600次/分(房颤)房室传导阻滞2型1:pr逐渐延长,直至p波不能下传2型2:pr间距不变,p波有脱落不能下传3型:p波与qrs波无关,pp与rr间距相等三、看电轴看1.avf,的主波方向,确定电轴1下3上:右偏(提示可能右室肥大:v1电压大于1.0mv)1上3下:左偏(提示是否有左室传导阻滞)四、看肥大v1v5r波和p波,看是否有房室肥大证据左室肥厚:v5r波大于2.5mv右室肥厚:v1r波大于1.0mv伴有心电轴右偏五,看梗塞找大q波,q>0.04,或>主波1/3?如有,表明梗塞,再区分新的,陈旧的?(看st段有无抬高)再看是哪个壁?(前v1-v6,后v1,侧1,2,avl,下3,avf),有一个特殊的是后壁,是大r波,v1,v2心肌梗死早期:高尖t波,或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急性:q波冠状t波亚急性:q波冠状t波变浅陈旧性:q波或消失关于心肌梗死的定位前间壁:v1-v3前壁:v3-v5侧壁:1,avlv5-v6广泛前壁:v1-v6,1,avl下壁:2,3,avf后壁:v7-v9有v1,v2r波增高及t波高耸六、看m样波6,看有无m样波室内阻滞:v1v2右v5v6左七、看t波冠状t波的特点:波形窄,顶尖,两侧对称,倒置通常出现在1,2,3,avf,v3,v5当合并有st段下移时,可以明确心肌缺血普通X线影像诊断1.呼吸系统(1)正常胸部正位胸部正位片能够清晰地显示胸廓、肺和纵膈。
骨性胸廓呈致密影,包括胸椎、两侧的肋骨、锁骨和肩胛骨。
肋骨后段呈近似水平位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倾斜。
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透亮的肺野,两肺之间是呈软组织密度影的纵膈。
纵膈两侧可以看到致密的肺门影。
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正常胸膜菲薄,一般不显影。
横隔介于胸、腹腔之间,呈圆顶状,膈内侧与心脏形成心膈角,外侧与胸壁间形成肋膈角。
在成年女性,两侧乳房在两下肺野形成对称的密度增高影,其内可见小圆形致密乳头影,不要误认为病变。
(2)气胸因脏层或壁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内,称为气胸。
在X线片上,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被压缩肺的边缘呈线状致密影,同侧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对侧移位。
(3)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是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X线表现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典型X线表现出现于实变期,表现为与肺叶轮廓相符合的大片状均匀致密阴影,其内有时可见透亮的支气管影,病变的叶间裂一侧显示清楚,其他部分则模糊不清。
(4)胸腔积液X线检查能够明确胸腔积液的存在,中等量积液立位胸片上可见外高内低的弧线状液体上缘,其下方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横膈和肋膈角被掩盖。
同时可见患侧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对侧移位。
(5)浸润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表现为斑片状或云絮状的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内部有时可见不规则低密度空洞影。
(6)周围型肺癌周围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的肺癌。
在X线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肿块影,肿块边缘毛糙、呈凹凸不平的分叶状。
有时肿块和胸膜间可见胸膜凹陷征。
(7)中央型肺癌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进展期中央型肺癌在X线上表现为肺门区边缘清楚的肿块影,突向肺野。
有时可见伴发的支气管阻塞征象。
2.循环系统(1)二尖瓣型心脏增大二尖瓣型心脏增大常见于二尖瓣病变、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肺心病等。
在X线正位片上表现为心影呈梨形,主动脉结正常或缩小,肺动脉段凸出,心尖圆隆抬高。
(2)主动脉型心脏增大主动脉型心脏增大常见于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在X线正位片上表现为心影呈靴形,主动脉结增宽,心腰凹陷,心尖下移。
(3)普大型心脏增大普大型心脏增大主要见于心衰、心肌炎等。
在X线正位片上表现为心影向两侧明显增大,肺门因心影遮挡而显示不清。
3.消化系统(1)正常腹部正位正常立位腹部平片双侧横膈光整,膈下无游离气体,左侧膈下见充气的胃泡影,肠腔内有时可见少量气体。
双侧肾脏呈“八”字形位于脊柱两侧。
脊柱两旁还可见到边缘清晰的腰大肌影。
(2)小肠梗阻单纯性小肠梗阻最常见。
典型X线表现为上中腹部平行排列、互相靠拢的积气肠管,肠管内粘膜皱襞呈弹簧样。
肠腔内见多个阶梯状排列的液平面。
(3)消化道穿孔膈下游离气体是消化道穿孔的典型X线表现,主要表现为立位片上一侧或双侧膈下线条状或新月形的透亮气体影。
(4)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典型食管造影表现为食管管腔内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不规则,管腔扩张,蠕动减弱。
(5)浸润型食管癌浸润型食管癌在食道钡餐造影中显示食管中段局限性不规则狭窄,狭窄处管壁僵硬,黏膜皱襞中断、破坏。
病变上方食管轻度扩张。
(6)胃溃疡胃溃疡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中主要表现为胃小弯侧突出于胃轮廓之外的龛影,龛影形态规则,边缘光滑整齐,龛影周围黏膜皱襞呈放射状直达龛影口部。
(7)溃疡型胃癌溃疡型胃癌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中显示为胃窦小弯侧不规则龛影,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环堤,病变区黏膜中断,胃壁僵硬。
(8)浸润型结肠癌浸润性结肠癌在钡灌肠造影中表现为病变区局限性不规则狭窄,狭窄段轮廓毛糙,管壁僵硬。
黏膜像见病变区黏膜中断。
4. 泌尿系统泌尿系结石泌尿系阳性结石主要表现为肾、输尿管走行区或膀胱区的类圆形或鹿角状致密影,密度均匀一致。
5. 骨关节系统(1)正常骨关节在X线片上,骨皮质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骨松质表现为密度低于骨皮质的网络样改变,骨髓腔显示不清,关节间隙表现为两个相对骨性关节面之间的透亮间隙。
(2)肢体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在X线上表现为骨干中上1/3骨皮质和骨小梁中断,断端成角、移位,并可见游离骨块。
克雷氏(Colles)骨折Colles骨折是指桡骨远端距离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
在X线上表现为桡骨远端骨皮质不连续,骨小梁断裂,骨折远断端向背侧移位和向掌侧成角。
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在X线上表现为骨皮质不连续,骨小梁完全断裂,骨折远端向上移位,部分嵌入骨折近端内,股骨颈缩短。
青枝骨折青枝骨折在X线上表现为骨皮质发生皱褶、凹陷而不见骨折线,似嫩枝折曲后的表现。
“B型”超声波诊断肝硬化肝硬化是有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结节样再生,形成假小叶,临床以门脉性肝硬化最为多见。
本病例即为典型门脉性肝硬化,其主要表现为肝右叶明显萎缩,左叶有肿大倾向,肝脏表面不光滑,呈锯齿样改变,肝缘变钝,肝脏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出现门脉高压后,可出现门脉增宽、脾大、腹水。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视炎症改变程度不同,临床病理学分为三种类型1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其主要声像图表现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以女性多见,包括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
胆囊结石以大小、形态、数量以及化学成分不同构成了多彩多样的声像图表现,但基本特征是强回声伴后方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肾结石肾结石是很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通常是指一些晶体物质和有机基质在肾脏集合系统的异常沉积。
小者如粟粒或泥沙,较大的结石呈鹿角状充满整个肾盂肾盏。
80%的结石以草酸钙和磷酸钙为主。
临床主要症状包括腰痛、血尿,常于活动后发作或加重。
肾结石典型声像图为肾集合系统内伴有声影的强回声团,以肾下极集合系统多见。
CT影像诊断1.巨块型肝癌巨块型肝癌最多见,CT平扫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巨大低密度肿块,肿块中央坏死区表现为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动脉期肿块周边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肿块中心更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门静脉期肿块密度降低,低于周围肝实质密度;平衡期肿块密度进一步下降,接近平扫密度。
2.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CT平扫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轮廓模糊,胰腺实质密度略减低,周围可见液性渗出。
3.腹部外伤(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多见于腹部闭合性损伤、刀扎伤,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常见的包括肝、脾、肾损伤。
)肝破裂肝实质破裂出血在CT上表现为病变区高低混杂密度区,边缘模糊,高密度血肿密度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
脾破裂脾脏实质内损伤在CT上表现为脾脏体积增大,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高密度血肿。
肾损伤常见的肾损伤包括肾被膜下血肿、肾周血肿、肾实质内血肿和肾撕裂伤。
肾周血肿在CT平扫上表现为肾周间隙范围广泛的新月状高密度影,肾脏受压移位。
肾撕裂伤在CT平扫上表现为肾实质分离,肾周围可见高密度影环绕,为肾周积血;增强扫描肾实质强化,其内可见裂隙样无强化低密度区,肾周积血未见强化。
4.颅脑外伤颅骨骨折颅骨骨折中较常见的是线样骨折和凹陷性骨折。
线样骨折在CT上表现为贯穿颅内外板的清晰而锐利的线样低密度影,骨折断端无移位。
凹陷性骨折的骨折线多呈不规则线状,颅骨内外板均塌陷移位。
硬膜外血肿颅内出血积聚于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称为硬膜外血肿。
CT平扫急性硬膜外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双凸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锐利,邻近脑组织受压,头皮软组织肿胀。
硬膜下血肿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称为硬膜下血肿。
CT平扫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范围广泛,常合并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等占位征象。
5.急性脑出血脑出血急性期表现为出血部位的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匀高密度影,CT值60~80亨氏单位,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邻近脑组织受压。
6.大面积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在梗死24小时后的CT检查中可见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相一致的低密度区,同时累及皮质和髓质,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