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五、 发生认知论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 前运算阶段(2~6、7岁) 3.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4.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第三节 年龄特征与个性教育
一、 年龄特征
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综合主 导活动、智力和个性特征,将个体划分为如下阶段: 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 期、成年期、老年期。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个性教育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概述
一、 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 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人的心理发展经历 的过程和形式,同一切事物一样,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 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是,心理发展又 有其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是因为个体心 理是一个包含着许多心理因素的多层次动态系统。每一心 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从缓慢的积累发展到一定年龄 阶段而发生质的变化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发展变化是不同 步的。同时,它们之间又在相互影响,形成了各种心理因 素错综复杂的交替变化。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四、 多元智力理论
1. 逻辑数学智力
2. 语言智力
3. 音乐智力
4. 空间智力
5. 身体运动智力 6. 人际关系智力
加德纳
7. 内省智力 8. 自然智力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 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这八种智力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 不相干的,而是错综复杂地、有机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在 一起的。这八种智力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都 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即便是同一种智力,其表现形式也是不 一样的。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双生子爬梯实验
他首先对一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了
他们的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肌
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对C则不作训练。持续了6周,T比C更早
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开
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在第55
1. 信任感对怀疑感(婴儿期,约0~2或0~1.5岁) 2. 自主性对羞怯感或怀疑(儿童早期,约2~4或1.5~3岁) 3. 主动感对内疚感(幼儿期或游戏期,约4~7或3~6岁) 4. 勤奋感对自卑感(童年期,约7~12或6~12岁)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5.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春期,约12~18岁) 6. 亲密感对孤独感(成人早期,约18~25岁) 7. 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约25~50岁) 8. 自我整合对绝望(成年晚期,约50岁以后)
三、 精神分析理论 (一) 弗洛伊德
1. 人格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 口唇期 (0~1岁)
(2) 肛门期 (1~3岁)
2.人格发展阶段
(3) 性器期 (3~6岁)
(4) 潜伏期 (6~11、12岁)
(5) 生殖期 (11、12岁以后)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二) 埃里克森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概述 二、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顺序性 不平衡性
阶段性 差异性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 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 理学家格赛尔。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 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 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心理 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 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 发展。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霍尔的复演说开启了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的先河,有其独特的 贡献,但它作为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也有它致命的弱点。人作为社 会关系的总和,既是生物实体,更是社会实体,霍尔把个体发展 史和种系发展史完全等同起来,将人的发展完全归因于遗传的作 用,显然是错误的。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因此,格赛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
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是指由
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
生。
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另外,在发展的
过程
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二、 复演说
有“青少年心理学之父”的美誉之称的美国心理 学家斯坦利•霍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类种族 进化的复演过程。具体地说,个体在出生以前的胎儿 期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4岁前的婴幼儿期复演了动 物到人的进化阶段,4~8岁的儿童期复演了人类从蒙 昧向文明过渡的农耕时代,12~25岁的青少年期则是 复演了人类的浪漫主义时代。
(一) 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
1. 场独立与场依存
认知方式的差异
2. 冲动型和沉思型 3. 辐合型与发散型
第三节 年龄特征与个性教育
认知方式的差异
1. 场独立与场依存
场依存型的人习惯性地侧重于从 外部环境(即所谓的“场”)中搜索 信息,由于这种搜索过程往往是不自 觉的,所以就表现为受外部环境的影 响的行为方式;场独立型的人则相反 ,他们习惯性地侧重根据认知目标本 身的结构来搜索必要的信息,因此就 表现为不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行为 方式。
由于上述各阶段与人的年龄相联系,因而被称 之为年龄阶段。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年龄阶段所表 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心理 年龄特征。心理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的儿童的心 理发展事实中概括出来的。
第三节 年龄特征与个性教育 二、 个性差异与教育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第三节 年龄特征与个性教育
格赛尔对爬梯实验的解释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争论。格 赛尔认为幼儿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的发展和行为,而且内部的 成熟因素决定了幼儿的生长和发展。比如,幼儿在完成如跳和系 鞋带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上的不同,应归因于他们遗传上的不 同,而不应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幼儿的发展、成熟和学习是按 照他们自己内部的既定顺序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