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1喘证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1喘证PPT课件


▪ 3.体征: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 4.辅助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片、心 电图等有助于诊断。
▪ (二)鉴别诊断:
病因
病机
临床特点
哮 宿痰伏肺,遇 痰阻气道,
病 外邪饮食、情 气道挛急,

肺失肃降,
劳倦诱发
肺气上逆
间歇发作喉中哮鸣有声,呼 吸急促,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发作与缓解均迅速。哮重咳 轻或不咳。
喘 外感六淫,内 邪壅于肺, 证 伤饮食情志, 宣降失司;
劳欲、久病 肺不主气, 肾失摄纳
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 不能平卧,喉中无哮鸣
肺 多种慢性肺 肺脾肾功能 胸部膨满,咳喘上气,烦躁
胀 病迁延
失调,痰浊、 心慌,甚则面目紫暗,肢体
水饮、瘀血 浮肿,病程反复难愈
互结
气 饮食劳倦, 脏腑亏损, 短 久病体虚 气虚不足以
张” 2.《灵枢·本脏》“肺高者上气,肩息咳。” 3.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咳而上气,
此为肺胀,其人喘,……”
(四)治法
1.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喘》“治实者攻之即 效,无所难亦。治虚者补之未必即效,须悠 久成攻,其间转折进退,良非易出。”
2.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喘证》“实喘责在肺, 虚喘责在肾。”
[代表处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加减应用]: (1)表寒较重者,加苏叶、荆芥、防风、
生姜解表散寒。 (2)痰热较甚者,加桑白皮、杷枇叶、瓜
蒌皮、黄芩以清热化痰。
3、痰浊阻肺证 [临床表现]: (1)主症:喘咳痰鸣,胸中满闷,甚则胸
盈仰息。 (2)兼次症:痰多粘腻而色白,咯吐不利,
呕恶纳呆,口粘不渴。 (3)舌象:舌质淡,舌苔白厚腻。 (4)脉象:脉滑。
(二)治疗原则: (1)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根据寒、
热、痰、气之不同,分别采用温宣、 清肃、祛痰、降气等法。
(2)虚喘治肺肾,重点在肾,以培补摄纳 为主,补肺、纳肾、温阳、益气、养 阴、固脱等。
(三)分证论治
实喘 1、风寒闭肺证 [临床表现]: (1) 主症:喘息,呼吸气短,胸部胀闷。 (2) 兼次症:咳嗽,痰多色白清稀;恶

呼吸气短,或呼吸微弱而浅 促,或呼吸气短不能接续, 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可 平卧
三、辨证论治
(一).辨袭,内伤饮食情志所致,发 病急骤,病程短,多有表证;呼吸深长有余, 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 力。
(2)虚喘:由久病迁延,劳欲损伤所致,病程 多久,反复发作,病势较缓,时轻时重,无表 证;呼吸喘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 有痰鸣咳嗽。
寒、无汗、头痛、喷嚏,鼻塞;或伴发 热、口不渴。
(3)舌象:苔薄白而滑。 (4)脉象: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
宣。 [治疗原则]:宣肺散寒 [代表处方]:麻黄汤加减 [加减应用]: (1)喘重者加半夏、前胡、苏子、陈皮化痰降气平喘; (2)若得汗而喘不平,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和营卫、
利肺气。
2、表寒里热 [临床表现]: (1)主症:喘逆上气、息粗、鼻煽,胸胀或痛。 (2)兼次症:咳而不爽,咯痰粘稠,形寒,身
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溲黄 便干。 (3)舌象:舌质红,苔薄白或黄。 (4)脉象:脉浮数或滑。 [证机概要]: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治疗原则]:宣肺泄热
2.辨寒热
(1)寒证:痰清稀如水或痰白有泡沫,面色青 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或四肢不温,小便 清冷,或恶寒无汗,全身酸楚,舌质淡,苔 白滑,脉浮紧或弦迟。
(2)热证:痰色黄、粘稠或色白而粘,咯吐不 利,身热面赤,口渴饮冷,便干尿黄,或颧 红唇赤,烦热,或发热,微恶风寒,汗出, 舌质红或干红少苔,苔黄腻或黄燥,脉细数 或浮数或滑数。
4、痰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 (1)主症:喘咳气涌,胸部胀痛。 (2)兼次症:痰多粘稠色黄或挟血痰;或目睛胀
突,胸闷烦热,面红,身热,有汗,渴喜冷 饮,咽干,尿赤,大便或秘; (3)舌象:舌质红,苔黄或黄腻。 (4)脉象:脉滑数。 [证机概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 肺失清肃。 [治疗原则]:清泄痰热 ,降逆平喘
喘证
概述
一、定义: 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 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 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二、 源流
(一)病名 1.喘证首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2.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脉证治》中的“上气”即是指喘证,又为为哮 病和肺胀病名。 (二)病因病机 1.《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 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
肥甘生冷 嗜酒
忧思气结 郁怒伤肝
久病肺虚 久病脾虚 肾阳衰弱
脾失健运,上干于肺 痰浊内生,壅塞肺气
气失疏泄,肝气横逆 肺气闭阻,乘于肺脏
气失所主 肾失摄纳 水气凌心
肺 气 上 逆 喘证 失 于 宣 降
病因病机示意图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则张口
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 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心肺病史(咳嗽、肺痨、 哮病、心悸),每遇外感、情志、 劳累诱发。 (二)鉴别诊断:
2.《素问·举痛论》“劳则喘息汗出。” 3.北宋《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喘嗽》:“惟夫邪气伏
藏,凝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 急”。 4.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喘促》“实喘者有邪,邪 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5.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喘》“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三)临床表现 1.《灵枢·五阅五使》“故肺病者,喘息鼻
三、范围:
相当于西医诊断的喘息性支气管炎,各 型肺炎,肺不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心源 性哮喘,矽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睡眠 期呼吸暂停综合征,噫病等,若以呼吸困难, 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 临床表现者,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 风寒风热 邪蕴于肺,壅阻肺气
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 久病劳伤
[证机概要]: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 肺,肺失肃降。
[治疗原则]:燥湿化痰降气平喘
[代表处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加减应用]:
(1)临床应用时可加苍术,厚朴等,燥湿理 脾行气,以增强化痰降浊之功。
(2)痰浊壅盛,气喘难平者,加皂荚,葶苈 子,涤痰除壅以平喘。
(3)痰从寒化,痰白清稀,畏寒者,加干姜、 细辛温肺化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