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技术交底

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技术交底

交底人:复核人:接受人: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合福铁路站前一标工程设计文件图号施工部位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交底日期2014年5月 22日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5℃,气温低于-3℃时,入模温度不低于+10℃。

当工地最高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季施工措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0℃。

混凝土浇筑由一道后浇带(钢板连接器后浇带或剪力齿槽后浇带)向另一相邻后浇带(钢板连接器后浇带或剪力齿槽后浇带)推进,一次成型,中间不留施工缝。

混凝土浇筑时,先用人工大致摊平,再用5cm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要快插慢拔,由于结构较薄,每一棒的捣固时间控制在15~20s,防止过振。

捣固密实的标准为混凝土面停止下沉,无较大气泡冒出,表面平坦泛浆为止。

插棒间距为振捣棒直径的10倍,切忌振捣棒触碰模板和振捣钢筋,最后采用振动梁进行混凝土面振捣并提浆整平。

混凝土浇筑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撑、模板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模板标高变化、松动变形,应该及时处理。

⑶用木抹子在底座板顶面两侧边缘25cm宽范围内,抹出2%的反向排水坡。

中部2.45m范围内5‰的流水坡靠底座两侧模板的高差形成,不需特别收抹。

在曲线超高地段底座板施工时,混凝土摊铺过程中须用人工不断补充超高范围混凝土,最后用振动梁来回两遍整平振实。

⑷对轨道板铺设范围内的底座板顶面进行拉毛,拉毛深度1~2mm。

拉毛时间以手指按压混凝土表面,刚好不沾手时为佳。

拉毛采用尼龙刷,保证拉毛细密、均匀,且深度基本一致,如图3-5、3-6所示。

图3-5 尼龙毛刷图3-6 刷毛效果及标准⑸人工用铁抹子对底座板顶面两侧边缘25cm宽范围内的排水坡进行最后的抹平,对两侧20cm的范围进行收光。

⑹混凝土的养护须紧跟底座板施工,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昼夜。

环境温度高于5℃时应洒水养护,以能一直保持底座混凝土面湿润为宜。

为保持水分,也可覆盖土工布后再洒水,再在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水分散失。

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期施工处理。

浇筑完的混凝土连续3天不低于+10℃或抗压强度已经达到5MPa时方可受冻。

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合福铁路站前一标工程设计文件图号施工部位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交底日期2014年5月22日⑺砼拆模后,在曲线地段的底座板,要加设临时侧挡,防止底座板在张拉时横向位移。

临时侧向挡块设置的原则为:曲线半径≤2500m时,每个侧向挡块处设置1个;曲线半径在2500m~4500m时,每跨简支梁设置2处;曲线半径>4500m时,每跨简支梁设置1处,见图3-7所示。

图3-7 侧向挡块安装图⑻底座板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混凝土施工质量检查及中线、宽度和高程测量检查,其中中线位置允许偏差10mm,宽度0~+15mm,顶面高程-5~+5mm,平整度7mm/4m。

4、底座板连接施工底座板连接施工是围绕并确保板内22℃时零应力状态而进行的连接筋张拉施工。

连接方法是遵照一定程序将钢板连接器(BL1)螺母紧固,实现底座板张拉连接。

按照环境温度和底座板的温度,可分为三种情况:当5℃≤T <20℃时,底座板应进行张拉连接;当20℃≤T≤30℃时,不张拉,直接用手拧紧螺母连接施工;当T>30℃或T<5℃时,禁止张拉连接施工。

底座板连接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20MPa,所有类型单元段底座板的连接施工均须在温差较小的24h 内完成且左右线同步。

张拉前应满足下列条件:⑴基本张拉连接段落中的所有砼浇筑段完成后;⑵轨道基准点放样结束(注意此时不进行测量);⑶张拉连接前临时端刺区域内浇筑段落长度和温度的测量完成并记录备用。

长度测量采用大地测量法测量临时端刺砼的长度,利用全站仪测量在后浇带旁的轨道基准点可以快速测量长度;⑷临时端刺区域内临时侧向挡块安装完成;⑸底座板施工单元内所有砼浇筑段完成且末次浇筑段混凝土达到20Mpa;⑹清洁精轧螺纹钢筋,锚固螺母涂上油脂;清洁后浇带浮渣,准备足够的张拉工具(包括长套筒扳手,开口扳手)。

技术交底书4-1新设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连接新设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连接结构见图3-8.图3-8 新建临时端刺+常规区+新建临时端刺常规区两端及两临时端刺后浇带按单元段中心对称原则和顺序进行连接施工,其工艺、工序如下:⑴临时端刺LP2~LP5的基准测量基准测量时间尽可能安排在与底座板连接时间靠近时(即连接温度尽可能与测量时的温度接近)进行。

首先进行长度测量:测量J2前方(向J1方向)第一个固定连接后浇带~J2间的距离;再测量LP3~LP5段的长度,准确记录各分段长度值;其次进行温度测量,使用预埋在混凝土底座板中的测温电偶测量。

一般在中午时分进行,相邻板温不一致时,按两板长度及温度加权平均计算。

各段长度与对应温度测量于底座板连接前进行一次,测量结果应准确记录并保存(以备邻段底座板连接时使用)。

此项测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底座板连接筋张拉距离的确定,非常重要。

⑵常规区板温测量与临时端刺区板温测量同时进行,并据此计算连接筋张拉值。

⑶底座板张拉连接和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当5℃≤T <20℃时:①临时端刺中的BL1按J4→J3→J2→J1的顺序将钢板连接器锚固螺母用手拧紧,紧固螺母保持松开状态。

②从常规区中间对称向两侧用扳手先连接与临时端刺接壤(K0处)10孔梁间的BL1,后依次连接K0、J1、J2、J3 (J3张拉量为J2的1/3)。

连接时,在锁紧螺母松开的状态下,用套筒扳手逐一转动锚固螺母,待底座板张拉量达到计算值后,再用扭矩扳手逐一拧紧锁紧螺母,锁紧扭矩为450Nm。

张拉量由下列公式计算确定:ΔLi=(T0-Ti)αt Li其中:ΔLi -----第i个连接器的张拉量;T0-------零应力温度22℃;Ti ------张拉时混凝土温度;αt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10-5 ;Li ------第i个张拉连接器的作用长度;③同样方法连接常规区其余的BL1。

④当混凝土温度5~10℃时,分三次张拉,每隔24h张拉一次,每次张拉量按照计算所得的30%,30%,40%控制;当混凝土温度10~15℃时,分两次张拉,每隔24h张拉一次,每次张拉量按照50%,50%;当混凝土温度在15~20℃时,只进行一次张拉。

交底人:复核人:接受人: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合福铁路站前一标工程设计文件图号施工部位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分次张拉参数表温度范围(℃)最少张拉次数间隔天数张拉比例5≤T<10 3 2 30%、30%、40%10≤T<15 2 1 50%、50%15≤T<20 1 -100%⑤BL1 、BL2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末次张拉结束后,根据不同温度情况下的施工程序浇筑常规区所有后浇带(BL1及BL2)以及K0和J1的混凝土。

不同温度情况下浇筑时间间隔如表不同温度情况下张拉与浇筑时间间隔表温度范围张拉等待天数浇筑常规区后浇带(BL1、BL2)及K0、J1等待时间总天数5≤T<10 2 +5 710≤T<15 1 +3 515≤T<20 0 +1 120≤T≤30 -无需等待0⑥临时端刺中BL2混凝土施工临时端刺中的BL2设于每孔梁的固定支座剪力齿槽处,分为早期BL2和后期BL2,早期BL2是LP2段中紧邻J2的两个剪力齿槽后浇带,其混凝土浇筑在临时端刺中BL1拧紧3-5天且K0、J1混凝土浇筑后进行。

左右线两临时端刺后浇带应对称施工。

后期BL2混凝土浇筑在相邻单元段底座板连接后再施工。

当20℃≤T ≤30℃时:①从两边临时端刺自由端开始,依次按J4、J3、J2、J1的顺序,先用手拧紧锁紧螺母,并用开口扳手对其加强,使锁紧螺母紧贴钢板,再采用扭矩套筒扳手紧固锚固螺母,扭矩为450Nm。

②采用同样方法,用扳手拧紧K0并从K0开始拧紧常规区所有的钢板连接器后浇带。

③浇筑常规区所有后浇带(BL1、BL2)以及K0和J1的混凝土。

(当一个后浇带连接完成后可立即浇筑混凝土)。

④连接器拧紧3天后,浇筑其临时端刺中部LP2段中紧邻J2的两个剪力齿槽后浇带的混凝土。

4.2 固定端刺+常规区+临时端刺连接固定端刺+常规区+临时端刺连接结构见下图。

交底人:复核人:接受人: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合福铁路站前一标工程设计文件图号连接工序、工艺与“新设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模式类同,区别是不再存在两端刺范围对称连接施工问题。

4.3 既有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连接既有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连接的结构见下图。

该结构中的常规区与新设临时端刺的连接与“新设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的相关要求类同。

既有临时端刺与常规区的连接有其独特要求,两类临时端刺与常规区的连接施工要对应施工,同步完成。

①既有临时端刺与常规区的连接施工a. 既有临时端刺后浇带(J4、J3、J2)张拉值的确定此工作在既有临时端刺LP2~LP5段首次“基准测量”的基础上进行。

需要再次测量既有临时端LP2~LP5各基段长度及板体温度,并于底座板连接之前进行(尽量与连接时间靠近)。

根据LP2~LP5段第二次测量结果(温度及长度),对比该临时端刺的首次“基准测量”数据,计算LP2~LP5各段温度荷载下的变形值,以此确定J4后浇带连接钢筋张拉值并修正J3、J2后浇带钢筋张拉值。

既有临时端刺区后浇带i的张拉距离Wi根据下列公式求出:ULP,i=(L2,i-L1,i)-(T2,i-T1,i)×αT×L1,iWi=(T0-Ti)×αT×Lwirk,i-Un,ib. 常规区底座板温度测量常规区与临时端刺温度测量同时进行,并据此计算连接筋张拉值。

测量原则同“新设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

c. BL1预连接施工。

用手拧紧钢K1及所有常规区BL1 后浇带螺母,另一端常规区与新设临时端刺的连接对称施工。

d. 首批连接施工。

用扳手拧紧邻靠K1的10 孔梁的(至少)常规区BL1 后浇带螺母。

张拉连接方式及张拉距离根据底座板温度确定,即按T<20 ℃、20℃≤T≤30℃、T>30℃三种情况区分。

各类情况下的连接工艺、程序同“新设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相关要求。

e. 补充连接施工。

用扳手连接K1及常规区所有剩余BL1 后浇带。

既有临时端刺J4、J3、J2的调整张拉。

按计算确定的调整张拉值以J4→J3→J2顺序进行张拉连接。

张拉施工应在连接器螺母原有紧固基础上单端调整螺母(即不破坏板内已产生的应力状态,以防造成临时端刺失效并破坏下部结构)并张拉,不可解开重张。

②常规区与新设临时端刺的连接施工a. 既有临时端刺与常规区进行“预连接施工”时,另一端常规区与新设临时端刺的连接则应顺序完成J4、J3、J2、J1的钢筋预连接,其连接器螺母用手拧紧。

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合福铁路站前一标工程设计文件图号施工部位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b. 既有临时端刺与常规区进行“首批连接施工”时,另一端常规区与新设临时端刺的连接则应完成邻靠K0的前10 孔梁常规区BL1后浇带连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