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床板施工技术交底

道床板施工技术交底

道床板施工技术交底一、隔离层、弹性垫层施工1、设计情况底座顶面设置中间隔离层,见“中间隔离层布置图”。

隔离层采用聚丙烯土工布,其技术性能详见“聚丙烯土工布主要技术指标”。

限位凹槽侧面铺设8mm厚弹性垫层,由弹性垫板和泡沫板组成,见“图10.5-2凹槽弹性垫层详图”。

弹性垫板分为A、B型两种,A 型弹性垫板尺寸为880×60×8mm,B型弹性垫板尺寸为600×60×8mm。

弹性垫板技术性能详见“表10.5-2弹性垫板材料技术性能指标”。

中间隔离层布置图聚丙烯土工布主要技术指标项目名称单位标准值引用标准单位面积的质量g/m2≥700厚度mm≥4纵向抗拉强度KN/m40EN10319横向抗拉强度KN/m45EN10319断裂延伸率%60~100EN10319摩擦系数>0.5与混凝土面凹槽弹性垫层详图弹性垫板材料技术性能指标项目名称单位标准值试验方法绍尔A型硬度度/HA80±5GB531抗拉强度MPa≥12GB528扯断伸长率%≥250撕裂强度N/mm≥30GB529压缩永久变形(24h、100℃)%≤30GB529耐碱性(饱和Ca(OH)2、24h、23℃)体积变化率%≤5GB7759阿克隆磨耗cm3/1.61Km≤0.6GB1690脆性温度℃<-30GB1682热空气老化(7d、100℃)抗拉强度MPa≥10GB3512扯断伸长率%≥200硬度变化度/HA≤82、隔离层、弹性垫层施工底座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施工隔离层和弹性垫板。

其施工步骤如下:1)技术员核对底座混凝土结构尺寸、凹槽位置及结构尺寸。

检查并采用高压水清洁底座表面和凹槽底面。

2)技术员核对无误后由质检员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对底座尺寸、凹槽位置及尺寸进行验收,合格后开始施工隔离层和弹性垫层,如有修补应通知监理。

3)根据每块底座板的长度采用裁纸刀及3m长铝合金尺裁取4mm 厚的聚丙烯土工布(土工布的宽度为定尺2.8m,与道床板同宽),铺设于底座板顶面,铺设时应平整、无褶皱、无破损,接缝采用对接,不得重叠,四周采用粘胶将土工布粘贴牢固。

4)对应凹槽位置处的土工布采用裁纸刀和直尺裁取1022mm×700mm尺寸的土工布,然后将其裁为1000mm×678mm的尺寸,铺设于凹槽的底面。

5)裁取弹性垫板和泡沫板(按照凹槽四周平面尺寸截取,然后按弹性垫板的尺寸将泡沫板中间的泡沫去除)。

6)在凹槽四周铺设泡沫板,泡沫板与凹槽周边混凝土密贴,不得有鼓包、脱离现象。

7)将裁好的弹性垫板嵌入泡沫板,并用透明胶带粘贴紧密。

8)采用胶带将泡沫板与凹槽底部及泡沫板与底座顶面土工布接缝封闭,然后采用胶带将泡沫板与弹性垫板间的接缝封闭。

弹性垫板和泡沫板在钢筋加工厂内,在专用工作台上集中加工,使用前运至施工现场。

二、道床板施工工艺流程道床板工艺流程图三、施工准备1)轨排框架进场道床板施工选用轨排框架法施工方案。

根据工期计划安排,制定进度指标,计算确定所需的轨排框架及相关配套设备数量。

所需首开段的轨排框架及相关配套设备已运抵工地。

轨排框架进场后应逐榀进行检查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检查标准参考《轨排框架出厂检验标准表》。

2)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钢筋进场按照技术条件要求,安排专人检查验收和保管,检查轨枕,填写检查记录,外形美观、整齐,无蜂窝麻面,及时标志清理不合格品,轨枕外观检查参考“轨枕外观质量检查表”。

在轨枕卸车前,质检人员重点检验轨枕的以下项目:运输中损坏、裂缝、钢筋变形、伸出的钢筋长度等。

如果轨枕垛中有若干轨枕不合格,该垛轨枕将拒收并退还。

轨枕层间用10×10cm方木支撑,枕木垛应绑扎牢固,使用汽车吊卸载轨枕。

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卸载轨枕垛,轨枕垛按相应标记卸车垛放。

3)其它相关材料进场其它相关材料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及时进场并做好试验检测工作,避免耽误施工进度。

轨枕外观质量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1预埋套管内不允许堵塞2承轨台表面不允许有长度﹥10mm、深度﹥2mm的气孔、粘皮、麻面等缺陷3挡肩宽度范围内的表面不允许有长度﹥10mm、深度﹥2mm缺陷4其他部位表面不允许有长度﹥50mm、深度﹥5mm的气孔、粘皮、麻面等缺陷5表面裂纹不得有肉眼可见裂纹6周边棱角破损长度≤50mm 四、测量放样清除道床板范围内表面的浮渣、灰尘及杂物。

依据CPIII控制点,每隔10m在底座板(仰拱填充)上测放出轨道中线控制点。

以轨道中线控制点为基准放样出轨枕控制边线和道床板的纵、横向模板的边线位置。

五、底层钢筋安装钢筋在钢筋棚中集中加工,按照已放轨道中线和边线及设计图纸,用石笔沿墨线定出纵向和横向钢筋的位置。

然后依据点位安装道床板钢筋。

先将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按墨线位置摆放好后,先安放纵向钢筋再安装横向钢筋,钢筋净保护层35mm,在桥梁道床板凹槽处,先安装凹槽内的钢筋,在安装道床底层钢筋。

纵向钢筋接头按设计要求错开,接头搭接不小于700mm。

除纵横向接地钢筋按规定焊接外,其余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含轨枕桁架横向钢筋)交叉点均采用绝缘卡。

相邻纵向钢筋搭接接头或焊接接头位置应错开不小于1m,同一横断面内钢筋搭接率小于50%。

隧道道床板配筋图桥梁道床板配筋图六、散枕1)散枕散枕之前准备确定散枕的起始里程位置,并每隔10米左右校核一次,以控制累计纵向误差,并做出相应调整。

布枕前应对轨枕进行检查,伤损掉块、桁架变形的轨枕不得使用。

轨枕采用人工散布,每4人一组,分区段按放样标识放置轨枕,专人对所摆放的轨枕位置进行调整,使其与标识线吻合。

每散布4组轨枕,控制散布轨枕的累计纵向误差,作出相应调整。

同组轨枕间距误差不大于±5mm,左右偏差不大于±10mm,并应保持轨枕基本平顺,与线路中心垂直。

七、轨排组装轨排框架在出场前,已经在工具轨上作出每根轨枕中心标识,并在扣件螺栓上作出中心点标识,按中心标识采用方尺、垂球控制轨枕间距,起道机、撬棍调整枕距。

调整完成后安装绝缘垫块,初拧扣件螺栓,拧紧程度以手拧不动为宜,施拧时先同步拧钢轨内侧两螺栓,然后同步拧钢轨外侧两螺栓。

轨枕间距调整完成后进行扣件螺栓施拧,形成轨排。

扣件螺栓施拧必须采用双头内燃机扳手对称施拧(扭矩在160N.m),施拧时绝缘垫块和钢轨必须完全落槽,采用塞尺检查工具轨与垫块、挡块和扣件间三点是否密贴,间隙不得大于0.5mm,否则,需加大扭矩施拧。

注意在安放轨排框架时需要清理钢轨底部、垫块上的灰尘及杂质。

八、扣件安装1)安放铁垫板下弹性垫板在承轨台中间位置铺设铁垫板下弹性垫板,使垫板孔与预埋套管孔对中。

2)安放铁垫板铁垫板的螺栓孔中心应与预埋套管中心对正。

3)安放轨下垫板在铁垫板中间位置安放轨下垫板,轨下垫板的凸缘应扣住铁垫板。

4)安放轨距挡板轨槽底脚的凹槽内,其前端两支点应与轨枕密贴。

安装时,不得猛烈敲击轨距挡板使其入位。

5)安放绝缘块安放绝缘块,且绝缘块的边耳应扣住铁垫板挡肩。

安装时,不得猛烈敲击使其入位。

6)安装弹条将弹条摆放到位,螺旋道钉套上平垫圈且在螺纹部分涂满铁路专用防护油脂,然后拧入套管,紧固弹条。

九、轨排粗调在底层钢筋布设、轨排就位以后,开始对轨排进行粗调作业。

粗调的目的是将组装好的轨排抬起至设计标高,并对轨道中心进行调整。

粗调采用人工进行,粗调前对轨排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枕距、轨距及轨道落槽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利用起道机抬升轨排,每榀轨排框架4个,根据技术员测量的高程,将轨排框架进行提升至设计高程,提升时需要两侧同步进行。

轨道中心调整:轨排框架上在出场前已设置中心位置标识点,利用垂球对中轨道中心点,对轨道中心进行调整,起轨时可通过调整起道机的位置角度及松紧顺序来使轨道对中。

调整原则:利用起道机、竖向螺杆完成轨排的粗调工作,调整原则以“先中线、后高程,顺序进行。

粗调后中心线偏差应在5mm内,轨顶高程偏差为0~-5mm。

轨排粗调完成后,相邻轨排应用鱼尾板进行连接,轨缝控制在10mm。

钢轨接头处应平顺,不得有错牙及错台。

十、钢筋绑扎、接地钢筋焊接钢筋绑扎:按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

对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及轨枕桁架上层钢筋交叉处以及上层纵向钢筋搭接范围的搭接点按设计要求设置绝缘卡;绑扎过程中不得扰动粗调过的轨排。

接地焊接:纵横向接地钢筋采用L型焊接,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

接地端子的焊接应在轨道精调完成后进行,端子表面应加保护膜,焊接时应保证与模板密贴。

钢筋绝缘检测:道床板钢筋绑扎并焊接完成后,应进行绝缘性能测试,检测采用欧姆表。

非接地钢筋中,任意两根钢筋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MΩ。

十一、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固定钢模,侧模设计时每块3米为一块,模板大样图见图。

其强度、刚度、稳定性满足要求,两侧钢模和端模通过螺栓及卡子连接可形成刚性整体,伸缩缝处通过螺栓连接也可形成一个整体。

模板上口采用连接拉杆,下口在在路基支承层钻眼,通过植入钢筋锚至下承层上的钢筋防止侧模外移。

桥上道床板模板下口采用钢管和顶托支撑与防护墙和另一侧的底座板侧面。

模板间接缝采用双面胶止浆模板安装前再次清洁,并涂洁净脱模剂。

道床板模板大样图十二、伸缩缝设置隧道地段临时施工缝,跨缝纵向钢筋必须保持连续,当预计下穿道床板混凝土与本次浇筑间隔超过24小时时,预先设置施工缝。

道床板施工缝垂直道床板设置,下一段道床板浇筑前凿毛上一个施工面凿毛,确保新老混凝土植筋具有足够的粘结力。

施工缝设钢筋N2和N3。

施工缝设置详图十三、轨道精调配置采用TCRP1201+全站仪、GRP1000S精调检测小车,采取定点测量模式对排架的三对支撑点位测量,根据实时显示对应点处的轨道位置、设计位置、位置偏差及调轨方向,指导现场的调轨作业。

精调后支撑点处的轨道位置误差控制在中线±0.5mm,高程-0.5~0mm,水平0.5mm。

道床板混凝土浇注前再次对每根轨枕处对应的轨道进行复测。

1)确定全站仪坐标。

每工作面配备1台具有自动搜索、跟踪、计算、传输数据功能的全站仪。

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法定位,通过观测附近8个(4对)CPIII控制点棱镜,自动平差、计算确定位置。

2)测量轨道数据。

全站仪测量轨道精测小车顶端棱镜,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中线。

3)反馈信息。

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数据,误差值将迅速反馈到精测小车的电脑显示屏幕上,指导轨道调整。

4)调整中线。

采用双头调节扳手,根据小车电脑上的指示,调整轨向锁定器。

如要向左侧调整,要将右侧的锁定螺栓拧松,然后拧紧左侧的锁定器螺栓,轨排即可向左移动。

5)调整高程。

用普通六角螺帽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

注意事项:①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按相关标准实行定期标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