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物理1
4
水汽相对渗透率:
结果讨论
1.细旦涤纶的水汽渗透率最高,接着是涤纶长丝,而涤纶短纤织物最小。 2.棉织物水汽渗透率要大于涤纶短纤和涤/棉织物。 3.MMF提高了所有织物的水汽渗透率。涤/棉增加4%,其他增加2%。 4.MMF对涤/棉织物的水汽渗透率有显著影响。
4
湿阻:
结果讨论
1.涤/棉织物的湿阻最大,而细旦涤纶最小。湿阻越小,水汽传导越好。 2.细旦涤纶经过MMF后,湿阻更小。湿阻越小,水蒸气越容易通过织物 进入空气中,从而使皮肤干燥,舒适性更好。 3.MMF对细旦涤纶、涤纶短纤、涤/棉混纺纱织物的湿阻有显著影响。
4
结果讨论
干热阻和湿热阻比较:
1.比较干热阻和湿热阻可以发现,细旦涤纶和涤纶长丝织物的湿热阻下 降了25-36%。而棉织物下降了7-10%。 2.湿热阻的下降与水分含量成比例,10-20%的水分能使热阻下降50%。 3.涤纶短纤和涤/棉织物的干热阻和湿热阻几乎保持不变。 4.MMF对涤纶短纤和涤/棉织物的湿热阻有显著影响。而对细旦涤纶织物 的影响不大。
实验准备
浸在浴比为1:10,温 度为60-70℃的润湿 剂(1g/L)和乙酸 (0.2g/L)溶液中15 分钟
pH5.5,60-70℃水浴整 理中处理10分钟。
3
Alambeta设备:
测试方法
用于测量织物的导热系数、织物 厚度、干热阻和热吸收率
测试方法: 将样品放在仪器的两个平板之间, 一个热平板,另一个冷平板。热 平板上加有200pa的压力,当接 触到样品时,通过热量传感器, 可以测得热流量。实验时间是 30-50s。
组员:李筱一 胡瑜
目录
• 研究目的
• 实验准备 • 测试方法
• 结果讨论
• 结 论
1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吸湿快干整理(MMF) 后,织物的热行为得到针织物的 热舒适性,以找到适应不同气候 环境的产品。
测试指标:
导热系数、热阻、热吸收率、水 汽相对渗透率和湿阻
2
原料:
实验准备
3
Permetes设备:
测试方法
用于测量织物的水汽相对渗透率。 水汽相对渗透率指水蒸气相对材料的通过率 测试方法: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测试由水分蒸发产生的 热量。 公式:
织物放置在测量端上的 热量损失 水汽相对渗透率 % *100% 空测量端的热量损失
4
结果讨论
1.经过MMF,织物的横密和纵密均增加。 2.细旦涤纶和涤纶长丝织物的克重和厚度大于其他三种织物。 3.经过MMF,长丝织物克重增加7%,厚度增加9%。 4.涤纶短纤和涤/棉混纺纱织物克重分别增加6%和9%,厚度增加2%和4%。 5.纯棉织物只增加3%的克重和2%的厚度。 6.MMF的应用减小了五种织物的线圈长度,并增加了8.5%的线圈密度。
5
结
论
1.MMF整理提高了以上五种织物的导热系数、热吸收率, 降低了湿热阻,改善了水汽相对渗透率。 2.在不同针织物中,细旦涤纶织物有更高的导热系数,从 而有更快的热传导。 3.细旦涤纶和涤纶长丝织物湿热阻低、水汽渗透快,从而 汗液蒸发也更快。 4.细旦涤纶和纯棉织物导热系数升高,使得织物有更凉爽 的触感。 5.涤纶短纤和涤/棉混纺纱织物保温性更好,使得织物有更 温暖的触感。
4
导热系数
结果讨论
1.细旦涤纶和涤纶长丝织物比短纤纱织物有更高的导热系数。 2.经过MMF后,长丝织物导热系数增加8-16%,而短纤纱织物仅增加24%。 3.MMF对细旦涤纶和涤纶长丝织物的导热系数有显著影响。
4
热吸收率:
结果讨论
1.细旦涤纶、涤纶长丝、涤/棉织物比涤纶短纤和棉织物有更高的热吸收 率。 2.细旦涤纶、涤纶长丝、涤/棉织物经过整理后,热吸收率提高12-18%, 而涤纶短纤和棉织物分别只提高7%和3%。经过MMF的织物,热吸收率 更高。 3.MMF对细旦涤纶、涤纶长丝、涤/棉织物的热吸收率有显著影响。
150D,108f细旦涤纶(M1) 35S涤纶短纤(M2) 35S涤/棉混纺纱(M3) 150D,34f涤纶长丝(M4) 35S100%棉(M5)
编织工艺:
E28圆机 单面平针组织 线圈长度2.9mm
2
后整理:
1.细旦涤纶、涤纶短 纤、涤纶长丝织物试 样先热水洗再漂白。 2.棉、涤/棉混纺纱聚酯组成的 分散剂(30g/L)和 乙酸(0.2g/L)处理 在150℃下干燥固化, 并放置48h
4
干热阻:
结果讨论
1.涤纶短纤和涤/棉织物比细旦涤纶、涤纶长丝有更大的热阻。 2.经过MMF后,涤纶短纤和涤/棉织物的热阻减小10-23%,而其他织物 只有少许下降。 3.MMF对涤纶短纤和涤/棉织物的热阻有显著影响。
4
湿热阻:
结果讨论
1.细旦涤纶织物的湿热阻最小,涤纶短纤和涤/棉织物是细旦织物的两倍, 棉织物的湿热阻是细旦织物的1.6倍。 2.经过MMF后,细旦涤纶、涤纶织物和棉织物的湿热阻都有8%的下降, 而涤纶短纤和涤/棉织物有20%的下降。 3.涤纶短纤和涤/棉织物的湿热阻和干热阻有相同的趋势。
3
热吸收率:
测试方法
一个冷热感的客观度量,决定了两种 材料的接触温度,可以用来评价织物 冷暖感觉。它可以用以下公示表达:
λ:导热系数(瓦/米 开尔文) p:织物密度(千克/立方米) c:织物热容量(焦/千克 卡尔文)
3
导热系数:
测试方法
是当某个温度梯度(单位长度的温度差) 存在于材料上时,表征其热量(单位面 积单位时间的能量)变化的一种材料的 性能。 热阻:
THANK YOU
参考文献: Sampath, M., et al., Analysis of thermal comfort characteristics of moisture management finished knitted fabrics made from different yarns.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 2011. 42(1): p. 19-33.
反应了织物保温性能的好坏(瞬态干热阻 和等温态的湿热阻)。公式如下: R:热阻 h:织物厚度(米) λ:导热系数(瓦/米焦耳)
3
热阻湿阻测试仪:
测试方法
用于测量织物的湿热阻和湿阻 测试方法: 仪器上有一个防护热板,作为热源使用。 水分通过防护热板的孔洞分散到一张湿 膜中,测试的面料样品(5*5cm)放在这 张膜上,模拟皮肤温度并保持在35℃, 系统到达平衡后,机器会记录数据并用 于计算蒸发的热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