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
6
• (二)传播途径: • 4、垂直传播:从孕妇患者可传给胎儿,母
鼠可传给胎鼠,通过胎盘由母体传播给子
• 5、虫媒传播:国内有人证明通过螨的叮咬 为一种可能的传播途径,未得到公认。
• 6、人-人传播: 未得到公认。
.
7
• 1、地区分布:本病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 我国 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 2、季节分布:出血热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 节性。野鼠型出血热发病高峰在当年10月 到次年1月;家鼠型出血热发病多集中在3 月到6月。
.
4
褐家鼠
.
5
•
• 1、呼吸道传播:感染出血热病毒老鼠的尿、 粪便等排泄物污染尘埃,形成气溶胶后被 人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
• 2、消化道传播:食入被带毒鼠排泄物污染 的食物,经过破损的口腔黏膜,病毒侵入 机体而感染致病。
• 3、接触感染:被带毒鼠咬伤或破损的皮肤 及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被带毒鼠污染的尘
• 科室经验:多于发热期过后2-3天出血,也可出现 于发热期。尿量最多可达上万。此期全身症状明 显减轻。常伴有高血压,需要降压药控制,持续 到出院以后。
.
26
• 5、恢复期 病人于病后3~4周,尿量逐渐 恢复正常,症状消失,精神、食欲逐渐好
.
27
• 诊断标准:
• 1、流行病学史
• 发病在EHF疫区及流行季节,或病前两月 内有疫区旅居史,或病前两月内有与鼠类 或其排泄物件尿、粪)/分泌物(唾液)直 接或间接接触史。
• 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原因: • ①生成减少:汉坦病毒可直接损伤骨髓巨核细胞,是血小板成熟障碍。 • ②消耗增多:由于大量的血小板在修补血管内皮中消耗,导致供不应
求。
• ③破坏增加: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小板表面,可导致激活补体,使血 小板破坏增加。
• ④功能障碍:可能与汉坦病毒 经血小板表面的病毒受体直接侵害血小 板有关。
流行性出血热
.
1
•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
•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 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s,HFRS)。
.
2
• 流行性出血热(EHF)简称出血热,是流 行性出血热病毒所引起的以啮齿动物为主 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 科室经验:全腹胀痛,症状突出,可以使患者无 法忍受的程度,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少。
.
20
• (6)肾功能损害:蛋白尿最早于第2病日 出现,很快达+++~++++,尿沉渣中有白 细胞和管型,严重者可见膜状物,具特征 性。
• 科室经验:表现不突出,出现晚,持续时间短, 程度轻
.
21
• (7)血常规:早期可出现“三高一低”, 即外周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增高、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增高和血小板计 数降低
.
28
• 2、临床表现
• 2.1 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 度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 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 (三红脸,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 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鄂粘膜呈网状充血, 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 束臂试验阳性。
• 科室经验:出血罕见,即使血小板极低,都很少 出血
.
15
男34岁,发病后第2天,左眼球结膜明显出血
.
16
女,31岁,发病后第4天。面. 部、躯干、四肢及内脏器官17 均出血。图片显示为胸壁皮肤搔抓出血(↑ 所示)
.
18
.
19
• (5)胃肠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有时有腹痛、腹泻等。
• “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发热、出血、休克、 蛋白尿及周围循环衰竭。 ”
•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属于汉坦病毒( hantaviruses,HV)
.
3
流• 行(一病)学传:染源
• 国内外已查明,至少94种脊柱动物自然感 染汉坦病毒,其中以啮齿动物为主要宿主 动物。
• 黑线姬鼠是野外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 褐家鼠为城市型和家鼠型的传染源。
• 3、人群分布:
.
8
.
9
.
10
• (一)临床表现: • 本病的潜伏期4~50天,一般为2周。
• 典型病例的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 轻症病例可缺少2期和3期,重症病例前3期 可相互重叠。
.
11
•1
• (1)发热: 多数起病急、发冷、寒颤,随 之体温上升38~39℃以上,热程一般为3~ 7天,热型以弛张、稽留型为多,“热退病 重”是本病的特点。
.
13
• (3)充血现象:发病1~2天,眼结膜、眼 睑、面、颈及上胸部充血(即所谓“三 红”)、水肿,形同醉酒面容,称“酒醉 貌”。
• 科室经验:“三红”罕见
.
14
• (4)出血现象:病后2~3天,球结膜、软 腭可见出血斑,腋窝、前胸后背部皮肤可 见针尖大小出血点,呈抓痕样或条索状。 可出现鼻衄,严重者可有咯血、呕血、便 血、尿血或出现全身淤斑。
口唇及肢端发绀、呼吸短促、出血加重。
.
24
• 续2~5天。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病人消 化道症状、神经症状以及出血现象加重, 可有尿毒症、高血压等表现,还可并发心 衰、肺水肿、脑水肿和继发性感病日出现,持
续7~14天。每日尿量在2 000ml以上,一
般尿量在4 000~6 000ml为多见 。
.
22
• (8)肝功能损害:黄疸、肝脾肿大,肝功 能异常。
• 科室经验:多见,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转氨酶 明显升高,胆红素不高。
.
23
•2
4~6病日,由
广泛的小血管损伤、出血和血浆大量渗出,
血容量急剧下降,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
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肢端发
凉、尿量减少、病人烦燥不安或意识不清、
• 科室经验:持续性高热,体温可波动在38.0至 40.0℃之间,对解热镇痛药反应差。畏冷、寒战 少。
.
12
• (2)全身症状:高度困乏无力、酸痛, “三痛症状”较为突出,即剧烈的头痛、 腰痛、眼眶痛。体检肾区有明显扣击痛。 重症病例有烦燥、嗜睡等表现。
• 科室经验:极度疲乏,“三痛”罕见、腰痛少
• 2.2病程经过: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 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前三期可有重 叠,并存在有大量五期不全的异型或轻型非典型 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