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压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 维护检修规程

常压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 维护检修规程

常压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维护检修规程1 总则2 检修周期与内容3 检修与质量标准.4 试验与验收1 维护与故障处理附录A储罐常用检修方法(参考件)附录B酸性介质储罐附件检查周期及检查主要内容(补充件)附录C 罐底下部防渗水处理方法(参考件)1维护与故障处理1.1 日常维护1.1.1 储罐在使用时,要制定操作规程和巡回检查维护制度,并严格执行。

1.1.2 操作人员巡回检查时,应检查罐体及其附件有无泄漏。

收发物料时应注意罐体有无鼓包或抽瘪等异常现象。

1.1.3 储罐发生以下现象时,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1.1.3.1浮顶、内浮顶罐浮盘沉没。

1.1.3.2浮顶罐浮顶排水装置漏油。

5.1.3.3浮顶罐浮盘上积油。

1.1.3.4储罐基础信号孔或基础下部发现渗油、渗水。

1.1.3.5常压低温氨储罐及内浮顶罐液位自动报警系统失灵。

1.1.3.6储罐罐底翘起(特别是常压低温氨储罐)或设置锚栓的低压储罐基础环墙(或锚栓)被拔起。

1.1.3.7重质油储罐突沸冒罐。

1.1.3.8接管焊缝出现裂纹或阀门、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生产。

1.1.3.9罐体发生裂缝、泄漏、鼓包、凹陷等异常现象,危及安全生产。

1.1.3.10发生火灾直接威胁储罐安全生产。

1.1.4 储罐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1.4.1罐透光孔在生产过程中应关闭严密。

1.1.4.2在检尺取样后应将量油孔盖盖严。

1.1.4.3浮顶罐浮顶上的雨雪应及时排除。

油蜡、氧化铁等脏物应定期清扫。

1.1.4.4必须在浮顶罐、内浮顶罐的油位升高至4m以上后方可开动搅拌器或调合器。

1.1.4.5浮顶罐和内浮顶罐正常操作时,其最低液面不应低于浮顶、内浮顶(或内浮盘)的支撑高度。

1.1.4.6轻质油的检尺、测温、采样应遵照SH 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第4.2.2和4.2.5条执行。

1.1.5 储罐附件检查维护的主要内容见表8~10。

固定顶罐附件检查维护的主要内容见表8。

浮顶罐附件检查维护的主要内容见表9。

内浮顶罐附件检查维护的主要内容见表10。

1.1.6 储罐液位计、高低液位报警、温度测量、压力测量、火灾报警、快速切断阀、氮封等仪表系统,由使用部门依据SHS 07001~9-2004《仪表维护检修规程》有关内容,结合现场实际制订检查维护内容,于适当时机进行。

1.1.7 自动脱水器检查维护的主要内容:定期财自动脱水器进行检查维护。

检查连接法兰是否泄漏,过滤器是否堵塞,排水是否正常。

对泄漏的法兰换垫,清理过滤器,检修、更换内部配件。

表1固定顶罐附件检查维护的主要内容1.1.8 对于低压储罐,其检查维护还应增加以下内容:1.1.8.1每年应对其罐顶排气、补气装置如:安全阀、压控阀进行检查、维护保养和校验,必要时予以检修或更换。

对紧急放空阀进行检查和维护。

缺少补气装置的宜予以完善。

1.1.8.2每年应对其压力表进行校验,必要时予以检修或更换。

1.1.8.3每年应对其锚栓进行上油维护。

表2 浮顶罐附件检查维护的主要内容续表表3 内浮顶罐附件检查维护的主要内容续表1.2 常见故障与处理(储罐常见故障与处理见表11)表4 常见故障与处理续表附录 A储罐常用检修方法(参考件)A1 罐底的修复Al.l 在罐底发现严重的麻点、凹坑等缺陷均应进行修理。

A1.1.1 在允许动火的条件下,部更换等方法进行修补。

蚀坑、气孔、砂眼、裂纹、应尽量采用打磨补焊或局A1.1.1.1对于数量较少的机械穿孔、腐蚀穿孔等缺陷,可以直接进行补焊。

A1.1.1.2对于较大面积的穿孔,应将原缺陷部位割去,焊上新的钢板。

A1.1.1.3发现的裂纹,为防止裂纹扩展,可在其两端钻上止裂孔,将缺陷部位挖去,重新进行补焊,但至少要分两次进行补焊。

若裂纹超过100mm,除采用以上措施,也可补焊上一块盖板,盖住裂纹,盖板在每一方向上超出裂纹边缘的距离一般以不小于200mm为宜。

A1.1.1.4由于应力集中等原因产生的大裂纹,经判断分析,尚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时可将裂纹周围钢板割去,焊上新钢板。

新钢板长度应超过裂纹长度。

A1.1.1.5由于基础局部沉陷引起罐底局部严重凹陷,应当沿焊缝将钢板割开,在基础上填入沥青砂捣实,重新焊接。

如凹陷处的底板已无法校正,则应更换钢板。

小面积的凹陷可割一圆孔,并于基础填实后焊上。

A1.1.2 不允许动火的储罐可用粘接剂进行粘补。

A1.2 罐底更换Al.2.1 经测厚确认大部分罐底钢板的剩余厚度小于允许值或罐底钢板有大面积的腐蚀坑、穿孔(含罐底外腐蚀所形成)等严重缺陷时应对罐底进行更换。

Al.2.2 罐底更换根据不同情况可只更换中幅板或中幅板、边缘板一起更换。

A1.2.3 更换中幅板按下列步骤进行:先将原钢板全部割去,按照SH/T 3530-2001《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施工工艺标准》第6.1节要求对罐基础和沥青砂层进行检查修补,必要时更换新砂,按原设计要求压实,并保证一定坡度。

新铺中幅板应根据钢板规格做排板图,铺板时应按照排板图先铺设中心带板,再依次向两侧铺设中幅板。

若底板用对接接头连结,应先铺设垫板,按照SH/T 3530-2001《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施工工艺标准》第6.4节要求进行。

底板铺设前应在下表面涂刷防腐涂料,但每块底板边缘50mm范围内不刷。

A1.2.4 大型储罐边缘板的更换采用逐张更换法,先将原来的边缘板割下来,换上新的边缘板,新板的尺寸应尽可能和原边缘板尺寸一致。

从罐内侧用气割枪沿水平方向进行吠割,将边缘板和罐壁底圈壁板之间的T型焊缝全部割去。

抽出被割掉的边缘板,同时铺以新边缘板,并与罐壁先点焊连接。

为防止在更换边缘板时引起罐壁变形,在外抽旧边缘板时可在板上焊接定位件,用千斤顶顶住罐壁缓慢用力。

在铺新边缘板之前,其下部罐基础应按原设计要求,补齐沥青砂。

Al.2.5 要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焊接次序防止焊接时变形过大。

底板的焊接顺序和质量要求应按照SH/T 3530-2001《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施工工艺标准》第11章要求执行。

质量要求按照本规程第3.3节执行。

A1.2.6 小型储罐可将整个储罐移位,把旧罐底割掉,换上新罐底,再安放到原来位置。

A1.2.7 对于大型浮顶罐(或内浮顶罐)罐底的更换,在罐底板割除之前应先将浮顶(或内浮顶)悬挂于罐内,具体做法如下:A1.2.7.1依据浮顶(或内浮顶)的质量大小,在罐壁设置一定数量的三角形临时支撑,使浮舱立柱离开罐底板。

支撑点要尽可能接近浮舱桁架,以减少浮舱变形。

A1.2.7.2在浮顶中部设置相应数量的临时支柱,其周围浮顶板上焊垫铁,用钢丝绳自上部斜拉,用肋板自下部支撑,使浮顶整体处于悬挂状态。

临时支柱需提前预制支墩。

A1.2.7.3按照A1.2.3、A1.2.4、A1.2.5所述方法更换罐底板。

A2 罐顶的修复A2.1 罐顶的一般性腐蚀穿孔,在不允许动火时,可用弹性聚氨酯或其他粘接剂粘补。

A2.2 腐蚀较为严重,孔洞较多时,应在清罐后补焊或局部更换罐顶钢板处理。

A2.3 拱顶罐由于设计、使用、操作不当造成罐顶变形时,可采用充气正压法恢复。

其修复的方法如下:A2.3.1 准备工作A2.3.1.1按照3.1.3条清罐,达进人作业条件。

A2.3.1.2罐进出口加盲板(双面垫片),呼吸阀、泡沫发生器等罐体开口接管处加盲板予以封堵。

A2.3.1.3封人孔、透光孔、清扫孔。

A2.3.1.4清除罐顶一切杂物,呼吸阀附件连接坚固。

以防罐顶鼓起振动时崩飞伤人。

A2.3.1.5拆下检尺口,安装预制好的法兰盖,连接U型管差压计。

A2.3.2 充气恢复A2.3.2.1按储罐原设计的强度试验压力计算充气时罐顶的最大提升力。

自脱水阀处接预制好的临时接头往罐内注水,注入水的重力应不小于最大提升力的1.5~2倍。

A2.3.2.2自罐壁水面上任一开口处接皮管往罐内通入氮气(或净化风)。

A2.3.2.3在充气过程中,于相邻储罐顶部用望远镜观察U型管差压计读数。

同时监视储罐下部,一旦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充气。

A2.3.2.4随着罐内压力升高,罐顶变形会逐渐恢复。

当压力达设计压力的80%时,停止充气,稳定半小时后继续。

A2.3.2.5当压力达设计压力时,再次稳定半小时,若弹性变形已完全恢复,充气恢复过程结束。

若弹性变形尚未完全恢复,储罐四周无异常,继续充气升压。

A2.3.2.6当压力达原设计的强度试验压力后,停止充气。

若仍有局部塑性变形不曾复原,可在风压作用下借助吊车对局部牵引提升使其恢复。

A2.3.2.7松开检尺口上法兰盖和注风临时接管排气。

打开罐顶透光孔,拆除呼吸阀、泡沫发生器等罐体开口接管处盲板,自脱水阀处放水。

A2.3.3 安全注意事项A2.3.3.1充气恢复过程中,所有作业人员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并远离作业罐。

A2.3.3.2如果罐顶局部塑性变形处有裂缝而大量漏气,影响恢复正常进行,应停止作业,动火补焊后,再次充气恢复。

A2.3.3.3充气作业过程中,认真检查罐顶弱焊连接处和罐壁下部角焊缝,一旦有异常,立即停止作业。

A2.3.3.4罐顶恢复后应及时将通气口打开,以防再次抽瘪。

A2.3.3.5充气作业宜在天气较好时进行,且宜在当天气温降低之前完成。

A2.4 罐顶腐蚀严重,或由于设计、使用、操作不当造成罐顶严重变形而无法修复时,均应更换。

A 2.5 桁架顶更换为拱顶因桁架扭曲、罐壁上圈板变形严重而难以修复或修复费用较高的桁架顶罐,可将桁架顶拆除改为拱顶。

A2.5.1拆除原罐顶板及桁架。

A2.5.2修复罐壁:割去变形严重而又无法恢复的部分,补上新板。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风吹引起上部变形。

A2.5.3焊接包边角钢,在焊接包边角钢之前应检查新修补顶圈板罐壁上口的圆度、水平度及垂直度。

包边角钢的焊接顺序:角钢与罐壁对接时,先焊角钢间对接焊缝,再焊内部搭接断续角焊缝,最后焊接外部搭接连续焊缝。

A2.5.4安装顶板焊接顺序先焊内侧断续焊缝,后焊外部的连续焊缝。

连续焊缝应先焊环向短焊缝,再焊径向长焊缝,长缝的施焊由中心向外分段退焊。

焊接顶板和包边角钢间的环向焊缝时,焊工应均匀对称施焊,沿同一方向分段退焊。

顶板成型不应有明显的凹凸。

A2.5.5恢复罐顶原有附件,增设罐顶防护栏杆。

涂刷防腐漆。

A2.5.6新顶板的设计应符合SH 3046-92《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第六章要求。

其制作应符合国家标准GBJ 128-90《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三、四、五章。

A3 内浮顶罐浮盘沉没的处理A3.1 将罐内介质倒至最低液位。

A3.2 按本规程第3.1.3条要求进行清罐。

A3.3 拆除密封带,取出软泡沫塑料,将泡沫块置于罐外阴凉处晾晒干。

A3.4 清扫浮盘、浮舱及罐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