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及骨盆X线摄影
【中心线】经耻骨联合上4cm向右(左)5cm处垂 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膀胱斜位影像。
7.侧位 【摄影目的】显示膀胱区侧位影像。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身体矢状 面与床面平行。两上臂上举,两手抱头,下肢弯 曲保持身体稳定。IR上缘平髂骨嵴,下缘超过耻 骨联合及坐骨结节,前后缘包括前腹壁及后骶部。
6.使用防护用具,对被检者的性腺器官进 行有效的X线防护。
腹部常用摄影体位
(一)腹部常用摄影体位 1.腹部仰卧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泌尿系统结石、腹腔脏
器钙化、腹部异物、肠腔气体等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 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垂直,并对准IR中线; 两臂上举或放于身旁,双下肢伸;IR上缘 包括剑突、下缘至耻骨联合下2cm。
【中心线】中心线经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直 射入。疑有消化道穿孔者,中心线经剑突至脐连线的中点 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腹部正位影像。照片上 缘包括膈肌,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两侧包 括腹侧壁;脊柱居中,两侧髂骨对称;腰 大肌由内上斜向外下,边缘清晰,双肾轮 廓影可见,腹壁脂肪线显示清楚。
灌肠 2.腹部摄影因体厚,密度较高除新生儿外,
腹部摄影均应使用滤线器技术,焦-片距为 90~100cm。 3.腹部摄影一般选择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4.成人腹部摄影IR大小为14英寸×17英寸
5.观察肠腔内气液平面或腹腔内游离气体 时,应采用立位或侧卧位水平方向摄影。 摄影前应让病人坐立或侧卧片刻,以使腹 腔内游离气体移动到膈下或侧腹壁。
【影像显示】显示骨盆正位影像,照片包括骨盆 诸骨、股骨近端及两侧软组织,左右对称;骨盆 位于影像正中,骶骨棘与耻骨联合位于中线;左 右对称显示;耻骨不与骶骨重叠,左右髋关节分 别位于骨盆两侧下1/4处,内方为耻骨、坐骨围成 的闭孔;骨盆诸骨、股骨近端皮质及骨小梁清晰 可见,无明显的粪便气体及其它干扰影。
【中心线】中心线经耻骨联合上方4cm垂直 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膀胱正位影像。照片包 括全部小骨盆腔,其内无积气、积粪影, 结石、钙化等影像显示清晰。
6.膀胱左(右)后斜位
【摄影目的】在膀胱造影检查时多摄取此 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向左 (右)倾斜,使矢状面与床面呈45°,耻骨联合 右(左)缘5cm处对准床中线,左(右)下肢伸直, 右(左)下肢屈曲与对侧分开;IR平放于滤线器 托盘上。
【中心线】中心线经剑突至耻骨联合上缘 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腹部正位影像,照片上缘包括 膈肌,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两侧包括腹侧壁;脊 柱居中,两侧髂骨对称,双膈面清晰;双肾影轮 廓、腰大肌影清晰可见;腹壁脂肪线显示清楚, 无肠腔气体粪便影像。
2.腹部侧卧位
【摄影目的】观察泌尿系统结石、腹腔脏 器的钙化、异物、肠腔气体等情况。
4.双肾区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肾及上端输尿管部位的 前后位影像。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 体正中矢状面与IR中线重合并垂直;两上 肢放于身体两侧或上举放于头的两侧,下 肢伸直,保持身体平稳;IR置于滤线器托 盘中,上缘超出胸骨剑突约3cm,下缘包括 脐孔。
【中心线】对准剑突与脐孔连线中点垂直 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肾及上端输尿管的前后 位影像。肾轮廓上缘及上端输尿管均投影 于照片内,棘突显示于照片正中;腹腔内 无明显的肠内容物、气体。无明显伪影; 层次丰富,对比良好。
5.膀胱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膀胱区、前列腺的结石、 钙化等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正 中矢状面与床面垂直,并对准IR中线,上 肢放于身体两侧,双下肢伸直;IR上缘平 髂嵴,下缘超过耻骨联合。
2.骶髂关节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骶髂关节情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 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重合于IR中线; 两臂屈肘,手置胸前,双下肢伸直,双足 尖直立向上;髂嵴和骶椎末节包括在IR内。
【中心线】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0°-20°角, 对准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与耻骨联合连线中 点射入。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在下, 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垂直,腹部前后径中线对准IR中 线;两臂上举,屈肘抱头,下肢轻度弯曲;IR上缘 超过剑突,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中心线经剑突至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 腹部前后径中点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腹部侧位影像,照片上 缘包括膈肌,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两侧包 括腹前壁和背部;腰骶椎呈侧位,两侧髂 骨重叠,腹壁脂肪线显示清楚。
3.腹部站立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全腹,着重观察消化道 穿孔、肠梗阻及肾下垂等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面向X线管站立于摄影架前,身体正 中矢状面与IR垂直,并与IR中线重合;两臂自然下垂,手 掌向前置于身旁;IR竖放,疑有消化道穿孔者,IR上缘包 括膈肌;疑为肾位置异常者,IR下缘包括尺骨联合。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垫高侧髂前上棘内2.5cm处 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被检侧骶髂关节间隙呈切线
状显示于照片正中,间隙显示清楚,骨纹 理清晰。
【影像显示】显示骶髂关节正位影像,左 右对称;骶骨呈正位影像,与髂骨的耳状 面重叠;骶髂关节耳状面边缘、间隙显示 清楚,骨纹理清晰。
3.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摄影目的】观察一侧骶髂关节间隙切线 位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臀 部垫高,被检侧上肢伸直,对侧弯曲,使身体冠 状面与床面成25°-30°角;被检侧髂前上棘内 2.5cm处置于IR中线处;髂嵴和骶椎末节包括在IR 内。
腹部及骨盆摄影
蔡小涛
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腹部常用“九分法”来进行 划分
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 缘最低点的连线
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 高点的连线
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 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 线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 韧带中点的连线。
腹部及盆腔摄影注意事项
1.除急腹症及孕妇外,摄影前应清洁肠道。 (1)自洁法:摄影前一日晚服缓泻剂 (2)灌肠法:摄影前2小时生理盐水清洁
【中心线】对准IR中心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膀胱区与骨盆侧位的重叠影 像。结合膀胱造影,显示膀胱的侧位像, 膀胱前缘及后缘显示清晰。无明显伪影, 层次丰富,对比良好。
(二)骨盆摄影体位
1.骨盆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骨盆形态、骨质结构及 双侧髋关节,主要用于外伤性骨盆骨折、 关节脱位及分离。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 矢状面垂直床面并对准IR中心;两下肢伸直,并 IR横放于滤 线器托盘中,上缘超出髂骨嵴约3cm;下缘达耻骨 联合下3cm;骨盆畸形者需用棉垫垫于髋部,使两 侧髂前上棘连线与摄影床面平行。
【中心线】经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与耻骨联合 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