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
优缺点分析 •这是对乙酰氨基酚的新路线,具有成本低, 污染小,原料易得等优点,对其他合成路线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五)合成方法五
•对硝基苯酚钠是染料工业和农药,医药的中间体,该原 料产量很大,成本低廉。对硝基苯酚钠经盐酸酸化,铁 粉-盐酸还原和乙酰化得到对乙酰氨基酚。蒸馏水加热至 98℃,加入还原剂铁粉和盐酸,慢慢加入对硝基苯酚, 反应结束后滤去铁泥,于98℃加入焦亚硫酸钠,再冷却 至55~60℃,重结晶后干燥即可。
主要用途
该品为解热镇痛药,国际非专有药名为 Paracetamol。它是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解热 镇痛药,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 弱,无抗炎抗风湿作用,是乙酰苯胺类药物中 最好的品种。特别适合于不能应用羧酸类药物 的病人。用于感冒,牙痛等症。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有机合成中间体,过氧化氢 的稳定剂,照相化学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药理实验中常用于小鼠肝损 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因此本药不宜长期服 用。
性状:棱柱体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 味微苦 熔点:168-172℃ 沸点: 稳定性: 毒性: 相对密度:1.293(21/4℃) 溶解情况: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热水,微溶于水,不溶于 石 油醚及苯 其它性质:饱和水溶液pH值5.5-6.5。
(二)化学性质
· 水解产物呈芳伯氨基特性 药物结构中有酰胺基,在酸性溶液中易水解得其 芳伯氨基的产物。因此药物的水解产物可具有芳 伯氨基特性反映 · 水解产品易酯化 · 对乙酰氨基酚水解后产生醋酸,可在硫酸介质中 与乙醇反应,发生醋酸乙酯的香味。 · 与三氯化铁发生呈色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具酚羟基
优缺点分析 •路线制备简捷,技术成熟,适合工 业化生产。但收率低,产品质量不 稳定。在“三废”处理上存在许多 问题,此法已淘汰。
四、前景
境铁 程 毒 但 虽 酰 原 得 目 一 。泥 中 性 产 然 化 制 到 前 国 和产大品技获得对国内 污生,收术得对硝内发 水大成率成对氨基对 展 ,量本低熟乙基酚硝 严含高,,酰酚,基现 重酚。质工氨,经氯状 污含生量艺基用铁苯简 染胺产较简酚醋屑水介 环的过差单。酐还解 ,,
学习目标
一、基本信息 二、药物机理 三、合成方法与进展 四、前景
一、基本信息
(一)物理性质
名称:对乙酰氨基酚 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 又称:对羟基苯基乙酰胺;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苯酚;对羟基 乙酰苯胺;醋氨酚 化学简称:APAP 英文名称:4-Acetamino phenol;N-(4hydroxyphenyl)Acetamide;4'-hydroxyacetanilide 分子式:C8H9NO2 分子量:151.170 结构:
二、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APAP的新用途的开发,其需求量相应的增加 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因此 开发新的工艺提高其产量,减少环境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 问题。对于二步法无论如何改进PAP的生产方法,都难以 克服其生产过程中以及精制PAP所产生的大量三废污染。 此外分离出来的PAP极易被氧化,这将降低APAP的产率。 采用一步法,在不分离出PAP的情况下直接进行酰化是解 决上述问题的理想方法。我国现在生产APAP大都采用 PNP铁粉还原,酰化而得。发达国家采用了加氢工艺代替 铁屑还原。特别是催化加氢一步合成工艺,具有生产工序 少,产品收率高,节省能源,环境污染小,生产成本低等 特点。但由于Pt、Pd等催化剂昂贵,无疑将提高生产成本。 若能用较廉价的催化剂(如镍等)进行一步合成势必成为最 有发展前途的合成工艺。 :
优缺点分析
•生产工艺少,产品收率高,节省能源,废液少, 环境污染小,生产成本低等。并且针对我国生产 厂家现有设备也大大降低技改费用。
(二)以对亚硝基苯酚
•将对亚硝基苯酚用硫化钠还原,所得对氨基苯酚进行乙 酰基化,所得粗品用氧化剂(如:浓HNO3)的水溶液处理, 并且加活性炭搅拌,用氧化铁除去活性炭。从脱色后的溶 液中得85~95%的N-(4-羟基苯基)乙酰胺,即本品。
对乙酰氨基酚
指导老师:汤建萍 主讲人:09应化陈婧怡
选题意义: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 药,其解热作用缓慢而持久,与阿司 匹林相比,具有刺激性小、极少有 过敏反应等优点。此外,它还可用 于药物扑炎痛的合成、作为有机合 成中间体、照相用化学药品和过氧 化氢的稳定剂等。目前,对乙酰氨 基酚已成为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药 物之一,是国际医药市场上头号解 热镇痛药,同时也是我国原料药中 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近年 原有的生产工艺和生 产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因此开发新的工艺提高其产量,减 少环境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药物机理
(一)药理毒理
对乙酰氨基酚是非那西丁(phenacetin)的体内代谢产物,属于苯胺类。通过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 ,减少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 胺等的合成和释放,PGE1是主要是作用神经中枢,它的减少将导致中枢体温 调定点下降,体表温度感受器感觉相对较热,进而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血管扩 张的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抑制中中枢神经系统前 列腺素合成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作用弱,故解 热镇痛作用强,抗风湿作用弱,对血小板凝血机制无影响。口服吸收迅速, 完全,在体液内分布均匀,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 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或从肾脏排泄,半衰期一般为1-4小时。仅对轻、中 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小鼠经口LD50为338mg/kg,腹腔注射LD50为 500mg/kg。
(三)药物相互作用
1 在长期饮酒或应用其他肝酶诱导剂,尤其是应用巴比妥类或抗惊厥药的患 者,长 期使用时,更有发生肝脏毒性的危险。 2 与氯霉素合用时,可延长后者的半衰期,增强其毒性。 3 与抗凝血药合用,可增强抗凝血作用,故要调整抗凝血药的用量。
4长期大量与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时,有明显增加肾毒性的危险。 5与抗病毒药齐多夫定(Zidovudine)合用时,可增加其毒性,应避免同时应用。
优缺点分析:
•操作简单,流程短,产品纯度高,克服环境问题。在 国外多家企业已经工业化生产,但技术难度高,生产 控制要求严格,电耗大,因此我国尚未实现工业化。
(四)合成方法四
•先将对羟基苯乙酮肟化,再经Beckmann重排制得 对乙酰氨基酚。用此法将对羟基苯乙酮肟化后得对 羟基苯乙酮肟,收率93.5%,然后用Hβ分子筛作为 催化剂,以丙酮为溶剂,重排得对乙酰氨基酚,产 率81.2%。Ghiaci等以丙酮为重排反应溶剂,用ALMCM-41分子筛作为重排反应催化剂,催化剂中磷酸 含量30%时产率达到最高值。
三、合成方法和进展
(一)以PNP为原料
以PNP为原料,在醋酸和醋酐混合液中,用5% Pd/C作催化剂,催化氢化继而乙酰化,一步合成 APAP,总收率为80% 。美国专利采用5 Pd/C 催化剂将PNP还原一半后加人乙酐,使加氢与酰化 同时进行,总收率为81、2 %。采用Pd—La/C催 化加氢一步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140℃ , 压力0.7 Mpa,时间2 h,收率97% 。
优缺点分析:
成本高,铁泥污染难治理,操作复杂,收率较低。
(三)以对氨基苯酚为原料
•以对氨基苯酚为原料 于85~90℃时,将109g对氨基苯酚 溶于635ml10%的醋酸中,用0.2gNa2S2O4, 0.5Na2SO3 和9.3g炭处理。温度保持在95℃,在加入0.1gNaS2O4, 过滤, 5min内加入114g 乙酸酐到滤液中,温度降至85℃, 得110g本品,纯度大于99%。
(二)药代动力学
口服易吸收,血药浓度0.5~1h达峰值,在体内95%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 合而失活,5%经羟化转化为对肝脏有毒性的代谢物,均从尿中排出。血浆蛋 白结合率为25%。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硫酸及半胱 氨酸结合。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T1/2一般为1~4小时(平均为2 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病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 可有所延长,而小儿则有所缩短。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形 式从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