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图教案

机械制图教案

【授课日期】【周次】【星期】【课题】:第一节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课型】:理论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图幅、比例、图线、字体的有关规定【教学重点与难点】1.图线的正确绘制;2.学会绘图方法和步骤。

【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教学相关资料、挂图、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引入新课)一.图纸幅面和格式(GB/T14689-1993)2.图框格式: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并要在图纸各边的中点处画出对中符号,对中符号用粗实线绘制,线宽不小于0.5㎜,长度是从纸边开始至伸入图框内约5㎜。

3.标题栏的方位:图纸的右下角。

二.比例:1、比例的定义:图中线性尺寸与实际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三.字体1、字体的大小:用号数表达:有20、14、10、7、5、3.5、2.5、1.8八种,字高按2的平方根的比率递增,汉字不能小于3.5㎜。

2、字体的宽度与书写要求:宽一般为0.7h。

3.汉字:应写成长仿宋字,并应并采用国家正式公布推选的简化字。

汉字高度不应小于3.5㎜。

4.数字和字母:分为A型和B型。

A型字体笔画宽度为高的1/14,B型字体笔画宽度为高的1/10,并可写成斜体和直体。

四、图线(GB4457.4-2002):1.线型与应用:只采用粗线和细线两种线宽,它们的比例为2:1,图线组别应优先采用0.5和0.7。

2.图线的画法:(1)在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一致。

(2)力线相交时,都应以画和长画相交,而不应该是点或间隔。

(3)虚线直线在实线延长线上相接时,虚线应留出间隔,虚线圆弧与实线相切时,虚线圆弧应留出间隔。

(4)实际绘图时,图线的首末端应是画和和长画,不应是点。

点画线两端应超出轮廓线2-5㎜。

(5)画圆的中心线时,圆心应是画和长画的交点。

(6)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得0.7㎜(7)当图线重合时,优先选择的绘制顺序是: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轮廓线-尺寸线-各种用途的细实线-轴线和对称中心线-假想线【小结】主要讲述了国家标准。

【作业】【审核】【教学后记】【授课日期】【周次】【星期】【课题】:第一节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课型】:理论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尺寸标注2.掌握能正确识读尺寸和抄写标注尺寸【教学重点与难点】1.尺寸标注的有关规定及常用尺寸标注法;3.学会绘图方法和步骤。

【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教学相关资料、挂图、模型【教学内容】一、尺寸标注1.基本规则:(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2)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若采用其它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3)图样中所标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2.标注尺寸的组成(1)尺寸界线表示所注尺寸的起始和终止位置,用细实线绘制。

它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

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本身作尺寸界线。

尺寸界线一般应与尺寸线垂直;尺寸界线超出尺寸线 2 mm左右。

(2)尺寸线表示所注尺寸的范围,用细实线绘制。

尺寸线不能用其它图线代替,不得与其它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并应尽量避免尺寸线之间及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相交。

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相互平行的尺寸线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依次排列整齐。

并且各尺寸线的间距要均匀,间隔应大于5mm ,以便注写尺寸数字和有关符号。

(3)尺寸数字(a)线性尺寸的数字一般应写在尺寸线的上方、左方或尺寸线的中断处,位置不够时,也可以引出标注。

(b)尺寸数字不能被任何图线通过,否则必须将该图线断开。

(c)在同一张图上基本尺寸的字高要一致,一般采用3.5号字,不能根据数值的大小而改变。

三、常见的尺寸注法 1、线性尺寸的注写:A :水平尺寸:尺寸线与所标轮廓线平行,尺寸数字水平的书写在尺寸线的中间上方处。

B :铅垂尺寸:尺寸线与--------------------,尺寸数字水平的书写在尺寸线的中间左侧,并使字头向左。

C :倾斜尺寸:尺寸线与所标轮廓线平行,尺寸数字水平的书写在尺寸线的中间上方处,并使字头向中间倾斜,要求数字必须与尺寸线垂直2、角度尺寸:尺寸界线用弧线绘制,尺寸数字全部书写在尺寸线的中间,并使字头垂直向上。

3、圆弧尺寸:尺寸线应从圆的中心穿过,尺寸数字垂直的书写在尺寸线的上方并在数字前加上直径与半径的代号。

如:4、球面尺寸【小结】主要讲述了国家标准。

【作业】 【审核】 【教学后记】2020尽量避免在该【授课日期】【周次】【星期】【课题】:第一章:第三节几何作图【课型】:理论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锥度的画法、理解圆弧连接的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尺寸标注的有关规定及常用尺寸标注法2.图线的正确绘制3.学会合理的绘图方法和步骤4.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是个难点【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1.教学相关资料、课件、模型【教学内容】(复习与引入新课)第三节几何作图一、等分圆周及作正多边形1.正六边形2.正五边形二、斜度和锥度AB CDF E1斜度:是指一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

斜度的比值要化作1∶n 的形式,并在前面加注斜度符号“∠”,其方向与斜度的方向一致。

它的特点是单向分布。

2 锥度:是指正圆锥底圆直径与其高度之比,或正圆台的两底圆直径差与其高度之比。

是直径差与长度之比,锥度=D/L =D —d/l =1∶n三、圆弧连接1.实质:就是使连接圆弧和被连接的直线或被连接的圆弧相切。

2.关键:找出连接圆弧的圆心和连接点(即切点)。

3.圆弧连接的步骤:(1)求连接弧的圆心:它应满足它到两被连接的距离均为连接弧半径的条件(2)求连接点:即连接弧与已知弧的切点 (3)连接:在两连接点之间画出连接圆弧 4.画图∶锥度=D/l=(D-d)/l=2tana=1∶n五、椭圆的近似画法【小结】主要讲述了国家标准与圆弧连接画法。

【作业】 【审核】 【教学后记】AO 3BABDK 1O 1O 2D O N 1CE 1KE CO 4N【授课日期】【周次】【星期】【课题】:§1.4 平面图形的画法【课型】:理论教学【学时】:两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平面图形尺寸的分析与正确标注尺寸【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拟定合理的绘图方法和步骤的能力,解决平面图形的线段和尺寸的分析、特别是连接线段定位尺寸分析能力培养【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1.教学相关资料、课件、模型【教学内容】第四节平面图形的画法一、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1、尺寸分类:定形尺寸: 是指确定平面图形上几何元素形状大小的尺寸定位尺寸: 是指确定各几何元素相对位置的尺寸2、基准的定义: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3.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已知线段:定形尺寸,定位尺寸都已知中间线段:有定形尺寸,定位尺寸不齐全的连接线段:只有定形尺寸,没有定位尺寸二.绘图步骤:1.准备:确定比例,图幅,固定图纸,画出图框和标题栏2.绘制底稿先画基准线,再按顺序画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

3.加深先粗后细,先曲后直,先水平后垂直四.画图步骤1、分析平面图形中哪些是已知线段,哪些是连接线段,以及所给定的连接条件。

2、根据各组成部分的尺寸关系确定作图基准、定位线3、依次画已知线段、中间线段和连接线段4、标注尺寸【小结】主要讲述了平面图形的画法与步骤。

【作业】 【审核】 【教学后记】【授课日期】【周次】【星期】【课题】::第二节投影法与视图【课型】:理论教学【学时】:两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基本几何体的形状2、掌握正投影的投影规律,能绘制三视图【教学重点与难点】1.三视图的三等关系、2.三视图的画法【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1.教学相关资料、课件、模型【教学内容】一、投影法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太阳光或灯光照射物体时,在地面或墙壁上出现物体的影子,这就是一种投影现象。

我们把光线称为投射线(或叫投影线),地面或墙壁称为投影面,影子称为物体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二、投影法分类1.中心投影法投影中心距离投影面在有限远的地方,投影时投影线汇交于投影中心的投影法2.平行投影法:投影中心距离投影面在无限远的地方,投影时投影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1)斜投影法——投影线与投影面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2)正投影法——投影线与投影面相垂直的平行投影法三、正投影的基本特性1.真实性:当直线段或平面形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投影反映直线段实长或平面形的实形。

2.积聚性:当直线段或平面形垂直于投影面时,直线段的投影积聚成点,平面形的投影积聚成直线段。

3.类似性:当直线段或平面形倾斜于投影面时,直线段的投影长度变短,平面形的投影为原形的类似形。

二、三视图一、三视图的形成1、三视图的形成1)建立三投影面的体系:三个相互垂直的面,即正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侧投影面W,其中V与H相交为X轴,V与W相交为Z轴,H与W相交为Y轴,XYZ三轴相交为原点O2)将物体放入三投影体系中进行投影从物体的前向后投影在V面上所得到的图称为:主视图--------左向右投影W面-----------------------:左------ -------上-----下---H-------------------------:俯------ 3)将空间的三投影展开,形成平面三视图方法: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旋转90度,W面向上旋转90度三、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1、视图的位置关系主为准,俯视图在主一正下方,左视图在主的正右方2、三视图的度量关系: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3、三视图的方位关系: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方位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上下方位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左右方位,近是后来远是前【小结】主要讲述了三视图的三大关系【作业】【审核】【教学后记】【授课日期】 【周次】 【星期】【课题】:第三节 点的投影 【课型】:理论教学 【学时】 :两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为树立空间形体概念建立基础2.掌握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空间位置的判断【教学重点与难点】1、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2、点的空间位置判断难点:1、空间点对各投影面的距离及其坐标2、掌握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3、点的空间位置的判断【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1.教学相关资料、课件 【教学内容】 第三节 一.点的投影及标注 1.点的投影:永远是点1)将点A 放入三投影体系中,自A 点分别向三投影面作垂线,得三个垂足点,a,’a ’’a ,即得三投影。

2)由此推出点到三面距离分别为(H---Z ,V---Y ,W---X),点的空间位置可确定为(X ,Y ,Z)三个坐标值 2.点的标记:V 面投影用小写字母加一撇:如:a ’ H 面--------------------不加撇:如a W 面--------------------加两撇:如:a ’’ 3.点的投影的坐标位置的确定:在投影体系中,可得知:V 面由X ,Z 构成,所以V 面上的点也一定是由X ,Z 确定,故:a ’(x,z),同理:H 面与W 面是相同的方法 二.点的投影规律点的空间投影可形成长方体,而长方体的对边相等并与投影轴垂直,将空间体系展开后可出现1.点的V ,H 面投影連线与X 轴垂直,两点都反映空间点的坐标2.点的V ,W 面投影連线与Z 轴垂直,两点都反映空间点的坐标3.点的H ,W 面投影連线与Y 轴垂直,两点都反映空间点的坐标因此: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三.举例:已知A(12、12、14),XZ求做A 点的三面投影三、两点的相对位置1.两点到V ,H ,W 面的距离的差异,就形成了两点之间相对位置例题:已知图中A ,B 两点的二面投影,求第三面的投影,并比较两点方位关系 解:1)先求两点的第三面投影2)比较方位:从V ,H 面看可得:A 左B 右 从V ,W 面-------:A 高B 低 ----H ,--------------: B 前A 后 【小结】主要讲述了点的投影及空间方位的判断 【作业】2-6(1-4),2-7(1-4) 【审核】 【教学后记】aXH45°OY WZa′a″a Xa YWYH a a Z【授课日期】【周次】【星期】【课题】:第二章:第四节直线的投影【课型】:理论教学【学时】:两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为树立空间形体概念建立基础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直线段对于一个投影面的三种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