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机械制图(王幼龙)第四章轴测图教案
机械制图(王幼龙)第四章轴测图教案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轴测图的单一投影面称为轴测投影面。
如上图:OX、OY、OZ轴称为轴测投影轴,简称轴测轴。
二、轴间角和轴向系数:
轴测投影中,两根轴测轴之间的夹角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相应直角坐标系的轴上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
OX、OZ、OY轴上的轴向系数用p1、q1、r1表示,简化伸缩系数用p、q、r表示。
由于轴间角改变导致图形夹角变形。
补充
一条
注意
事项
记忆
由于
轴间
角改
变导
致图
形夹
角变
形。
小
结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二、轴测图的形成
三、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三、轴测图投影的基本特性
课
后
记
课 时 教 案
备课时间年 月日
第四章(单元)第 2课时授课日期年 月日
课题
第四章第二节 正等轴测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
理解
例题
跟随
教师
画出
轴测
轴。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方 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根据长30宽20画出俯视图
过平行四边形的端点做Z轴的平行线
分别以平行四边形的端点向上截取10
连接四个点,完成草图
画出俯视图
完成高
定出长方体的四个顶点
完成草图
跟随
教师
画出
俯视
图。
跟随
教师
画出
高。
跟随
教师
定出
长方
体的
四个
学生活动
例题:已知正六棱柱左棱面上有一点M,在正六棱柱的上底面有一点N,且已知M点的正面投影和N点的的水平投影,利用三视图的投影原理,找出M、N点的另外两个投影。
M点在主视图的位置应该是在最左侧的矩形内。N点的俯视图位置如图
利用
宽相等
画出
主视图
擦去
多余线
完成
三视图
分析正六棱柱表面上的点。让学生观察M点在主视图中的位置
在轴测图中最常用的是正等轴测图,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是∠XOY=∠XOZ=∠YOZ=120°
轴向伸缩系数为1。
例题:已知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30、20、10。
画出轴测轴。
根据长30宽20画出俯视图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给出例题
按步骤画出习题
画出轴测轴
思考教
师提出
的问题
并回答
跟随教
师找出
X坐标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方 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从O点向下量取10,做YH轴的垂线。
从O点向左量取10,做YW轴的垂线
B(20,15,0)
C (0,0,0)
直线的三面投影:
A(20,10,8)B(6,6,20),求作AB的三面投影。
根据坐标求出线段的三面投影
安排学生完成习题
记
课 时 教 案
备课时间年 月日
第四章(单元)第3时授课日期年 月日
课题
期末复习(1)圆弧连接(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直线间用圆弧连接
2.掌握圆弧连接锐角弧
3.掌握圆弧连接钝角弧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
养成遵守国家标准的好习惯。
重点
圆弧连接锐角弧 圆弧连接钝角弧
难点
圆弧连接锐角弧 圆弧连接钝角弧
复习提问
分析图形
距离=5的平行线画法:
作已知直线BC的垂线,交BC于D。向上取DF=5过F作BC平行线。
思考教
师提出
的问题
并回答
跟随
教师
作图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方 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找切点
自O分别向AB和BC作垂线,垂足为1和2,即为切点(连接点)。
以O为圆心,O1为半径,作圆弧⌒12,把AB、BC连接起来,这个圆弧即为所求。
以上应用最广泛的是正等轴测图。
一、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
1、空间平行的线段在同一轴测投影中一定相互平行,与直角坐标轴平行的线段,其轴测投影必与相应的轴测轴平行。
2、与轴测轴平行的线段,按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进行度量,与轴测轴倾斜的线段, 不能按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度量,因此,绘制轴测图时必须沿轴向测量尺寸。
顶点
跟随
教师
完成
草图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方 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擦去多余线完成作图
安排习题
完成轴测图
跟随
教师
小
结
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
正等轴测图的轴向伸缩系数。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作
业
练习卷
板
书
设
计
1、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是∠XOY=∠XOZ=∠Y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为1。
例题
课
后
课 时 教 案
备课时间年 月日
第四章(单元)第1课时授课日期年 月日
课题
第一节 轴侧图的概念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轴测图的形成
2、掌握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3、掌握轴测图的基本特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
轴测图的形成
高平齐
宽相等
根据点的坐标作出点的三面投影。
A(20,10,18)
作出四个坐标轴,并按照长度做垂线。
从O点向上量取18,做OZ轴的垂线。
从O点向下量取10,做YH轴的垂线。
从O点向左量取10,做YW轴的垂线。
复习提问
画出四
个坐标
轴。
找出
X坐标
利用
Z坐标
求出
主视图
思考教
师提出
的问题
并回答
画出四
个坐标
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用圆弧连接:
以O为圆心,O1为半径,作圆弧⌒12,把AB、BC连接起来,这个圆弧即为所求。
讲述垂线做法。
强调
切点不可省略
记忆
作图
步骤
方法
小
结
掌握比例术语及其应用。
作
业
上图。
板
书
设
计
习题1
习题2
课
后
记
课 时 教 案
备课时间年 月日
第四章(单元)第4 课时授课日期年 月日
课题
期末复习(2)点、线、面的三面投影(1)
棱柱的三视图画图步骤:
画出基准线,和俯视图
画出主视图,和左视图高。
画出左视图。
复习提问
在俯视图中画出正六边形。
利用长对正画出主视图。
利用
高平齐
画出
左视图
高
利用
高平齐
画出
左视图
高
思考教
师提出
的问题Biblioteka 并回答画出俯视图中
画出正
六边形
跟随教
师画出
主视图
跟随
教师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方 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点的三面投影的特性。
2、根据坐标画出直线的三面投影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
养成遵守国家标准的好习惯。
重点
投影规律
难点
投影规律
教学
方法
演示法,分析法,练习法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方 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长对正
根据长30宽20画出俯视图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给出例题按步骤画出习画出轴测轴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理解例题跟随教师画出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根据长30宽20画出俯视图过平行四边形的端点做z轴的平行线分别以平行四边形的端点向上截取10连接四个点完成草图画出俯视图完成高定出长方体的四个顶点完成草图跟随教师画出俯视跟随教师画出跟随教师四个顶点跟随教师完成草图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擦去多余线完成作图安排习题完成轴测图跟随xoyxozyoz1202轴向伸缩系数为1
给出例题
完成
习题
求出
Ab两
点的
三面
投影
根据
坐标
完成
正面
投影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方 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根据坐标求出AB的水平投影。
根据坐标求出AB的侧面投影。
例题2:已知线段两端点A(20,0,0)B(5,15,15),求作AB的三面投影。
根据坐标求出AB的正面投影a’b’。
领学生作出水平投影ab
3、掌握正六棱柱上下底面点的三视图求法。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
养成遵守国家标准的好习惯。
重点
正六棱柱的三视图画法
难点
正六棱柱面上点的三视图求法
教学
方法
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方 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 常见的基本几何体有哪些?